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一生爱好是看书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鲜为人知的是,他更是一个“移动图书馆”,他一辈子有多爱书,从陈丹青作的油画《国学研究院》就能看出来:
  画中,陈寅恪是五位大师中唯一手持道具的人,而这个道具就是几本书。陈寅恪在画像中都不忘抱上几本书,可见他对书的喜爱。
  陈寅恪爱书爱到什么程度?他身边的人是这样说的。
  大师吴宓在1919年的日记里写道:“哈佛中国学生,读书最多者,当推陈君寅恪及其表弟俞君大维,两君读书多,而购书亦多。到此不及半载,而新购之书籍,已充橱盈笥,得数百卷。”而季羡林提供的信息就更有趣了,說陈寅恪完全把书当成女朋友一样打扮:每次买了书都要给书分门别类地穿上“华衣”,比如佛经类的书用黄布小心翼翼包着,其余书用黑布包着。
  不过,这还不是陈寅恪爱书的最高表现,他的读书精神更令人瞠目结舌。
  “书中自有颜如玉,光棍打到三十八”。同龄人已经结婚、离婚、再婚折腾好几次了,已过了适婚年龄的陈寅恪还天天泡在图书馆读书,既没工夫谈恋爱,也没心思娶老婆,所以一直拖到38岁,他才在父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压力下娶妻成家。
  “书中自有黄金屋,苦了老婆DIY(做手工)”。因为陈寅恪把所有钱都投资在了买书上,所以,他婚后的生活始终捉襟见肘,害得妻子为了支持他的事业,不得不在家自制土布窗帘或自制儿童识字卡片以补贴家用。
  “书中自有千锺粟,全家一起饿肚皮。”陈寅恪是拿着高薪的大教授,按说应该生活无忧,但在陈寅恪三个女儿写的回忆录里出现最多的场景就是:各种吃不饱。他们全家在北平时吃不饱,搬到长沙后还是吃不饱……原来家里的钱几乎都被陈寅恪用在了买书上,以至于妻子常常为了几块红烧肉到底是给孩子吃还是给佣人吃纠结得肝肠寸断。
  害得家人跟着自己受苦、挨饿也就罢了,陈寅恪还因为看书把眼睛累坏了。中年失明后,他自己也郁闷地回忆:“因龆龄嗜书,无书不观,夜以继日……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度近视,视网膜剥离,成为不可幸免之事了。”
  不过这依然无法阻挡陈寅恪对书的喜爱。失明两年后,他还每天依靠别人朗读资料、自己口述来进行学术研究,终于写完了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而且翻一下陈寅恪的简历就会发现,他半辈子漂泊游学,其人生轨迹就是——书在哪里,人就在哪里。1939年初,陈寅恪动了举家搬迁到英国的心思。不是因为牛津大学聘了他做教授、也不是因为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了他研究院的职称,而是因为当时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现了大量的罕见中国文献,如敦煌卷子、太平天国文书等。这些珍贵的一手史料简直直击陈寅恪的命门,让他无法拒绝牛津大学的邀请,这才举家搬迁。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二战很快爆发,他的学习计划因此泡汤。六年后,当他再次到伦敦时已经双目失明,再也看不见这些珍贵文献了。
  他的女儿们也明确在回忆录中说,陈寅恪一辈子经历的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眼盲,而是因为两次战乱中搬家遭遇大量藏书、笔记被偷、被烧毁的巨大打击。不仅如此,一生保持士大夫风度、从不批评人的他仅仅因为家里老用人在装书籍时出了错而瞬间怒气爆表,把老用人骂了个狗血淋头。从这些记载中足以看出陈寅恪对书的态度一点儿马虎不得。
其他文献
皇宫大内很阔气,皇家陵墓很肃穆,却严禁游览;贵族和富翁建造了华美的园林,也不能免费进入。不过,也有一些人文景观是免费的。  徐霞客在《粵西游日记》中提到,有一年他去广西柳州,听说当地人建造了柳宗元祠堂,祠堂前有一泓名叫“罗池”的小潭,景色非常优美。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前去观赏,谁知结果非常失望——传说中清澈见底的罗池竟然变成了淤塞的泥塘,塘底堆满砖石,塘面漂着垃圾,苍蝇绕着池塘嗡嗡飞舞,黑压压的蚊虫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40万西北军纷纷弃他而去,他从此成为光杆司令,一蹶不振。西北军之败,其原因是复杂的,但西北旱灾是一个重要因素。  1928年至1930年,豫、陕、甘等地爆发了严重的旱灾。河流干涸,赤地千里,土地荒芜,饿殍遍地。灾民刚开始以树皮、野菜、草根、黏土为食,最后发展为食人惨剧,且愈演愈烈。  后勤是战争的血液,惨重的旱灾使本来贫瘠的西北地区根本无力提供后勤保障,严重的物资匮乏
