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灵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阐述了打造简约、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探寻回归小学数学本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本色课堂 简约 灵动
   一堂好的数学课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愉悦着学生的身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身心愉悦、知识增长呢?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敢于创新、学会取舍,回归数学教育的本色,打造简约而灵动的数学课堂。
  一、设定精准有效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目标定位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冗长复杂,要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行有效整合,理清课堂教学的“主线”,把目标落实到位。
   1.注重数学情感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把知识技能的目标放在第一位,可笔者一直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放在第一位,因为学生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会先把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进行预设,目的在于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用积极、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把“双基”训练落实到位
   小学阶段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是一环扣一环的,无论哪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让这条“知识链”出现断裂,造成学生的知识系统不再完整,以后遇到这一环节的问题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直接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心。因此,笔者在预设教学目标时,通常把新授知识分成“初步认识→认识→理解→运用”几个阶段进行教学,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训练目标,心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力求把对学生“双基”的培养和训练落实到位。
   3.制定过程性学习目标
   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重视终结性学习目标,很少涉及过程性目标。笔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重视考查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表现,比如,学生的思考能力、回答问题的条理性、参与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笔者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情况,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使用规范简明的教学语言
   1.语言要规范、简洁
  数学是一门严谨、系统的学科,不规范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错误。教师在阐述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时,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规范,又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要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如何做到教学语言规范、简洁呢?笔者认为需做到如下两点:
   首先,必须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如“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数学术语非常相似,教师如果对这些术语的内涵理解不透彻,就无法向学生阐述清楚,学生就会把这些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从而引起逻辑思维混乱。
   其次,必须使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讲解。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做到语句分明、吐字清晰,而且一定要使用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如不能把“最简分数”讲解成“最简单的分数”。还要尽量使用简短的语句讲述,用较短的语句传递更多的学习信息,使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2.语言要通俗、形象
   夸美纽斯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上。为了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让数学语言变得通俗、形象。
   首先,教师要用形象、通俗的语言解释抽象的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为学生解释深奥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其次,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把数学课堂“语文化”,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意味深长、富有情趣,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让数学课堂变得“引人入胜”。
   三、选择简便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节成功、高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确实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但课堂教学不是“潮流派对”,并非每节课的教学都要营造出“声、光、电”一体化的热闹场景。
   例如,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本来用实物演示或普通课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花很多精力制作精美的多媒体动画,结果上课时,学生却把课件当作“动画片”看,分散了注意力,也削弱了这堂课的教学主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现代化,其实质是倡导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它包括备课、教学、教育研究等多个层面,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學是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手段时应该遵循“返璞归真”“简便有效”的原则,要因“材”制宜、因“生”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情恰当选用辅助教学手段,如传统的实物演示法、实验操作法等教学手段,只要运用得当,照样能为数学课堂“锦上添花”,让一节普通的数学课妙趣横生。
   四、开展自然灵动的课堂活动
   1.营造轻松课堂情境
   好的课堂情境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问的特点,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利用必要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入自己预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认知情感从静默状态迅速转入积极状态,从被激发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主动探究意识,与老师、同学们进行积极的课堂互动。
   2.注重课堂组织教学
   课堂纪律的好坏和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在同一件事上,他们的持续注意力在10分钟左右,过了这个时间有的学生就开始蠢蠢欲动、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有些学生看起来坐得端端正正,不动不闹,但他们其实在走神开小差。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上课伊始时,教师可以用亲切的目光扫视全班学生,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开始做小动作时,要用眼神和暗示性语言提醒他,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发现走神的学生可以故意提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把他的思绪拉回课堂。在教学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已经出现了疲态,这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做一做小游戏、课中操,让学生变换一下思维,再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具,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环节,使学生能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这样,学生整节课都会充满活力,数学课堂则显得活泼而灵动。
   3.课堂提问要有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其数学情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只关注学优生,并热衷于提问这部分學生,因为教师提的每个问题学优生都能回答出来,让人感觉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明显。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要综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下定义。因此,要想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就要面向全班学生,注重“因材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参与。
   笔者在备课时通常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大的问题鼓励学优生回答;中等难度的问题鼓励中等生回答;简单的问题鼓励学困生回答。尤其是那些胆子小、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勇敢发言、积极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笔者通常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在学生回答错误时,笔者从不批评他们,而是让其他学生帮忙纠正,找出正确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班里几个非常胆小的学生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不善言辞、回答问题不够完整的学生语言表达也变得流畅了……
   可以说,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这样的数学课堂更有灵动性,使数学教育回归本色。
   【参考文献】
  [1]蒋自军.在简约中走向深刻——小学数学本色课堂的理性回归[J].江苏教育研究,2010(23).
