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学界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因此,是否把跨文化教育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和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背景;渗透
  1、文化的概念
  1.1广义
  要想了解和掌握两种文化之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何谓“文化”?文化是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对其定义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文化的定义是1871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我国〈〈辞海〉〉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2教学中的英语国家的文化
  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2、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中西方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障碍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呢?在东方,更强调集体表现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他们认为,不愿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和奇怪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2.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美国外语教学家布伦姆伯克说过:“只采取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快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有的还进入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了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查字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认识和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如现行教材的对话、课文、练习中应注重文化背景的知识的渗透。如在English on the air一课中,可以给学生介绍英国广播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些情况及播出的波段和时段,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又如讲解Abraham Lincoln 一文时,可通过文章的学习向学生介绍美国南北战争的由来,再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美国种族问题的根源及黑人运动的斗争史,让学生深刻了解有关美国种族歧视的知识,同时引出一个伟大的人物——林肯及他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让学生感受伟大人物人格魅力的同时了解美国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一段关于English的听力材料里,学生对American English,Queen’s English,British English 这些词语区别感到比较模糊,此时教师应趁机给学生介绍英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英式英语就是英国人所说的话,而英国南部所讲的语言则是英国的标准语言(Queen’s English),电台广播使用的就是Queen’s English ,实际上这类似于我们的“普通话”,而美式英语就是美国人说的英语。故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对听力理解大有裨益。
  文化知识浩如烟海,仅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去应付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动员学生大量阅读英语书籍和报纸杂志,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使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组织学生欣赏英语电影名片,观看录像片和教学片等,这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也促进了语言学习,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
  3.2特殊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的运用。
  事实上,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例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语“星期五”或“星期日”则没有以上之意。又如在中国人眼中猪笨,而英美人则认为猪聪明。在西方,动物世界的王冠戴在狮子头上,而中国人则认为虎为“百兽之王”,英美本土没有老虎,人们对老虎的认识来源于书本,故他们只知道老虎会吃人,因此将其比作“暴徒、凶残的人”。这样在中英文化交流中,应注意“狮虎”角色转变,有关lion的习语译成中文时都将其换为“虎”,如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an ass in a lion’s skin(狐假虎威),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信手拈来都可以引出一些典故。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   3.3掌握一些干扰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
  在英语教学中,可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如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语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 where meal . I代表 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 代表age ,R代表 religion ,M 代表marriage。由此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因为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并没什么不妥,但对于英美人士来说是属个人隐私范畴,他们很重视privacy,忌讳别人过问个人之事。因此,根据他们的习惯,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如问候英美人一般用“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 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
  3.4了解非语言表达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的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大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两者密不可分,故不能忽视文化含义对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如中国人与英美人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表达的意义却不同。中国人在表示“2”,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中国人表示“8”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教授去一个美国人家里,要把一件礼物送给他的小孩。当他向小孩招手时,小孩却往后退。这是因为中国人掌心朝下的招手方式和美国人让人走开的手势相似,所以造成了误会。另外,有些手势是英美文化所特有的,如英美人站在公路旁向上伸出拇指,向过往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中因此有“thumb a ride”的成语;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祝别人好运或“希望事情办得成功”,故有“keep one’s fingers crossed”的说法。有些手势是汉文化特有的,如用食指点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或“我干的”;两只手递东西给别人或接过东西,表示尊敬。英美人如果不是实际需要是不会用双手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很繁琐。
  3.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我们常发现学生有时阅读英语,用英语表达的句式给人感觉不那么舒服,不那么纯正,这恰好说明,不同文化人们的语言与思维方面的个性差异,英语学习者常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还不善于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来适当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故教会学生运用英语去思维,去构建句式极为重要。用汉语表示时间和地点,顺序一律由大到小,而在英语中表达结构恰恰相反,例如英语中,年月日要说成日月年或月日年;地址要从门牌号开始,最后才是省份和国家。而结构呢,与汉语相比,英语中有些显得较为特殊。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又如汉语中常说“因为A,所以B”“虽然A,但是B”“为什么A,是因为B”等句式,而在英语中,上述关联用法则被认为是结构性错误。在如中国人说“昨晚汤姆出事故了”,用英语只能说成:An accident happened to Tom last night. 而不能说成:Tom happened an accident last night. 类似种种特殊结构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以汉语的思维模式根本无法解释。教师可通过比较、分析、重点指出特殊结构的特殊用法,让学生明白英汉两种语言不可以一一等同。
  4、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方法
