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选炒股标的发愁吗?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新股才是年末行情最爱
  每逢雪花飞舞在北方的原野大地之际,股市的“吃货”们便开始享用起他们一年一度的年末大餐,那就是次新股。
  11月5日,京城飘起了2015年第一场雪花,路上的行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在雨夹雪的阴冷中为了生计奔波。不过,阴冷的天气并没有驱散挂在股民们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笑意,原因也很简单,股市涨了。
  就在北方各地纷纷迎来今年的头一场雪之际,进入10月以来一直“进二退一”的沪深股市似乎被突如其来的阴冷而“激冻”,告别了步履蹒跚的慢牛行情,呈现出“高歌猛进”之势。
  11月4日,经历了连续两天下跌再度考验3200点支撑的有效性之后,沪指一反常态,在券商板块的全面涨停板带动下展开了全面反攻,尤其是券商股、保险股的全面涨停板,带动了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由于金融板块个股都是大盘蓝筹股,对指数带动作用极强,当日沪指大涨141点,涨幅超过4%。5日,券商股继续保持了强劲走势,盘中拉出第二个涨停板。在券商股连续涨停的刺激下,受益于“十三五规划”的国企改革股也是迎头赶上,带动沪指最高冲至3585点,距离3600点关口仅有一步之遥。尽管当日尾盘受获利盘大幅涌出影响涨势趋缓,沪指收盘依然大涨63点,涨幅达到1.83%。
  沪深股市突如其来的大涨令众多投资者且喜且悲。喜的是股市终于不像秋季行情那样走走停停,有点连续上涨的味道了。特别是券商股的连续大涨,让敏感的投资者似乎感受到了新一轮行情逐渐展开。原因无它,正是去年11月券商股行情的首先启动,拉开了今年上半年超级大牛市行情的序幕。虽然说历史不是惊人的相似,但是投资者还是十分憧憬券商股行情的再次启动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好运,至少能够赚够即将到来的春节“红包”的费用。
  有喜的自然有悲的。由于前一段时间蓝筹股跌跌不休,大多数投资者对蓝筹股行情基本上不闻不问,而把主要投资精力放在如何捕捉“妖股”,如何与“妖股”共舞,而中小板和创业板中此起彼伏的概念炒作之声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参与。不过,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概念炒作之声随着10月底私募大佬“徐翔”的被抓戛然而止。正是“徐翔”的被抓,导致炒作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私募机构心中慌乱,被迫调整方向向蓝筹股靠拢,这才是引发沪深股市4日和5日连续2天大涨的内因所在。
  由于多数中小投资者并没有布局蓝筹股,沪深股市的突然大涨让他们面临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那就是要不要抛掉手中持有的小盘股,买入蓝筹股。换而言之,即使打算买入蓝筹股,是买券商股、保险股,还是国企改革概念股、环保股,抑或是医疗股。而要作出这样一个决策,首先我们得分析这轮行情的性质是反弹还是反转。
  从这两天的成交量来看,量价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客观来说,本轮行情和以往沪深股市的年末行情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差钱”。央行实施的连续降息降准,让市场的资金流动性较以往的年末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如今银行已经调整了存款考核制度,以往的年末资金回流银行之势或将有所减弱,这从资金面上为本轮行情的次第展开奠定了基础。
  而从消息面来看,“十三五规划”的全面披露,在为股市奠定长远发展大局的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诸多可供炒作的题材,比如说国企改革、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炒作题材的增多,意味着炒作机会的更多。
  对于如今空仓或者轻仓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最为纠结的是沪指在3600点到3800点之间以及4000点到4200点之间有着层层叠叠的密集套牢盘,一旦大盘上攻到这个关口,如果没有足够成交量有效配合的话,势必会形成反压,导致本轮行情夭折。再加上今年6月股市暴跌以后受伤过重,处于舔伤口阶段,在没有确定行情的有效性之前,这些空仓或者轻仓的投资者不敢贸然入场。
  面对大盘的大涨和投资者的纠结,其实有一个行情是确定的,那就是次新股。我们知道,今年上半年股市大牛之际,新股上市的步伐极快,这些新上市的个股在上市之初欣逢牛市,得到了主力资金的高度关照,很多新股一上市便是十几个涨停板,一些盘子较小的新股股价更是高居于百元之上。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上半年新股行情的异常火爆为下半年新股股价的溃不成军埋下伏笔。今年6月以后,随着牛市行情的终结,被市场疯炒迷失了本相的新股逐渐回归了其原本应有的价值,如今绝大多数新股的股价和上半年相比,基本上跌幅在50%到70%之间,其下跌空间基本被封杀。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下半年股市的暴跌,监管层不得不终止了新股的上市发行,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发行的新股已经成为股市新版“大熊猫”,极为珍稀。从机构投资者到中小投资者心里都明白,每一年的年末行情,次新股板块永远是最大的亮点。
  次新股板块之所以能够成为年末行情的亮点,主要是因为其刚刚上市,业绩不错,具备高送转潜力。今年中报数据显示,很多次新股都推出了10送10以上的高送转方案。尤其是一些盘子较小的新股,其高送转的潜力极大。从今年上市的新股三季报数据显示,很多机构已经抢先布局次新股,准备在年末行情中大显身手。
  由此可见,对于如今空仓或者轻仓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没有赶上这波券商股大涨的班车,一定不要错过年末次新股的这波大行情啊。
其他文献
