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奠定基础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数学具有理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数学文化,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堂教学;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76-02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数学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最为合适、有效的数学文化渗透方式,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更好地认识、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如果一味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就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1]。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首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数学文化的渗透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为数学教学增添色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首先,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故事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文化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知识的故事,所以数学文化和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数学知识的故事。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不仅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还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逐渐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数学文化的渗透必须依靠合理、科学的渗透方式,从而改变原本单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为提高数学文化渗透的有效性,教师会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渗透方式,如将生活元素作为渗透的载体等。丰富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数学文化渗透能使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由于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很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背诵一系列数字和公式,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此种认知存在局限性,不仅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还会阻碍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将数学文化合理渗透到教学中,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美。首先,数学文化包含各种各样的美,如图形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等,数字中包括“黄金分割点——0.618”和无限循环小数π等。数学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数学知识,还彰显了数学之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有效转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片面看法,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劲的动力。其次,提到数学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数学诞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数学家经过不断的验算和证明,发现、总结了一个又一个定理、概念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要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以及其形成过程,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根據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渗透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文化的积极作用[3]。因此,教师必须科学挖掘数学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并采取合理的渗透方式,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文化的意蕴和内涵。
  1.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与之相关的数学文化渗透其中,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首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数学文化后,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渗透数学文化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受数学文化。其次,教师在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感悟和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简单的加法”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渗透计数的起源文化。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讲解加法的计算方法,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融入数学文化。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都能使用阿拉伯数字完成计算,有没有同学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进行计算?接下来请同学们比一比,看谁想到的方法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运用符号进行计算,如运用“正方形”代表数字“1”,当计满十个“正方形”后,就可以运用“三角形”代替数字“10”。有的学生使用物品进行计算,如运用“粉笔”代表数字,一支“粉笔”就是数字“1”。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先表示认可和赞赏,随后向学生讲述和计算相关的数学文化:“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可见你们十分聪明。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想到了计算的方式,相关资料表明,当时的人类能够使用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数的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现代计数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原始时期的计数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结合数学图形教学内容,合理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不僅有数字和公式,还包括各种图形,所以数学知识不仅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还具有形象性与美观性。基于此,在开展图形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图形知识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以加深学生对图形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首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收集与图形教学相匹配的数学文化,以提高数学文化渗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在数学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体现数学文化的教育性和应用性,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以“圆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与“圆形”有关的小故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周长相等,圆的面积最大”的故事,一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来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将生活元素作为渗透数学文化的载体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数学定理和知识点是从丰富的实际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作为数学文化的渗透载体,提高渗透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应的元素,并将相关的数学文化融入其中,使生活元素、教学内容和数学文化三者有机融合,如此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选择生活元素时,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达到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目的。以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各种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井盖是圆形的”,有的学生说“电视机屏幕是长方形的”,等等。在得到学生的回应后,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具有对称美感的各种图形,如“雪花”“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独特美感。
  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数学文化渗透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董雪霞.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案例设计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0):64-65.
  邵淑杰.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94.
  吴红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6):74-75.
  陈福荣.浅谈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49-15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38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碧霞(1969.9—),女,甘肃临洮人,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其他文献
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是对历史教学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及如何落到实处的纲领性指导。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需
摘 要:重视德育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无论传统的儒家教育,还是社会主义教育,都强调树人先树德。在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培养有道德、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新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学德育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主动运用新教育理念、新教学手段和新教育模式,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爱上德育课,主动学习德育知识。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摘 要: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说:“美术教育除了传授技能,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美、力,与真、善、美相统一。”传播传统文化,是每位教育者应尽的责任。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文化象征,中国龙的包容精神、进取精神、独立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本文对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龙文化”情感展开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龙文化”;小学美术;美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及图形构建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元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的教学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合,选取合适的单元教学主题,从而取得理想的综合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元整体课程;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87-02  引 言  
摘 要:新基础教育研究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教育价值观变革为起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抓住立德先立师、育人重育品、以人格塑人生,重构小学数学教学价值观,让立德树人在数学教学中返璞归真,让教与育融为一体。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价值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目。其中,经典阅读主要适用于高年级学生,绘本阅读适用于低年级学生。本文主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能力与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阅读推荐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高中生国防教育的重视,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国防教育的合理化渗透,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指导。本文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效组织开展国防教育的措施进行了系统探究,力求能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助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利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引入生活化案例,辅助知识解读;设计调研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80
摘 要:泥塑是我国民间艺术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后,泥塑艺术不断发展,到汉代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类。实践证明,将泥塑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观察力、创造力,还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将泥塑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通过问题引导、项目体验,将泥塑学习延伸为一场有意义的泥塑艺术实践活动。  关键词:泥塑;教学策略;小学美术  中图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幸福感的提升,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指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培养具有较强幸福感的学生,教师就要具有较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在当今社会中,许多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工作压力过大及对职业产生了厌倦情绪等。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当今教育事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针对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