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钗头凤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绍兴沈园占地1O余亩,园内楼台亭榭,茂林修竹,奇花异草,莲池曲桥。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30岁,他在沈园碰到了前妻唐琬,在这里演绎了一段凄美动人的故事。
  
  一
  
  话说南宋时,绍兴有一富户人家姓唐,男主人名唐闳,其女唐琬聪明伶俐,12岁善诗文,18岁时琴棋书画皆通。唐闳有个妹妹嫁到陆家生下陆游,陆游和唐琬成了表兄妹。
  陆游20岁时娶了表妹唐琬,这对亲上加亲的夫妻恩爱有加。但是,眼见陆游对科举取仕没有上进心,陆母忧在心里,渐渐地开始不喜欢这位儿媳,加之他们婚后三年没生育,惹得陆母更不高兴。陆游母命难违,只好用一纸休书将唐琬休了。
  两人分手后,各奔东西。公元1153年,陆游28岁,到杭州参加省试,取得第一名。恰巧这一年秦桧的孙子也参加省试,主考官陈子茂不畏权势,公平批卷,把陆游的文章列为第一名,令秦桧大为不满。第二年在礼部复试中,秦桧暗中插手,使陆游榜上无名。
  
  二
  
  公元1162年,陆游37岁,宋孝宗继位时,秦桧已死。宋孝宗听说陆游是个人才,亲自召见陆游,并夸赞他“力学有闻”,赐进士位。陆游开始参加国家的军事工作,受到朝廷的重用。
  后来由于官场上关系复杂,陆游受到排挤。1172年,47岁的陆游到四川去做地方官,他与好友范成大在蜀过着饮宴、看花、斗鸡、听歌的生活。1O年间,与范成大一起写了很多诗篇,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他62岁时,写了一首题为《书愤》的诗来表现他的思想与抱负,抒发出他的感慨与悲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178年,孝宗下诏让陆游去临安面圣。从此,陆游结束了在蜀地的生活。在临安,他高兴地写出“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
  1202年。陆游在临安做编国史的工作,一年之后退居山阴,那时他已经77岁,在绍兴镜湖边过着农家田园生活。
  
  三
  
  陆游休了唐琬之后娶了王氏,唐琬则另嫁本郡公子赵士程。在1155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陆游去沈园闲逛,偶然间碰到唐琬与赵士程同游沈园。赵士程大度地让唐琬留下表哥聚餐,并买来黄酒和陆游共饮。唐琬走后,陆游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一首《钗头凤》,以表达他对唐琬的感情,同时将他多年来四处漂泊、郁郁不得志的心绪借助对唐琬的思念一并表达出来: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后来,唐琬读了陆游在沈园墙壁上为她写的《钗头凤》后百感交集。她用同一词牌来和陆游的词,来回答他对她的爱,同时倾诉她愁肠欲断的心情: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与陆游分开后的日子使唐琬痛苦不堪,天长日久忧郁成疾,不到一年便离世而去。
  
  四
  
  18年后,时年49岁的陆游到沈园看到当年所写的《钗头凤》仍在。64岁那年,他再到沈园,此时《钗头凤》的墨迹已被风吹雨打去。
  68岁时陆游又去沈园思念唐琬,回想往事,感慨不已:“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公元1200年,陆游已经75岁了,他在沈园的墙壁上作了《沈园》两首绝句。他在《沈园》二首诗序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他文献
颁奖典礼在鱼台县举行    本报讯(记者 单既有)9月17日,“孝贤故里鱼台杯”第四届“山东省十大孝星”颁奖典礼在鱼台县举行,身披大红授带的“山东省十大孝星”,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孚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德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山东省老年学会会长苗枫林、山东省老龄办主任张雪燕手中接过奖杯和证书。  此次评出的十大孝星中,有把邻居半身不遂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赡养了近30年的济南丝绸印染厂
期刊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调养  秋季,自
期刊
去年圣诞节期间,在风景秀丽的伦敦,举办了一场“老人超级模仿秀”,时间为一周。来自广州、25岁的周宇是伦敦艺术大学影视表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很幸运地被选中成了该活动中的一员。  周宇说,首先通过化妆师的一双妙手,让朝气蓬勃的他们变成了一个行将就木,步履蹒跚的老者。引以为傲的青春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在一周的时间里,周宇和同伴们尝尽了老人晚年生活的种种痛苦,生活的无助,精神上的凄凉使周宇刹那间明白了人
期刊
翻开报纸,猛然看到一则标题《魏巍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成遗作》。看着这则标题,我在震惊、落泪的同时,也不由回忆起2004年魏巍为我的书《狼牙山壮士宋学义》写序的前前后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河南省沁阳报社当记者,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宣传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  宋学义是我们沁阳北孔村人,他回乡后一直在村里务农。我与宋学义结识后,就被他那英勇顽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所吸引,不久
期刊
晚情浓  闫守成  同窗邂逅亦难逢,  艺境同求书画通。  君赏读书文墨趣,  余惜富贵牡丹红。  夕阳美景人长寿,  白发知音笔建功。  盛世良缘尤可贵,  团结共勉晚情浓。    风筝赞  任玉梅  柳丝黄绿轻摇曳,  彩色风筝天际飘。  展翅雄鹰千里目,  遍寻鼠兔作佳肴。  长龙舞爪飞云驾,  唤雨呼风冲九霄。  我慕好风凭借力,  无余尽览早春娇。    季花四咏(新声韵)  张连和  
期刊
黄啟玉 女 1934年10月27日出生,  1950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1990年转业中国科技大学,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自1990年退休后,开始学习研究书法。  199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学年书画作品展荣获三等奖。  2003年10月全国中老年诗书画”白衣卫士杯”国际互联网大展优秀奖,并在国际互联网(HTTP)2003年10月—
期刊
中共临清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齐鲁书画研究院篆刻家、全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马美平同志,近二十年来,业余时间主攻篆书、篆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篆刻朱文秀丽、流畅、白文古苍、淳厚;章法疏密有致,呼应生趣;用刀冲切结合,明显有力。作品受到名家的好评,多次参加国内展览并获奖,近二百幅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期刊
邢台地处燕京之南赵都之北,是一座具有三千四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孕育出许多书画名家。1985年邢台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开始筹建。1988年正式成立,是一个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以书画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团体组织。2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刊特选登九幅作品。
期刊
山水乃大地之文章,人间典籍无一替代其学问和智慧。山水亦乃人生之师友,可拓展胸怀及情思,甚为心灵之药剂,消弥滚滚红尘带来的污染和伤害。因之,每登临山水,往往有回归真我之感,使红尘中一切矫饰,利害得失及喜怒哀乐变得微不足道。  回眸千载;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李太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徐霞客跋山涉水,萍踪万里。范仲淹观洞庭而生先忧后乐之情怀,毛润之临湘水而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
期刊
李昆山,男、67岁,河北省滦县人。早期经商颇具成就,创办了滦县的知名企业,在事业有成之际退居二线。  在59岁那年迷恋上绘画,开始研究探讨绘画之领域,并在66岁时开始拿起画笔自学绘画。农民出身的他,虽只有小学文化却在绘画中渗入自己过多的理念,从而形成独有的自我绘画风格。  学画不到一年,曾涉足素描、国画、油画等领域,其间因水粉画《斯大林》获得优秀中华文艺家的荣誉称号;对名画《船》、《世界母亲》等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