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其的最后一次黄山之行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赖少其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然而人们却并不觉得与他的永远诀别(最近一期《收藏》杂志刊文绍介他,仍然引起广大读者的莫大兴趣);虽然他诞生在广东、逝世在广州,然而他自己却始终愿意把安徽,尤其是黄山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不仅是因为他当年参加新四军、踏上革命征途就是从黄山市的岩寺上的路,也不仅是因为他在安徽宣传、文艺界担任领导工作长达26年之久,更因为“他是新黄山画派的执旗人,中国版画新徽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是登临黄山写生创作次数最多的书画大师,数量达到100多次。但最具纪念意义却又鲜于记录的,就是我们下边将要追记的赖少其先生的最后一次黄山之行了。
  
  欢迎、感谢与祝福
  
  那是1994年9月,适逢赖少其“80华诞”和“从艺60周年”双喜临门,他在故乡广东参加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欣获李鹏、刘华清“革命之路,艺术之光”的亲笔贺词之后,就在夫人曾菲和两个女儿及小女婿的陪同下来到第二故乡安徽,出席省委、省政府在省博物馆为他举办的“当代艺术大师赖少其从艺60周年书画回顾展”。
  那天秋阳灿烂,盛况空前,最令赖少其及其家人们感动的,要数省博物馆门前高空气球悬挂着的3幅长长的欢迎标语了。更令赖少其感动的是,安徽方面做好了一切准备,保证他的黄山之行安全、顺利和创作丰收。1994年10月14日,赖少其及其家人在两位接待处长和一位合肥学生的陪同下直奔黄山。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赖少其的最后一次黄山之行。
  
  半指手套与墨水瓶盖
  
  这次黄山之行,赖少其先生整整在山上画了10天写生。尽管80高龄、旅途颠簸、庆祝活动繁忙,然而人们发现投身黄山怀抱的赖少其,竟然精神焕发,拄着拐杖奔波选景,从未喊过疲倦;双目炯炯有神,远山近画神笔涂抹,从未戴过眼镜。或在散花精舍凭窗支起画板,边看始信峰,边挥毫走笔,一画就是3个小时;或坐滑杆登山途中,画兴一起立即停下,就坐在躺椅上,由他人托住画板,让飞来石入画,一画又是两个小时。
  人们(尤其是随行的他的习画弟子)非常幸运地亲眼目睹了赖少其娴熟、独特的写生技法,亲耳聆听到“写生为不可少之基础”的真经传授,更重要的是领略到一代著名书画大师师法大自然、渴墨焦笔写黄山的风采。
  有两个细节令人难忘:一个是赖少其作画时一般只戴一只手套,而且是一只半指手套,戴在执笔的手上,御风、防寒又保运笔灵活;另一个是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用毛笔写生作画时,均不使用墨海、砚台之类的器具,只把一只特制的、带有橡皮环扣的墨水瓶盖套在不戴手套的手指上,盛墨汁、润毛笔均在这盖子里,若非亲眼所见,人们是怎么也难以想象:那么伟大的艺术作品,竟然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创作出来的。
  
  诗情与漆书
  
  在作画写生的间隙里,人们发现赖少其先生每每诗情洋溢,时而念念有词,时而字斟句酌,待到诗成满意之后,便书于纸上,等到夜间不能写生作画时,正式书于宣纸之上。他为北海宾馆书写了“散花精舍”4字横匾,又为随行人员书写了“眼睛向下”等条幅,但花费工夫最大的,则是挑灯夜战两小时书就的、耗纸4张、答谢省委省政府的宏篇巨制《中国安徽黄山之赞》,诗情激荡,气势磅礴,堪称黄山诗之绝唱。加之他那风格独具的漆书字体的怪异、雄浑,诗书俱佳,省政府将其制成大型艺术屏风,运抵北京,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增添了又一珍宝。
  
