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活动课的质量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就围绕如何提高语文活动课的质量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发现在活动课程中运用交往原则对学生的“学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从理论认识、实践探索、功能作用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交往原则在活动课中运用的理论认识
  
  活动课的本质就是“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认识”,这里的“做”和“实践”是指具体的教与学的活动。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普遍处于自身与他人、教材、教学环境的交往状态。因此,语文活动课中可以利用交往原则来促进学生认识和人性的发展。
  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并且认为“这个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尽管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但它是对人类探索一个正义、美好世界的一种基本性贡献。”报告还阐述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发展”,这“四学”能力在语文活动课的交往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二、交往原则在语文活动课中的实践初探
  
  近两年来,我运用“交往原则”从“创设有利于交往的情境,追求交往形式的趣味性,创建灵活多样的交往组织形式”三方面进行了实践,出发点就是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取得“乐中学,学有得”的教学效果。
  
  1、创设有利于交往的情境
  首先,要创造有利于交往的外部环境。心理学上有“触景生情”一说。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思维的激活、智力的发挥的有着刺激的作用。其次,要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师生间、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既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又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具体体现。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良好交往的前提条件。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一人一桌一椅呈队列式,而活动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对桌椅各人员进行不同的排列,可采用有桌椅式或无桌椅式、散花形、马蹄形、双排形、圆桌形等,此外在教学与自然界、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的兴趣活动内容时,还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校园,让他们自己通过与外界的人、物、境的交往接触,来提高对生活、语言的感受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追求交往形式的趣味性
  创设情境是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此阶段已经初步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知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入迷,一旦入迷,就要以惊人的毅力忘我工作和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选择带有一定趣味的活动内容外,还应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来设计充满趣味的交往形式。
  要使活动课中交往形式具有趣味性,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一要“新”。中学生具有好奇心理,有新意的活动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新奇的刺激,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贯以“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可把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引进课堂,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视、电脑等电教手段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二要有“情”。活动课的交往形式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有了情,就可以触发学生思维,可谓是“情动而辞发”。
  
  3、创建灵活多样的交往组织形式
  活动课的开设并不要求形式、内容的统一,而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地选择活动项目,这就要求活动课带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这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可见,活动课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特点决定了活动课的组织形式也应该要灵活多样、富有层次。
  
  三、交往在语文活动课教学中的功能
  
  1、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
  语文活动课中加强交往活动,不仅能实现知识的交流,还能形成教与学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从与学生的交往中捕捉到自己教与学生学的信息交流;学生可从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得到知识和信息。此外,学生在交往活动中还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既与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灵活运用所产生的成功感有关,更由于平等参与活动原则能融洽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增进理解,增添友谊,增加愉悦体验,并使这种愉悦从个人乐向集体乐的方向发展。
  
  2、有利于学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在交往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讨论、思维、创造等品质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学习等能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得以培养,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学力”因素得以提高。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能有效地发展师生的个性特长。
  
  3、有利于加强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具有鲜明人文性的工具学科。语文活动课倡导人与人的交往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增强语感、提高道德修养,实现“人的教育”的目标,从而加强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4、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是语文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80%依赖的是语言。可见,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活动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有利于形成合作品质和民主思想
  活动课提倡学生全员参加、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即强调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这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合作品质和民主思想,所以我们应提高语文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443205湖北省枝江市刘巷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中,语文单元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开始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如何落实语言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它们与语文单元教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都是语文单元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语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包括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将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如何将单元目标恰当地分解为课时目标
期刊
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可是在作文课上学生却常常是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涂抹几笔,敷衍了事。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多种渠道,广开材路    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首先难
期刊
一、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既健康,又有文化。人的健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对人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对身体健康也很重视,有点头痛脑热,又是打针,又是吃药。但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从报纸上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不健康的人群数量正在增长,精神障碍疾病大量发生,这是忽
期刊
一个成功的武术家无不练过武术套路,一个成功的武术教练无不教徒弟武术套路。习练者练好了基本套路,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后,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最后悟出新招,自成一家。学生作文与武者练武之道一样,也得从基本功、基本套路练起。教师要认真地教,学生要认真地学,学了要反复练习,直到各种套路熟记于心。  旧时先生教学生对课,先从“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教起。正是有这些简单的招式
期刊
【摘要】阅读活动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是经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和改造原文的句子、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是作者和读者两个心灵的情感交换。通过解读能力的结构,我们把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对集中性与全局整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创新 语言实践  阅读是人理解世界、他人和自我的主要途径;而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从语文心理角度说,阅读活动
期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求教师,不但要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适应课改的发展形势。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深化研究性学习,构建三维式课堂。  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几点体会。    1、“抛香诱鱼,满池开花”,实行课堂的开放性,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    我以为,教书有如垂钓之事。垂钓者面临满目静水,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 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课改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诱发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培养激发诱发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去,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力,学科教学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教师的
期刊
语文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的过程不是孤立的,在学习中,各个方面互相渗透、互为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起引导作用。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正确、完全实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的主动性,离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它的对象和目的。
期刊
新形势需要新策略,新课程呈现新特点。作为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在新时期、新理念下,也毫不例外地对自身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本人的点滴体会,我粗浅地谈一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一、要处理好教学和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基础、是关键,教学是辅助、是手段。离开多种形式、活泼有效地阅读行为,再精彩、深刻地教学方式也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忽视了阅读的教学课程
期刊
中学生作文创新,绝不等同于科学上的创造,不是要求中学生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内容,而是要求他们写真情、说实话、有个性,避免假大空、胡编乱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语言运用上也不是要求他们另造新句新词,而是要求他们作文中的语句通畅、清新、朴实,有个性、有文采、有表现力。近年来,特别是现行考试制度下,语文教学愈来愈走向“科学主义”,忽视语文本身的多元性、丰富性、复杂性及浓烈的主观主义色彩与个人独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