【挑山工】  书中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坚韧地向上攀登。  小编有话说:小时候就深深知道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前进,总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可现实中,人们却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忘记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画杨桃】  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却不懂得不同视角,杨桃也有不同形状。  小编有话
雍正死后第二天,乾隆下了道谕旨,大意是说:父皇闲暇时听说江湖上有炼丹之术,于是把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招到圆明园,只是想看他们怎么闹腾,从不曾吃过他们的丹药;现在我要赶走他们,假如他们胆敢造谣,立即正法。  这道谕旨欲盖弥彰。雍正系突然死亡,乾隆及王公大臣皆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竟会腾出手来优先处理安置在圆明园的两个道士,可见他们与雍正之死的关系非比寻常。  但乾隆不得不这样处理,因为雍正热衷
1911年4月,广州一家颜料店正在热热闹闹地办喜事,两百多人的迎亲队伍接走新娘的同时,也带走了装在颜料罐里的丰厚“嫁妆”。很快,一批武器弹药被送到革命军手中,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正式爆发。策划这起“明办嫁妆,暗运军械”事件的正是后来成为黄兴之妻的徐宗汉。  徐宗汉出身商贾之家,自幼接受西式教育,对三纲五常鄙夷至极,因此当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悲切守寡,而是毅然脱离家庭,逐步成长为一个追求进
法拉利是世界上闻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品牌。在法拉利的发展过程中却曾多次面临绝境,是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步步把品牌做大做强的。  1898年,法拉利出生在意大利摩德纳一个钣金工厂主家庭,他十岁时看了一场赛车比赛后,立志要成为一名赛车手。但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将来帮助打理家里的钣金作坊,便把他送到机械工程学校读书。法拉利没有因此放弃梦想,而是在学习之余,依旧痴迷于激情四射的赛车比赛。
商朝第23任君主武丁有次在祭祀大典的时候,野鸡飞过来叫了几声,武丁吓得浑身直哆嗦。  不就是鸟叫吗?有这么夸张吗?殊不知,鸟是商朝王族的图腾,《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雉(野鸡)在商人心中,是神鸟的化身。  雉来祭祀大典捣乱,这对武丁来说包含了多层意思,哪一层都不是好意思。  首先,这次祭祀大典是在祭祀祖先。商朝君主認为祖先都是有灵性的神,通过祭祀可以得到祖先保佑,祖先会对世人施加恩
那是一只看上去金光闪闪的碗状酒杯,它被静静地供奉在神圣的神龛上。神龛两侧的鸳鸯香炉里,终日香气袅袅。早叩晚拜,一日三拭,是她雷打不动的仪式。每一次洗手焚香,她的纤纤玉指隔着柔软的绸绢,轻轻拂拭过金杯凉丝丝的杯身之时,那个惊心动魄的上元夜,就像缤纷的焰火一样在她面前灿然绽放。  那一夜,是她嫁入夫家后的第一个上元夜,皇城东京变成了一座沸腾的不夜城。御街两旁,花灯焰火照得整条街流光溢彩、亮如白昼,鞭炮
乾隆三年(1758年),乾隆下令修缮畅春园中供太后居住的春晖堂、寿萱春永两处建筑,之后又下令修缮圆明园中的长春仙馆,作为太后在圆明园的居所。  此外,乾隆还愿意同太后一起旅游。从乾隆六年开始,乾隆每次到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地巡幸视察,都要与太后同去。直到太后去世,他们共同北巡的次数达31次。乾隆的六次南巡,有四次都是和太后一起。  太后的生日自然也是重要的日子。太后五十大寿,乾隆在太后由圆明园返回
溥仪被逼退位后,在紫禁城的小朝廷中过着关门皇帝的生活,但在出国留洋梦想的牵引下,他开始了监守自盗的行径,以“赏赐”在宫中伴读的弟弟溥杰为名,盗运宋、元版珍贵善本书。对于这一点,溥仪后来回忆道:“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  其实,溥仪在和溥杰有计划地盗运国宝之前,就已打起宫中宝物的主意。虽然溥仪下台了,但每年小朝廷的总开支都不少于360万两。钱不够用,民国政府又时常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