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尽辞:怎一个“情”字了得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好抒情性散文,关键在于做到“情真意切”。西晋的挚虞在《文章流别集》中指出“假象尽辞,敷陈其志”,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抒情散文的创作中不妨以象传意,借助意象渲染主题,让我们来看一篇月考作文。
  何处见炊烟
  李小岑
  目光忽然停留在一幅画作上——
  画中夕阳下,小村庄上空曳着袅袅炊烟,显得宁静而安详。这生火做饭的场景透着来自遥远年代的温暖。刹那间,我仿佛嗅到了香葱嫩韭的味道,一些关于味觉的记忆蛰伏多年后忽地一个激灵,爬上脑海,像斑斑驳驳的老胶片电影一格一格地演绎着……
  那是多久前的事了啊——
  数九寒冬里,一家子的人常热热闹闹地挤着吃火锅。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上了桌,一屋子的人“唰”一下伸长了脖子,个个垂涎三尺,馋相毕露。待锅盖一揭,一股浓香随着热气立即漫溢开来,钻入鼻中、喉中和根根血管中,霎时袪走了严寒。此时,谁也顾不上客气了,争先恐后地下筷子。水灵的大白菜咬起来“咔嘣”响,香脆无比;白豆腐温润嫩滑,入口即化;肉片、肉丸最受青睐,一眨眼功夫就没有了影儿。还有蘑菇、黑木耳、粉丝、油果子、豆腐皮……美味无比。只听见满屋子“咝溜溜”“咕噜噜”的声音,吃得可带劲儿!家里人爱吃辣,撒了红椒还不够,还要蘸些辣油,抹点辣酱,也顾不得形象,一个个辣得吐舌头瞪眼睛,直呼过瘾,模样煞是有趣。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生活条件还挺艰难,美其名曰“火锅”,事实上只是粗糙的大杂烩,可人人都像吃了一桌山珍海味般享受。
  在那个年代,生活这根骨头往往要被反复舔舐与啃咬后才能咂摸到些隐约的肉味,但即使是这若有似无的肉味也足以令人感到富足。
  记得那时有个与父亲私交甚好的叔叔,在部队里时曾是个大厨。父母常向他讨教厨艺,请他们一家来我们家吃饭,厨房里两家的大人将锅碗瓢盆弄得叮叮咣咣响,聊上些部队里时的趣闻,爽朗地笑上几阵子,香味就飘出来了……
  一次酒酣之际,叔叔忽然感慨:“这世上最舒服的事就是好好吃顿饭了。”“这有什么难的——”我插嘴道,“您以后常来我家吃饭不就行了!”叔叔大笑起来,摸摸我的头:“你还别说,这好好吃顿饭还真不是桩简单事……”
  搬过几回家,住进现在的楼里也有近三年了,说是邻居,有的至今尚未打过照面,碰见了有些面熟的,点个头也就算了。早晨出门“啪”一声,晚上回来“啪”一声,其余时间家家门户紧闭。
  亲人们这几年来为了学业、工作也都各奔东西。有时难得在佳节聚一次,都会找个环境舒适的饭店订桌菜,一家人彬彬有礼地坐着,哪里还有当年“筷子仗”的风采。从头至尾都谈论着房子、车子、股票……分明露着攀比的意味,一桌子饭菜几乎成了摆设,这些菜同当年的大杂烩相比,称之为“珍馐美味”实不为过,然而偏偏看了叫人没食欲,怎么吃也没了当年的快乐和暖意。
  是否珍馐遍尝后,生活的味蕾开始迟钝,只剩下麻木与漠然,抑或是现在的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却缺了最关键的那味作料。吃饭成了最最末了的事。不禁想起那位叔叔的话,“好好吃顿饭还真不是桩简单事……”
  如今看到这幅画上的袅袅炊烟,想到一家人在傍晚时分团聚,享受家的温馨,品尝饱含爱意的食味,恐怕任何的疲累都烟消云散了吧,一股久违的暖意湿润心头。可这袅袅炊烟是否会断在这幅画中,成为岁月永远的缅怀……
  点评这位同学将过去与现在的生活进行对照,表达了其对过往生活的缅怀。“炊烟”是象,但其间所蕴含的恬淡、温馨、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方式才是象外之意,当炊烟不再袅袅,何处是家园?
  在写作中,对文章描述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借助意象进行升華,阅读者能透过文章表面浅显的意思而看到作者要表现的深层主旨,理解写作者精心描摹的深意,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开启心灵之窗,构建隽永之境。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在散文的写作中,如何借助意象提升亮点呢?
