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宇:立志设计出最美的中国字体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电脑,我们只知道需要什么字体,动动鼠标点一下就“OK”了,但却很少有人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字体是怎么来的?其间经历哪些艰辛?90后北京小伙叶天宇,出于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辞去令人羡慕的设计师工作,一门心思设计字体,历经两年时间,创造出“招牌体”、“乐敦体”等多种新字体,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用得起正版字体。

“到底要什么?”


  90后叶天宇是北京人,2013年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成为一名设计师,从事界面设计与产品开发。
  为能在新的领域站住脚,叶天宇不停地参加设计比赛,不停地接活,用一大堆获奖证书来抬高自己的设计价格。他每天的日常就是上班挣钱,下班接私活还挣钱,领了薪水就往家里寄。
  互联网产品设计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快到没有时间把一份作品做到满意。在日复一日的“快餐式设计”里,叶天宇心里充满着浮躁和惶恐。他热爱设计这份工作,却不认可自己的工作状态,他特别想做一些让自己提高的事情。
  有一天,叶天宇读到一句话:“人们会为了避免思考而做一切事情”。这话似乎就是专门针对他说的:不停地重复做一件事,却不知道目的是什么。于是叶天宇开始思考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而不仅仅为了一份收入而工作。
  一次,一位客户找叶天宇设计海报,交稿子时他提醒客户,海报字体是需要付费的,不然可能构成侵权。七算八算下来,字体的版权费比设计费还要高。客户告诉他,因为正版字体太贵,很多人只能选择用盗版。
  难道我们天生就只能用盗版吗?盗版光碟、盗版游戏、盗版软件,甚至连老祖宗留下来的汉字,都要用盗版?这样的现象刺痛了叶天宇的心。他心里突然一动,如果能设计开发出一套字库,价格又便宜,这样不是能让更多的人用得起正版字吗?
  说到字体设计,其实是叶天宇读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一个门类。读大四时,他参加方正奖字体大赛,获得过三等奖。要知道除叶天宇外,其余获奖者要么是字库公司的老师,要么是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大家都说在字体设计方面,叶天宇很有天赋。
  心中有了梦想,此后除了上班,叶天宇就会拿起笔,徜徉在自己喜欢的字体设计里。他说只要与文字在一起,内心就会宁静而平和,那些浮躁那些彷徨顿时烟消云散。叶天宇发现,自己对字体的喜爱,早已深入骨髓。
  就这样,叶天宇一边工作,一边设计字体,“折腾”了近两年时间。在这期间,他设计出很多种字体,得到不少专业人士的点赞和支持。但由于还忙于公司里的业务,很多字体都处于“半拉子”形态。

“跟文字谈恋爱”


  2016年春节,叶天宇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辞掉所有工作,开始字体设计的创业之路。
  “又摆弄这点儿字呢!”这是叶天宇父母亲看到他沉迷字体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对于叶天宇这“反常”的举动,父母自然非常反对,他们实在无法理解,放着收入高又体面的工作不干,偏偏要每天对着电脑白底黑字地在屏幕上反复折腾,甚至门都不出。就连叶天宇的同学、朋友也觉得“这事戏不大”,劝他还是考研比较靠谱。但是,叶天宇决定了的事,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任何人也劝不动。
  设计什么字体?叶天宇在苦苦思索。有一天,他在大街上走着的时候,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街道两边的店铺招牌。他发现,招牌字体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要么一色的黑体,要么一色的楷体,或者宋体,且没什么新意和设计感。
  那一刻,叶天宇觉得找到了方向,他打算设计一款新颖的字体,让大街小巷的店铺多一种选择。回到家后,叶天宇翻阅了许多古籍,最终在明朝嘉靖年间的魁字五经古籍中找到灵感,创新地设计出一种新的简体汉字,叶天宇称之为“招牌体”。
  叶天宇按照自己的构想,先把字体在草稿上画出来,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了初步的字样。此时叶天宇的心里没有底气,因為这毕竟是主观性的审美。万一字体得不到支持,或者没有人愿意使用,整个努力就白费了。
  忐忑中,叶天宇把字样发到论坛征求意见,没想到收获了几百万的阅读量和很多设计师的支持和关注,给了叶天宇极大的信心。
  然而,事情并不像叶天宇想象的那么简单,字体设计是一个小众行业,就连如何把字体变成字库,叶天宇都不知道。偏偏字库方面的知识没有经验可以效仿,一切都靠自己去摸索。无奈之下,叶天宇找到一些国外网站,自学软件的应用,一点一点地吸收、消化,前后共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终于把整个字库的流程技术攻克。
  方法掌握了,但要开发一套字库,需要设计7000多个汉字。按照叶天宇的经验,完成一个字最快要半个小时,每天如果平均工作8个小时,一天16个字,设计一套字库至少需要一年零两个月时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叶天宇决定挑战自己。
  做字库第一步,首先手绘出几十个字发布在网上,选择大家喜欢的风格,反复打磨,然后扫描到电脑上,将手绘的字变成数字化的矢量图,慢慢扩展成两三百个“模板字”。接着,从这几百个“模板字”中,提练出基本笔画、偏旁部首,进行细致的归纳和调整,最后放入软件里进行编码,才算做成一个字库。这中间不能有半点浮躁,否则就可能出现“败笔”。
  每天,叶天宇就像一位入禅的僧者打坐那样,一笔一画静心琢磨,窗外的繁杂已经云淡风清。时间长了,字体设计成了他的习惯,不管是坐地铁,还是听书喝茶,他都要随身带着一支笔,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购物小票、包装袋上都有他的字。有时候,半夜睡不着,他就爬起来,打开电脑,一边听音乐一边设计字体,不知不觉间凌晨来临。叶天宇开玩笑说,“天天都想和文字在一起,就像谈恋爱一样。”
  虽然辛苦,但叶天宇感觉每天都在进步,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当做完1000个字的时候,感觉比最初的成熟多了,一下子又有了动力。可是,当完成4000个字的时候,他发现比前面那1000个字都好。先把前面自己不满意的字改好还是先做完再统一修缮?犹豫权衡后,叶天宇决定先一口气先把字全部做完,然后再回过头来审视所有的字。   设计字辛苦,修改完善字体更辛苦。为了使字体风格一致,叶天宇给自己定下任务,每天要完成1000个字的修缮、改动。审一遍不够,要审两遍。叶天宇每天从上午九点工作到凌晨一点左右。由于盯电脑的时间过长,叶天宇感觉头痛得厉害。但是,当他看到修缮完成的字体,像一列列士兵那样,整齐地排列着,等待他去“检阅”时,所有的辛苦烟消云散。
  经过一年多的“疯狂付出”,叶天宇最得意的两种字体“招牌体”、“乐敦体”诞生了。两款字体发布后,受到网友的支持和好评,有人称赞说,凌乱的招牌从现在开始改变。与此同时,“喜鹊造字”公众号也同步上线运营。

