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笛和箫

来源 :文史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笛、箫的名篇佳句不少,萧史吹箫引凤、李暮吹笛遇仙的传说更是脍炙人口。那么,古代的笛和箫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先来说笛。笛在我国古代,曾经代表过两种不同的管乐器。一种与我们今天吹的笛子大致相同、是横吹的;另一种则是竖吹的,是现代箫的前身。笛,古写作'篴'。据《周礼》记载,早在周代即已有了这种乐器。近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前168)内,发现了两只竹制的横吹单管乐器。墓内记载殉葬品名称、数量的竹简上又写有'篴'的字
其他文献
堆取料机在很多厂使用得并不理想,调试期间运行都很好,自动及远控都很理想,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出现问题了,有些厂只好用手动控制方式,自动及远控成了摆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维
在水泥工厂的工艺环节、设备性能和环保控制都允许开敞和露天布置后,防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纵使是不怕水的设备和作业场地,也最好是不受雨雪的侵袭.
三国时期,是我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魏、蜀、吴三国对于祖国的重新统一都有过或多或少的贡献。我们今天在研究三国政治史的同时,如果能够注意一
乾嘉学派是清代的一个经学流派,亦称乾嘉汉学或考据学或朴学,在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文献古籍的整理研究有较大贡献,为后人留下可资借鉴的丰富遗产。同时,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元人杂剧的唯一元代刊本,它保存了元杂剧文学剧本的原始风貌,是研究元人杂剧的第一手资料,因之它具有极珍贵的文献价值。元刊杂剧三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通过对几起电气故障的分析,总结出常见的几种故障类型,提出避免这些故障的有效方法,认为在日益现代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系统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项目概况广州市珠江水泥有限公司于2005年对原5000t/d熟料生产线的窑尾(含生料磨)废气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由原来的电收尘系统改为袋式收尘系统。
高细开流磨粉磨效率高,能生产高比表面积、高标号的水泥,它主要用于开流系统水泥的高细粉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般开流磨存在的粉磨效率低而使出磨物料颗粒均匀性差,大颗粒多,筛
在以袁世凯为总头目的北洋军阀中,有所谓'北洋三杰',其中之一就是:继袁世凯之后掌握北洋军阀政府大权的是号称'北洋之虎'的段棋瑞(1865一1936)。段祺瑞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