生二胎容易,要养却没那么简单。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不少家庭都开始犹豫,多一个孩子,在新增一份喜悦的同时,也多了一份“甜蜜的负担”。如何为二胎攒钱一时间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懒人小白:定期存款最省事  对于理财入门级选手来说,不想费时费力去挑选理财产品,又想得到稳定安全的收益,那定期存款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任何一款理财产品都有发行期限和兑付期。在购买当日,账户上的款项即被冻结,没有计入理财产
期刊
毕加索与市场的关系看似极为矛盾:一方面他竭力支持共产主义,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另一方面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极为敏锐精明的商人。  以前一些艺术图书、电视片常常把毕加索塑造成一个如何艰苦奋斗、如何愤世嫉俗的穷画家,其实和“真实状态的毕加索”有不少距离。毕加索算是艺术家中发展顺利的代表,也是二战后全球最富有的艺术家。1956年他委托经纪人捐给法国共产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资金就超过600万法郎
期刊
白羊座  羊儿们12月份的总体运势可以说是十分理想的,在工作上,要相信自己实力,不要妄自菲薄。在财运方面,偏财运不佳,还是不要轻易投资为好。  金牛座  本月金牛座的运势不是非常如人意,但是经过努力之后,依然有可能得到改变。在工作方面,金牛座如果想要提升,关键的还是要好好学习一番,然后以理论指导实践。健康方面,多多锻炼,注意身体。  双子座  本月双子座的运势还算不错的,在工作上,双子座本月需要处
期刊
各种当地美食吃腻了,吃货们的心也蠢蠢欲动了,眼睛瞄上了外地的美食。于是乎,互联网发挥了它强大的能力。馋了,阳澄湖大闸蟹、查干湖冬捕的鱼、云南脐橙,别着急,APP一下,第二天就到了!  自从有“互联网+美食”以后,吃货们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历了“互联网+美食”上的快速的、跃进式的“世纪变迁”。下面我就简单描述一下,我感受到的几个不同“世纪”!  公元一世纪:“评价”  一切都只源于我们美食的渴望!  
期刊
原来买一套学区房可能只是供一个孩子上学,现在买一套学区房便可以供给两个孩子,等于加大了学区房的价值,显得更值钱。  上期《投资与理财》杂志的封面故事是抢购学区房。当时编辑部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考虑买学区房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小,很多人表示,不愿意为了天价学区房而牺牲掉自己的生活品质。短短半个月时间,同样的话题发生了微妙变化,一切源于10月29日公布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若二胎新政策实行,房地产市场
期刊
二胎放开了,约吗?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难,成本最高的北京生二孩养到大学毕业的成本至少45万元。即便是一些中小城市,如果没有20万元的积蓄,也压根就不敢生。因此,如果你计划生二孩,还是先做好理财计划吧。  10月29日晚间,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通过《新闻联播》确认新闻属实,杭州的刘栋(化名)百感交集:为了生二孩,他在两年前不得不辞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让妻子在美国又生了一个孩子。如今创业没有想
期刊
伴随着《伪装者》《琅琊榜》的热播,全民追剧潮又来了,“屏霸”胡歌再度人气飙升,其个人经历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焦点。原来,胡歌除了演员的身份,还是娱乐圈中身价上亿的隐形富豪。    问:谁是近期的霸屏王?  答:胡歌!  没错,从《伪装者》到《琅琊榜》,再到《大好时光》,胡歌要是不当选霸屏王,那估计电视都不能同意。胡歌近几年已经很少接拍古装剧了,这次他应广大粉丝要求出演了《琅琊榜》,该剧集未开播前就已经
期刊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出炉,生不生二胎就了全国人民争相热议的话题。过高的抚养成本使得很多喜爱孩子的朋友望而却步,然而,其实只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应对未来的财务压力,也能很好地享受四口之家的天伦之乐。  10月29日晚,“全面放开二孩”消息出炉后,几乎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乔岩微就是在朋友圈看到这一消息的,刚开始她还不信,立马跑去听《新闻联播》,当听到会议公报念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时激动
期刊
本刊特约专栏作家,曾任职于中国证券报社、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现为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北京)公司投资总监  这波反弹以来,创业板指涨幅可观,出现调整也在情理之中。展望后市,只要市场成交量持续,震荡走高是主旋律。  十一长假归来,A股迎来一波绝地反弹。创业板指更是上涨气势如虹,远超同期大盘。自10月24日双降以来,A股开始进行阶段性调整,上证指数3400点短短一周反复易手,成交量出现萎缩,反映出投资者
期刊
郑晓辉:股市反弹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整个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下降,这既有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因素,也有资金大量涌入债券市场所致,例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6月中旬的3.5%左右一路下降至最近的3%以下;二是国企改革、农垦改革、价格体系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推进,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两方面因素共同使得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经过三季度市场剧烈的“去杠杆”之后,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典型”的震荡市阶段,可以积极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