  
  殷殷黄山不了情
  
  赖少其先生一行是1994年10月26日结束黄山风景写生后续作太平湖、古歙、古黟之游的,并于10月28日下午搭乘飞机离开黄山市前往上海,因为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曾任过上海市美协副主席和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现在看来,当年的如此行程安排,确实有些天意之妙。
  他来到了歙县潭渡村的黄宾虹故居,故居二楼中堂上的“钦治学维勤;仰画风独创”的楹联和“人民画师”的匾额就是由他题写的。当他和夫人在这中堂前留影的时候,人们发现风尘仆仆的赖少其微仰的脸部充满着缅怀与沉思,因为他当年致力于新黄山画派的研究时,就是在黄宾虹的启发和指导下开始的。在故居展品中,他突然发现一帧自己当年主持黄宾虹追悼会场面的历史照片,一时喜出望外、如见至宝,立即让人翻拍下来。临离开故居时,他郑重地向故居捐款3000元表达心意,那心意中有崇敬、有感谢更有嘱托。
  他来到了黟县西递村,在古村落和古民居间徜徉,最感兴趣、看得最仔细的,就是那些古老的题刻和楹联了。在一户古民居里,他被门楣上的“桃花源里人家”的石刻匾额吸引住了,左瞧右看,反复欣赏,然后他又请人搬来木梯,不顾家人的劝阻,硬是一级一级攀到高处,在最近的距离细看详研,连连称绝,人们都为他的安全捏着一把汗。当黟县的同志盛情邀请他赐赠墨宝的时候,他回到屯溪华山宾馆后挥毫书赠的条幅,就是“桃花源里可耕田”,直到现在,人们一看到这幅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出梯子上的八旬老翁的画面来。
  “站在云霄上,脚下群山俯伏,耳听万松涛”,这是赖少其先生攀登黄山天都峰的诗感,长留黄山山水间,长留神州艺坛上。
其他文献
去年圣诞节期间,在风景秀丽的伦敦,举办了一场“老人超级模仿秀”,时间为一周。来自广州、25岁的周宇是伦敦艺术大学影视表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很幸运地被选中成了该活动中的一员。  周宇说,首先通过化妆师的一双妙手,让朝气蓬勃的他们变成了一个行将就木,步履蹒跚的老者。引以为傲的青春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在一周的时间里,周宇和同伴们尝尽了老人晚年生活的种种痛苦,生活的无助,精神上的凄凉使周宇刹那间明白了人
期刊
翻开报纸,猛然看到一则标题《魏巍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成遗作》。看着这则标题,我在震惊、落泪的同时,也不由回忆起2004年魏巍为我的书《狼牙山壮士宋学义》写序的前前后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河南省沁阳报社当记者,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宣传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  宋学义是我们沁阳北孔村人,他回乡后一直在村里务农。我与宋学义结识后,就被他那英勇顽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所吸引,不久
期刊
晚情浓  闫守成  同窗邂逅亦难逢,  艺境同求书画通。  君赏读书文墨趣,  余惜富贵牡丹红。  夕阳美景人长寿,  白发知音笔建功。  盛世良缘尤可贵,  团结共勉晚情浓。    风筝赞  任玉梅  柳丝黄绿轻摇曳,  彩色风筝天际飘。  展翅雄鹰千里目,  遍寻鼠兔作佳肴。  长龙舞爪飞云驾,  唤雨呼风冲九霄。  我慕好风凭借力,  无余尽览早春娇。    季花四咏(新声韵)  张连和  
期刊
黄啟玉 女 1934年10月27日出生,  1950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1990年转业中国科技大学,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自1990年退休后,开始学习研究书法。  199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学年书画作品展荣获三等奖。  2003年10月全国中老年诗书画”白衣卫士杯”国际互联网大展优秀奖,并在国际互联网(HTTP)2003年10月—
期刊
中共临清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齐鲁书画研究院篆刻家、全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马美平同志,近二十年来,业余时间主攻篆书、篆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篆刻朱文秀丽、流畅、白文古苍、淳厚;章法疏密有致,呼应生趣;用刀冲切结合,明显有力。作品受到名家的好评,多次参加国内展览并获奖,近二百幅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期刊
邢台地处燕京之南赵都之北,是一座具有三千四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孕育出许多书画名家。1985年邢台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开始筹建。1988年正式成立,是一个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以书画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团体组织。2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刊特选登九幅作品。
期刊
山水乃大地之文章,人间典籍无一替代其学问和智慧。山水亦乃人生之师友,可拓展胸怀及情思,甚为心灵之药剂,消弥滚滚红尘带来的污染和伤害。因之,每登临山水,往往有回归真我之感,使红尘中一切矫饰,利害得失及喜怒哀乐变得微不足道。  回眸千载;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李太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徐霞客跋山涉水,萍踪万里。范仲淹观洞庭而生先忧后乐之情怀,毛润之临湘水而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
期刊
李昆山,男、67岁,河北省滦县人。早期经商颇具成就,创办了滦县的知名企业,在事业有成之际退居二线。  在59岁那年迷恋上绘画,开始研究探讨绘画之领域,并在66岁时开始拿起画笔自学绘画。农民出身的他,虽只有小学文化却在绘画中渗入自己过多的理念,从而形成独有的自我绘画风格。  学画不到一年,曾涉足素描、国画、油画等领域,其间因水粉画《斯大林》获得优秀中华文艺家的荣誉称号;对名画《船》、《世界母亲》等油
期刊
绍兴沈园占地1O余亩,园内楼台亭榭,茂林修竹,奇花异草,莲池曲桥。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30岁,他在沈园碰到了前妻唐琬,在这里演绎了一段凄美动人的故事。    一    话说南宋时,绍兴有一富户人家姓唐,男主人名唐闳,其女唐琬聪明伶俐,12岁善诗文,18岁时琴棋书画皆通。唐闳有个妹妹嫁到陆家生下陆游,陆游和唐琬成了表兄妹。  陆游20岁时娶了表妹唐琬,这对亲上加亲的夫妻恩爱有加。但是,眼见陆游对
期刊
29岁在狗世界里相当于人类年龄的203岁。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拉布拉多杂交犬“贝拉”26年前被主人理查德森从爱护动物协会买回家饲养,当时它三岁大。  自此之后,这头雌犬就在主人理查德森和他的伴侣黛茜。库珀家中愉快地生活。6日,理查德森夫妇带着狗儿们去林肯郡度假时,“贝拉”心脏病发死亡。  虽然76岁的理查德森坚称贝拉是世上最老的狗,但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世界上年纪最大的狗是美国一只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