“让字体动起来”


  开发字库的过程是枯燥的,但叶天宇却能苦中作乐,玩出了新花样,他设计出一套动画汉字。如“伞”字,外面下着雨,一开伞就挡住雨了;“骨”字,像拍X光片一样,能看到人的骨头;“鼻”字,感冒了流鼻涕,又猛地吸了回去。
  创意动画字发布后,很快走红网络,不少网友感叹:“原来文字可以这么玩,这么有趣。”
  受此启发,叶天宇还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一支以他字体为主角的MV。既然是MV,背景音乐很重要,叶天宇要选取一支有起伏的曲子来搭配字体。他花了8天时间听了8000多首原创曲子,但都没能找到心仪的背景音乐,他焦急又沮丧。
  无奈之下,叶天宇向大学同学音乐人昼夜求助,昼夜推荐了徐梦圆老师的音乐。在徐老师的歌曲系列里,叶天宇听到了一首名叫China-X的曲子。在音乐流进耳朵的那一刻,叶天宇觉得正是他想要的音乐。曲子不仅饱含中国风味,而且现代感十足,与字体的意味十分匹配。
  在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精心打造后,“中国第一支汉字MV”出炉。悠扬的音乐声中,各种字体“闪亮登场”,让人们体会到文字动态美的一面,很快刷爆朋友圈。
  接着,叶天宇开了自己的淘宝店——“喜鹊造字唯一店铺”,店铺的全部宝贝,就是他亲手设计的字体。在给字库定价时,叶天宇不忘初心,较之于一些字库动辄一至两万元的价格,“喜鹊造字”每个字库的价格仅为99元,且永久商业使用。“这个定价和定位满足了一切我想要用设计表达的态度,希望所有人都能用得起漂亮的正版字库。”
  截止目前,叶天宇共设计出聚珍体、招牌体、乐敦体、隸心体、哥特体等多种字体。“哥特体”获得第八届方正奖西文优秀奖、“飞云体”获得第八届方正奖优异奖,《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故事。
  谈及未来,叶天宇说:“相对于日本等国9000种字库,国内简体中文字库不超过1000种的现状,我的梦想是设计出最美的中国字体。如果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那就是特别荣耀和自豪的事。”
其他文献
下了晚自习,洗漱完毕,躺在宿舍的床上,熄灯铃也已响过。我们8个人,便都戴上耳机,于是收音机里的声音,便充满了整个夜晚。记得当时我们都在听一档节目,叫“午夜惊奇”,各种恐怖故事,加上让人心悸的音效,使得我们虽然紧张却欲罢不能。  是二十多年前的大学生活,电脑、网络、智能手机还很遥远,多少个熄了灯后的长夜,小小的收音机便成了枕畔的流连。  有许多岁月是伴随着电波度过的,在安静而朴素的年代,收音机是一个
911纪念馆,全称“911国家纪念馆”,由供人们进行悼念的纪念广场和以实物、照片等反映“911事件”面貌的博物馆两部分组成,馆名中国家二字,表达了美国政府和人民对“911事件”罹难者最高规格的悼念之情。购票进入纪念馆,首先步入纪念公园。公园在原世贸中心双子大楼旧址上打造而成,园内栽种着数百棵白橡树,枝叶繁茂、蓊郁苍翠,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公园中有两个占地4000平方米、深6米的大型瀑布纪念池,它
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如果不是因为考上了大学,欧阳艳琴大概一辈子都无法走出乡村,摆脱不了早早嫁人生子的命运。成为记者后,她一直关注留守儿童的处境,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后来,在她的努力下,一所名为“科蚪”的实务学堂诞生了。打动“全天下最危险的女人”  欧阳艳琴的父母都是农民工,有段时间靠卖废品为生。那时候,欧阳艳琴最爱做的事就是搬个小凳子坐在一堆废品里翻旧杂志。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报