  一、 感悟生活——化抽象为具体。
  意象源于自然、生活,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我们的生活情感是息息相关的。审视这些物象,往往能挖掘出其背后所蕴含的生活真谛。在行文中选择恰当的意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杨艳莉同学写的《绿色的心》,写绿色应该是心的本色,当我们面对逆顺,面对成败,面对荣辱,以超然的态度、倔强的性格、善良真诚的品格来保持心的本色,文中写道:
  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春花。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的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拂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午;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径,柳暗花明,辉煌着黄昏的执著,这是晚春的暮年……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坚韧、真挚、达观是青年一代所应具备的品质。“绿色的心”就是青春的心,作者巧妙地借用“春”,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拥有青春之心对于人生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一草一木总关情,以具象喻理,表达对生活的品味与深邃的思考,文章亦富蕴情感,岂不两妙。
  二、 抒发情感——言在此意在彼。
  情乃抽象之物,抒发情感,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实质就是依托具体的物象。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知如何间接抒情,因而难以写出含蓄凝练、富有深情的文章。下面是赵莹同学习作的一段,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瑟瑟秋风拍打着形单影只的树,忧伤的树叶被无情的冷风揪着耳朵打着旋,飘向无人的地方。发黄的树叶带着遗憾离开母体,坠落在冷冰冰的水泥地上。似乎秋和悲生来就是姐妹。无论是落叶飘零,还是草黄疏浅都能够被演绎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字。冷风萧瑟,繁花不再,似乎梦中只剩下那条阴暗而漫长的小巷,那个打着雨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还有那堵墙,那棵柳树,似乎也在悠悠地向每个步入梦境的旅人叙说着他们的故事。秋天,天是那样高,连星星都是空落落的。瞧!那串抵住烟囱的星星,就是秋天朦胧的眼睛……
  作者以秋为情感的承载物,通过描绘萧瑟的秋色来渲染内心的离愁,就连梦中的回忆也无不浸染了秋景的悲凉。文章的抒情不是直接流露,而是以景衬情,这里的所写之“景”,即为客观之“象”,借助生动的景象来渲染内心的情感,言在此意在彼,使文章饱含着浓郁的情感特质。
  (作者:吴祥华,南京市高淳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Ⅰ. 单项填空  1. As soon as new film was released, it became great hit in all the big cinemas across the country.  A. a; theB. the; a  C. the; /D. a; a  2. himself in carrying out an experiment, he cant sp
期刊
【时文呈现】  12月19日,一张垃圾箱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在贵州毕节的一个崭新垃圾箱上,喷着红色字体“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并用黑色喷漆标明设立单位是七星关区何官屯镇人民政府。此时距离毕节市5名少年儿童闷死在垃圾桶内已有一个多月。  20日凌晨5时,七星关区政府调查组发布调查结论显示:已经喷制这样不当警示语的垃圾箱共12个,全部位于七星关区何官屯镇,该警示语经过工作人员草拟后,交由何官
期刊
【热点展示】  此时的褚时健,头戴一顶遮阳草帽,身穿一件白色圆领衫和黑色长裤,脚踩一双运动鞋,肤色黝黑的他有着这个年纪难得的好气色。  没人料到,曾经风光一时又饱受争议的财经人物褚时健,从“烟王”的塔尖跌落,却在“橙王”的山头重新站稳脚跟。2002年,原红塔山集团董事长、因贪污入狱被判无期徒刑的褚时健在减刑至17年后,因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糖尿病而保外就医。此后,他在云南哀牢山下承包了2 000余亩果
期刊
袁菊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被聘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学科专家指导组成员和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培训班讲师。提起新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你也许会想到张艺谋,想起他的《金陵十三钗》和近乎自传的《张艺谋的作业》。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一个棉纺织厂的工人为什么能够成就那么大的事业?
期刊
名著概述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表达的是五四青年的心灵震颤:他们的痛苦、绝望、挣扎、反叛、憧憬和创造。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同时表达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女神》的抒情主人公迸发出强烈的个性自觉和自我超越自我更生意识,这一“自我”形象不仅是诗人自我,也是“五四”时代青年的自我,更是在斗争烈火中锤炼着裂变着的中华民
期刊
纵观近些年高考所选的词,题材都很清楚,比较好懂,一般没有涉及艰深的字词和晦涩的典故。偶尔有(如《满江红 登金陵黄鹤楼有感》)也有补注。涉及的作者都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他们的生平经历、心路历程、创作风格都是高中教材里涉及较多的,有助于我们根据词的题材,循“象”达到“意”的梳理、“法”的归纳。所谓“象”主要是指词中包含的物、景、人、事;“意”即指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法”一般指诗歌中所用的抒情方
期刊
Ⅰ. 单项填空  1. It comes as surprise that dream of space travel will soon come true.  A. a; theB. the; theC. the; aD. a;不填  2. —Have you seen the latest drama series Legend of Zhen Huan? It seems to more
期刊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等。  二、 借詩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
期刊
【典型例题】  1.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第六十四章》)  5. 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逍遥游》)  6.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7.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期刊
传统的诗歌鉴赏复习常常是:解读考点内容、归纳答题步骤、经典试题评析、强化专题训练。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记住了一些步骤,背得了一些术语,可是一到做题,往往还是一头雾水。这种速成的复习方法看似有效,实际上并没有抓住诗歌鉴赏的根本,也就无法让同学们真正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为此,我们建议可以分主题来进行诗歌鉴赏的复习,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探寻诗人的创作情感历程,挖掘诗歌的内蕴,让同学们根据主题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