  4.1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扩大学生知识面。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刚开始学习是都会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由于对相关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从而会不断碰到文化障碍,以致兴趣渐渐被破坏,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使学生保持并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或有系统地结合单词、句子、语段或课文的教学进行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如饮食方面,学生更熟悉rice,noodle等词,而英语中更为常见的是sandwich cake等,两种文化中都有breakfast,lunch, supper,而英语国家中又有afternoon tea,通过比较后,再让学生辨明supper,dinner ,feast,banquet的区别。又如岁时节令方面,中国学生更为关注的是the Spring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等传统节日,而英语国家更注重Christmas Day, Easter Day, Thanksgiving Day, Mother’s Day, Labor Day, Fool’s Day等节日,后再将视野拓展开,由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及各国发起的各项纪念、庆祝之类的节日。
  随着西方社会的风云变幻,旧词不断更新,新词不断出现,如近半个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发起风起云涌,因而出现若干旧词在特定语域中转变,chairman —chairperson, salesman —salesperson,newsman— newsperson ,又如若干新词的出现feminism, feminist等,同样可增加文艺、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词汇,以便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他们学习英语兴趣,最大程度地消除语言学习的心理隔阂。   4.2明了原委,深化知识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已具有一定兴趣,并能有意识地在广泛的领域上进行学习以后,教师就应引导其在文化背景上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学习,向纵深推进。请看例句:John can be relied on .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为什么这样翻译呢?原来to eat no fish 和to play the game是两个习语,其中to eat no fish涉及一个典故,完全按字面直译就离题万里了。据说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故to eat no fish表“忠诚”,to play the game 和to play fair同义,引申为“为人正直,举止光明正大”,同样可用这种方法其理解记忆sour grapes,the heel of Achilles ,the sword of Damocles等习语,如有可能,教学中还应努力增加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圣经》、莎士比亚戏剧等的感性知识。
  4.3破除障碍,化隔为通
  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由文化的生疏带来的心理隔阂,如果能找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契合点,就能产生语言文化的亲近感,学习英语也就如学习母语,其效果就可想而知。据个例子说,对于“死”和“厕所”两词,中英两种语言在具体语用过程中都常常使用委婉说法,如“死”这个词,汉语就有“老了”“逝世”“百年之后”“见阎王”“呜呼”“英年早逝”等适用于不同感情色彩、不同场合的词;无独有偶,英语中这类说法也有很多,如to pass away,to go west,to be no more,to breathe one’s last,to join the silent majority。要表达“上厕所”的意思汉语中有“净手”“解手”“方便”“出恭”“去卫生间”等委婉说法,而在英语中则有bathroom,toilet,rest room,comfort room,powder room,convenience等委婉说法。
  在片语和句子学习上,中西方有许多俗语、谚语、俚语的意义相近或相通,所以在翻译时应超越语言表层的差别,追求深层的意合。如:
  a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lead a dog’s life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to shed crocodile’s tears 猫哭老鼠
  under one’s nose 在某人眼皮底下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文化无所不包,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而且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
  5、结论
  由此可见,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而不是静止的,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龙岩师专学报,1998.
  [3]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 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a.
  [6] 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的对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b.
  [7] 章兼中,《外语教育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8] 孟小云译,《体态与交际》.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9]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10]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黄小清,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是一种学习策略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它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
期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是各国文化的讲解。  一、为什么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
期刊
随着现代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展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普及,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实施新课标,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深思的问题。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
期刊
【摘 要】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 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 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 训练。  【关键词】教学;提高;阅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学不能再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给 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就成了必然的趋势。如何对小学生
期刊
【摘 要】文化工作就要讲究全面性。从对象来讲,文化建设要惠及民众,既要搞好城市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品牌文化,又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农村文化工作,丰富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文艺创作和文化工作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三要发挥文化塑造人、提升人的素质、培育国民精神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用科学发展观指
期刊
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是音乐及相关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视唱练耳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
期刊
【摘 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来自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善于质疑,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  质疑意识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质疑意识是培
期刊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的内容。24时计时法在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广泛被采用着,它是一个十分生活化又有很强数学味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得多数教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在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往,多数老师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传授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一日是24小时,然后把教学重、难点摆在两种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两种计时法的结比、互化上。这样
期刊
【摘 要】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是要找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但是一味的进行赏识和激励并不能让学生有好的气色,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应用“惩戒”的教育,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惩戒;英语;教学  提到“惩戒”很多人想到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是“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