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概念由Stone首先于1983年提出,具体为: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和二期确定性手术三个阶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时IL-6、TNF-α的变化及小剂量多巴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AP组和多巴胺组。假手术组(n=20)开腹后仅轻揉胰腺及十二指肠,其余两组向大鼠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动物模型,多巴胺治疗组(n=20)静脉给予多巴胺(5ug·kg^-1·min^-1),SAP组(n=20)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
期刊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0%~60%[1] ,国内报道为51%~71%[2] .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并使术后放、化疗的时间推后,延误了病人的治疗[3]。
期刊
对侵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外科医生常因惧怕术中分破被肿瘤浸润或包裹的大血管致无法控制的大出血,而放弃对肿瘤的完整切除。
期刊
The outcome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not solely dependent on the abilities of the surgeon in isolation.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status, the disease that requires surgical correction, the nature
期刊
股[月国]动脉段是下肢缺血最常累及的部位。针对股[月国]动脉闭塞的治疗,以往主要以旁路手术为主,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及材料的日益发展,旁路手术已逐渐被创伤较小的腔内介入取代,且多数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两者在远期通畅率及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别。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病变特点及预期生存时间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期刊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oft-tissue sarcoma,RPS)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和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在美国平均每年新增发病约1 000例[1-2]。
期刊
期刊
1970年以前,人们缺乏对肠外瘘特有病理生理现象的认识,把肠外瘘同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等同处理.肠外瘘发生后人们急于手术修补肠外瘘来恢复肠管的连续性,以期去除肠液外溢所致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即"速胜论"。
期刊
期刊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全部肿瘤0.1~0.6%.由于腹膜后肿瘤处于广阔潜在空间,可在一般较长的时间内不出现明显症状,肿瘤体积已较大,并对邻近脏器和重要血管产生压迫、移位,造成正常解剖关系的改变,导致临床误诊误止治率较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