  [1]陈丹.追寻简约课堂,实现本色回归[J].小学教学参考,2010(32).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数学教学的需要所创设的具体场景或教学氛围,数学情境有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能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好的数学情境具有“真、趣、思”的特性。  【關键词】数学情境 教学价值 创设策略   情境是针对学习主体而设计的一种能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学教学离不开情境,数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数学教学的需要所创设的具体场景或教学氛围,数学情境有助
乔乔的新发明:炯炯眼训练仪  它看起来很像一副VR眼镜,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个是眼球转动锻炼模式:戴着的人只要目光追随眼镜屏幕上的小球就可以了,通過转动眼球,锻炼眼部肌肉。  另一个是闭眼休息模式:热敷、按摩,让眼睛放松舒适。
地球奇遇记
随阗火箭升空  起飞当天早上,你被送上发射塔,抵达火箭顶端的太空舱门,“10,9,8,7……3,2,1,点火!”急剧的加速度令你的整个身体深陷在座椅之中,比坐任何过山车都要刺激惊险。飞船突破大气层,沖入浩渺的太空,太空舱与推进器分离,你在一片死寂中忽然听到地球讯号声传来,这才卸下安全带,松了一口气。  太空初体验  当你离开座椅,享受无重力漂浮时,会忘记自己此时还在以超过3倍音速的速度前进。透过太
神庙是古埃及人膜拜诸神的地方。神庙中安放着神像,祭坛则被安置在神庙中最隐秘、最昏暗的地方。神庙建筑群由花岗岩和砂岩建造,历经几个世纪屹立不倒。在神庙里,法老在祭司的辅助下与神进行交流。在祭祀之前,祭司要在“圣湖”中清洁自己,整个仪式显得庄严肃穆。  卡纳克神庙的主殿是一座柱子林立的柱厅。这个巨大的房间面积约5000平方米,内有134根高大的石柱。  卢克索神庙与卡纳克神庙  新王国时期的首都底比斯
【摘要】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是新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学习、阅读、演绎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但经笔者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过度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导致课堂控制过度,课堂做作、不自然。那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主动权?笔者从熟悉学习内容、充分思考、发现问题、表达需求、评价学习效果五个方面,谈谈在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如何体现
【摘要】发展性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评价,更是一种支持,我校重点研究了发展性评价中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表扬策略,研究如何结合表扬的“十五个着力点”,通过“教师支持”满足学生向上发展和生长的心理需要,最终激发和维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做到自主学习。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表扬策略 内在动机  南京市教研室将小班化示范学校分成了五个研究小组:“差异性课堂”“适性课程”“发展性评价”“情绪管理”“启发潜能
一天,半人马星系来了一个怪人。他推着一辆先进的太空摩托车,脖子上挂着一架沉甸甸的星际照相机。有人问他姓什么叫什么,他说:“朋友,我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欢一个人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旅行,到处拍照。我去过许许多多星系,登陆过许许多多星球,拍摄了许许多多你们不曾见过的宇宙奇景。我马不停蹄地旅行,照相机不停地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所以,你们就叫我‘喀嚓先生’吧!”  喀嚓先生骑着太空摩托在半人马
【摘要】对于学生品析关键词句的能力的教学,我们可以从第一学段开始在辨析比较中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品析能力:可以利用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品关键词,提升品析能力:可以通过关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通过品读,提升品析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关键词 品析辨析比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摘要】低年段的欣赏教学贵在激发兴趣、掌握方法、多元参与、感受魅力、提升审美,为中高年段的欣赏教学储备相应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多元素 欣赏教学 储备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耳闻目睹”的形式,将音乐的不同要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