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初学作文的关键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初学作文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但学生觉得难写,就连老师也觉得难教。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写作文时,觉得无处下手,大脑中一片空白。即使写了,很多也是乱七八糟,很令人失望。为此广大教师们都在寻找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现在我把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初学作文的关键介绍给大家,以求与同仁们共勉。
  
  一、留心观察,厚积薄发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条件。切身感受生活、仔细地记录,并逐步养成习惯,才能不断积累作文材料。材料积累得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
  留心观察就是用心去观察,做到明察秋毫,真正做到察其色而记于心。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留一个小作文,让同学们观察校园的花坛,写一个片断。有一个同学这样写:“花坛里有各种花,有红的,有白的粉的等等。花枝上长满小剌儿,有青的、红的……”而另一位同学则是这样写的:“我们教室门前有一个花坛,是椭圆形的,分两层。花坛里枝叶绿色逼人,各种月季花竞相开放,有的红似火、有的粉似霞、有的白如雪,香味四溢。它们的枝干弯弯曲曲的,在弯曲的枝干中偶尔还有一两朵红花。它们虽然不是成堆开放的,但远远望去,真有绿叶丛中一点红的感觉,美丽极了……”很显然这两位同学生都用心观察了,而后面这位同学加上了自己丰富的合理想象。
  留心观察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表达。初学作文的学生虽然也用心观察,但语言不连贯,个别句子不通顺,词语不恰当。这需要老师的及时性提示和纠正,使他们能较正确地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老师应鼓励学生多记录一些比喻、拟人的句子。如:“春姑娘悄悄来到了大地,向大地送来勃勃生机。小草绿得发亮,小溪高兴地笑出了声……”此外教师们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例如:一天校园里梧桐叶在秋风中大片下落。我让学生们都去观察下落过程,然后合理增加想象写一段话。学生们写得都很好,有的把它比喻成了飞舞的蝴蝶,有的把它比喻成了秋姑娘洒下的花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启发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并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摹仿练习,积极创新
  
  摹仿就是仿照范文进行的一种创新性的作文训练。小学生作文正是扶床学步、呀呀学语阶段。因此在作文训练中,以范文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无疑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捷径。
  摹仿,仿什么呢?一般是仿格。所谓格就是文章的格式、形式或结构。仿意,就是摹仿别人,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作品的思想。如小草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别人写出你也可以写。仿法,就是学习摹仿别人的构思之法,表达方法等。每次作文课后我都会让学生们相互交换作文本,让他们去看别人观察事物的角度,看别人的巧妙构思,看别人的精美词句,使同学们之间得以相互借鉴。
  
  三、细加揣摩,多次修改
  
  作文完成后,修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次地指导修改。对于作文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作文批改时,只在眉批指出不当之处,让他们自己修改。对于一些中、差等的学生,教师应采用面批的形式,明确指出错误之处,并告诉他们应如何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怎样修为最好。当然,修改作文还包括多角度分析题目。我让学生们把上次作文题目再从另一角度去写,这样学生考虑问题全面了。视野更加开阔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达到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留心观察、摹仿练习、多次修改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055250 河北省巨鹿县官亭镇小学)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求教师,不但要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适应课改的发展形势。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深化研究性学习,构建三维式课堂。  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几点体会。    1、“抛香诱鱼,满池开花”,实行课堂的开放性,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    我以为,教书有如垂钓之事。垂钓者面临满目静水,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 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课改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诱发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培养激发诱发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去,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力,学科教学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教师的
期刊
语文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的过程不是孤立的,在学习中,各个方面互相渗透、互为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起引导作用。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正确、完全实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的主动性,离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它的对象和目的。
期刊
新形势需要新策略,新课程呈现新特点。作为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在新时期、新理念下,也毫不例外地对自身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本人的点滴体会,我粗浅地谈一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一、要处理好教学和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基础、是关键,教学是辅助、是手段。离开多种形式、活泼有效地阅读行为,再精彩、深刻地教学方式也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忽视了阅读的教学课程
期刊
中学生作文创新,绝不等同于科学上的创造,不是要求中学生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内容,而是要求他们写真情、说实话、有个性,避免假大空、胡编乱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语言运用上也不是要求他们另造新句新词,而是要求他们作文中的语句通畅、清新、朴实,有个性、有文采、有表现力。近年来,特别是现行考试制度下,语文教学愈来愈走向“科学主义”,忽视语文本身的多元性、丰富性、复杂性及浓烈的主观主义色彩与个人独创
期刊
近几年来,我就围绕如何提高语文活动课的质量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发现在活动课程中运用交往原则对学生的“学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从理论认识、实践探索、功能作用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交往原则在活动课中运用的理论认识    活动课的本质就是“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认识”,这里的“做”和“实践”是指具体的教与学的活动。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普遍处于自身与他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    1、要让学生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工具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我从一年级学完拼音以后就开始锻炼一部分
期刊
在教改的大背景下,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如何接通文言文与时代的源头活水,架设文言文与学生生活的立交桥,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浓厚兴趣与欲望下积累、整理、思考、探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为了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根据学生的需求,从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指导,活动化文言文课堂的共性、注意点、形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探索。    理论篇
期刊
一、为什么要开设语文阅读课    1、开设语文阅读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引下,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要满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仅靠教科书或老师给提供的几篇课外阅读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要增加阅读量,要开设语文阅读课。    2、开设语文
期刊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智能提高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艺术课程的评价也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下的艺术教育应如何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