妈妈,不要吃掉我  一位空巢老母亲揉面做了一锅包子。  不一会儿,胖嘟嘟的包子出锅了。但老伴只是匆匆吃完,就提着公文包去上班了。老母亲沉默着,继续吃她的包子。  这时候,口中的包子突然动起来,老母亲被吓了一大跳,连忙把包子吐了出来。  圆圆的包子跳到了蒸笼里,慢慢扭动着胖胖的身体,然后长出了手脚,竟然变成了一个小娃娃。老母亲伸出手,小娃娃马上跳到了她的手心里,仰着头笑个不停。  寂寞的老母亲大喜过
说到苏格兰,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穿格子裙的男人、苏格兰风笛、各色古堡、尼斯湖水怪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和名胜古迹。除此以外,苏格兰的美食也绝对是别具一格。喝杯浓郁的苏格兰威士忌,品尝独具苏格兰特色的哈吉斯,伴着悠扬的苏格兰风笛欣赏格子裙舞,边吃边喝边听边看,想不醉都难。  哈吉斯,是苏格兰灵魂的代表。其做法是把羊胃掏空,塞进剁碎的羊内脏、燕麦、洋葱、牛肉、调料等,再水煮数小时,直到鼓胀,这道菜让很
一、  苏小朵13岁那年的寒假,爸妈突然决定搬回猫岛的外婆家居住。  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晨光大院的廊柱下牵着长绳,晾满了被子和衣物。有个剪着男孩头发的精瘦的小女孩,在院子前的老水磨石的大平梯上练习跳远一样蹦上蹦下,同时嘴里发出干涩而短促的哨音,显然在学习吹口哨。  苏小朵在院内的洗碗池边刷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搂着一只白猫经过。少年长得又瘦又高,一双大到不真实的眼睛,会让人联想到卡通人物。他用
当好宣传员。正月初三,当大家还沉浸在节日喜庆气氛时,她接到录制疫情防控宣传音频的任务,她发挥播音主持专长,用手机完成了音频录制,并在郊区各村屯和社区播放。她录制“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短视频参加佳木斯日报评比,邀请文化人录制“防病毒儿歌”登上腾讯新闻,从而让社区居民户户知晓防疫知识。  當好守门员。她负责3栋楼共210户的排查,作为一名网格员,她一户户细致地走,一家家耐心地讲。经过认真走访,在最短
中山北路从鼓楼广场开始,长长地延伸,一直到那座同名的码头。  這一路要穿行在梧桐的长廊中,透过那些繁华时尚的高楼新店,你依旧可以找到两侧那如珍珠般撒落着的那些漂亮的民国建筑——原中央银行、32号—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40号—熊式辉公馆旧址、81号—华侨招待所旧址、101号—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105号—国民政府监察院、立法院旧址(最高检查署)、50-1号(西流湾9号)—周佛海公馆旧址、58号—《
我是一名临近退休的党员职工,两年前被单位派到了一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当扶贫队长。在两年中,我结识了一个从县建筑第一工程公司退休回村的建筑工人志超。在当地平民百姓心目中,建筑工人就是泥工,也称泥水匠。我和志超相识两年时间以后,发现他年老行善,有一副“菩萨”般的心肠。  一  两年前的一天,时值惊蛰过后的落雨天气,我初来乍到贫困村驻村扶贫。这天上午,村干部老易带着我去走访贫困户鲜先礼家。  刚刚走到他家门
这几年,我受单位委派,在家乡的一个贫困村扶贫,每逢四时八节和红白喜事,村里的农家,都要在餐桌上摆上一盘香喷喷的扣肉菜。   我的家乡在洞庭湖水乡,热情好客的湖乡农家,除节日和红白喜事的餐桌上摆上一碗扣肉菜外,平日里家中来了贵客,也要在筵席上端上一份扣肉。这是我家乡农村的一种风俗。   3年前的一天,我带着两名扶贫工作队员来到驻村帮扶的贫困村。刚到村头,一个现今做了村干部的高中同学迎接了我们。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