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

来源 :当代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最直接表现.进入新时代,城乡、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无论从共享的主体、内容看,还是从共享的过程、结果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都存在与共享发展理念不协调的诸多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此,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多政策齐动,尽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群体;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缩小收入差距的共享发展长效机制;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创新政府对收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机制,形成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保障.以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其他文献
在我国税收征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和化解企业税务风险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理论分析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以及税收征管力度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微观与宏观因素.利用手工搜集国家税务总局披露的各企业纳税信用评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的企业,企业税务风险越低;提高税收征管强度后,更容易发现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通过降低异常有效税率对企业税务风险产生作用,同时税收征管发现税务风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差的企业.因此,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涉税管理来抑制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议题,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度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然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相关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重要任务,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理解这一重大决策对于进一步强化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展现财政在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中的治理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从坚持“党管财政”、实现“财金联动”、促成“财税一体”、优化财政政策、统筹内外大局五个角度来领悟和理解,“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既要在财政框架内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流动,促进财政税收一体把握和财政政策优化调整;还要跳出财政框架兼顾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研究党对财政资源统筹的全面领导、财
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与区域均衡的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而且能够实现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立足1998-2017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税收努力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财政纵向失衡能够通过抑制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当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提升对地方经济增长同样表现为抑制效应.因此,要合理把控财政纵向失衡水平,利用适度失衡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制度基
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货币本质观都存在问题,难以解释货币现象和经济现实,马克思对二者都进行过批判,他的“二重性”分析方法为客观认知两种货币本质观并全面准确地理解货币的多维度内涵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的二重性思想认为,货币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性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提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思路,货币社会形式的历史演变为马克思的货币分析提供了历史基础.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也适用于货币职能的分析,一般等价物可延伸出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两种基本职能,二者又可进行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