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谈数码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ber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不久前在北京的佳能摄影沙龙影友联谊会上,几位影友谈起了数码摄影,事后,应本刊记者之约,几位影友将当时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一并刊发在此。
  
  曲扬
  数码影像技术为摄影爱好者开辟了摄影创作的新天地。图像数字化后进入计算机,通过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再创作,它能对图像的密度、反差、锐度、色相、色彩饱和度等进行调整,实现了作者对自然色彩主观印象的再现,使照片的色彩更加丰富艳丽。它可以使传统暗房非常复杂、费时、偶然得到的艺术效果变得简单、便捷、准确、直观。
  但是随着更多的人们对数码影像处理技术的掌握,这种追求、模仿传统摄影的作品越来越多,人们由开始的新奇、认可、追求,发展到质疑、批评、反感,以至于很多摄影人在问:“这还是摄影艺术创作吗?”。
  我认为数码影像的创作不能停留在追求模仿传统摄影的写实功能上,它应该创作出具有数码影像特点的作品。就像一些好的数码作品让人过目不忘,它可以让猴子戴上口罩蹲在浓烟滚滚的烟囱下,提醒人们关注环境污染,它可以让人、兽、禽、鱼共享干涸土地上的一洼绿水,以反映地球生物对水的依赖和渴望,它可以让数字时代的光盘与蒸汽时代的车轮链接以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
  数码影像技术的表现能力,早已超越传统摄影所具有的记录发现、平面透视、完美构图的图像功能,他能用多维空间的影像和超时空界限的画面来表达作者的创意和想象。
  如果说传统摄影作品的成功在于创造性的发现,那数码影像创作的成功,就在于创造性的想象。用数码影像技术的强大功能去实现你创造性想象,这才是数码影像作品创作的最高境界和发展方向。
  
  庞铮铮
  眼下数码相机已渐成气候,虽然相比传统相机来说仍然是价格昂贵,但在摄影界已成为器材新宠。而我至今还未使用和购买数码相机,是因为主客观条件还不具备:
  先谈主观方面,我同许多中老年影友一样,至今对电脑还很陌生,虽然家里、办公室都有高档电脑,但由于畏难情绪迟迟没有学;再者,传统相机我手中基本上是配备齐全,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物尽其用”是我对器材配置的主导思想。
  再说客观方面,数码相机目前价格依然昂贵,同样的价格能够买相当好的传统相机,甚至可买两台机身,一装彩负,一装反转不也是一种优势吗?几年前的专业数码相机十几万元一台,如今用者都在后悔买早了,现在降价一半多,有人说:“数码相机充其量不过是电脑的一个外延配件,不应该卖得比电脑都贵。”
  数码相机与其它电子产品一样更新换代很快,当你买到手时已经是过时产品了,它平均每个月降100元,像素却从100万基数在不断提高,如果不是常用、急用,在这种不稳定的过渡期购买它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我现在未用数码相机,不等于以后不用,只不过是缓用,数码相机在新闻摄影中已经替代了传统相机,它的优势不可否认,我买数码相机也只是早点晚点的时间问题,由于目前还不急用,越晚买性能越好价钱更低,“因用而宜”比盲目跟风更明智。
  
  王树宪
  数码相机的出现是对传统相机的一种挑战,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虽然数码相机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它的一些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它能随拍随看,不好马上删除;拍摄时不用想着更换胶卷,非常方便;拍摄夜景能呈现出更多的色彩;数码相机还具有时效性快的特点,可以一边拍摄一边发稿,能将远在万里发生的事情迅速传到千家万户;有的数码相机还具有偷拍功能,能拍到一些胶片相机不容易拍到的画面;对于远行的人来说,数码相机可以减去带胶卷的负担,轻装上路,也是很重要的;数码相机对照片的制作更是得心应手,去污加色相当方便,通过计算机软件,可创造出许多有创意的画面;数码相机省去了冲洗胶卷带来的污染……数码相机的好处真是数也数不完,不过在色彩真实性、影调层次、高光和暗部的表现上数码与胶片还有一些差距。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您是用胶卷还是用数码,摄影还应该是在不改变拍摄主体的情况下进行艺术再创作比较好。
  


  另外,我发现过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影友不到生活中捕捉灵感,而是闭门造车,通过电脑,造出一些叠加牵强的画面或违反大自然真实色彩的照片。这让我想起了陈长芬老师为了拍摄箭扣长城的特殊光影,在15天时间里,13次攀登箭扣长城,这种对艺术忘我的拼搏精神,才是摄影创作的正确道路。
  我认为摄影要进步,就要有规矩,没有规矩就成不了方圆。我想在摄影界可以定一条规矩,不管是全国的还是基层的摄影比赛,传统胶片和数码制作分类评选。这对纪实和数码创作都有好处。也有可比性,相对也公平。
  
  丁明
  其实我很早就开始注意数码摄影这一新事物了。2000年下半年我第一次使用数码相机,当时我的一位朋友要我帮他买一台相机,我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向他推荐了SONY505,自然,我也就成了这台数码相机的第一位试用者。虽然是试用,但收获颇丰。首先是真切体会到了先进技术的快捷与便利。白天拍完的片子,晚上回家就能下载到电脑上,不仅快、省钱,而且还能拍完就看、不好就删,真是过瘾!
  数码相机的好处有很多,在此我不想过多阐述,我想主要谈谈“数码摄影”的真实性问题。在我看来,数码摄影应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二是对数字化图像的加工处理过程。第一个过程好理解,说白了就是用数码相机拍照片,这个过程现在看来已经越来越简单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很少。而对数字化图像的加工处理过程,也就是电脑的后期制作过程,这个过程技术性更强,由于经常会对所拍摄的画面的主体、背景、光效、色彩、构图等进行大的“手术”,就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诸如真实性、合理性等“道德”范畴的问题。现在大家讨论的比较集中的“数码摄影真实性”问题也主要集中出现在这一环节。
  对此我的观点是:进行图片的后期制作要“把握原则、大胆创新”。这里的原则是指:对于新闻类、纪实类图片,一切技术处理不能改变图片对所拍摄事物的客观再现。这也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的“生命”所在。改变景物的客观状况,新闻照片就是“虚假新闻”、纪实摄影就失去了他的存在价值。
  然而,对艺术摄影、商业摄影我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允许借助电脑后期制作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更精彩、更眩目、更新颖、更别致的图片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这也正是艺术创作百花齐放、鼓励创新、不断发展的不懈动力。
  时代的车轮已把人类带进了21世纪,我们不应该故步自封地梭巡于传统的技术领域里贻误战机,我们更没有理由因为新科技可能伴生一些新问题就将它视为洪水猛兽一概排斥、全盘否定。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尚有“三七开”,对一个新技术更要发展地去认识与接受它,这才是“与时俱进”的态度。
  
  陈彭桂
  近几年数码相机犹如雨后春笋,不经意间,它已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您走在大街上,或观看大型体育比赛、文艺表演都不难发现手持数码相机的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数码相机的销量大有超传统之势,那么,数码摄影就完全能取代银盐相机了吗?我们先不忙于下结论,回想20世纪中期,彩色胶片刚推向市场,人们惊呼“黑白摄影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事实并非如此,彩色、黑白并存了这么些年,拍黑白片的依然大有人在!近年随着怀旧情绪的升温,黑白摄影似乎还比较受宠。
  很多朋友看我现在还玩传统相机,就认为我是顽固派的代表,其实不然,我的态度很明确:不排斥,并乐于接受。到现在我还没有置办数码相机,其根本的原因是在传统相机设备上我已投入很大(两台准专业机身,两只专业级镜头,还有一个哈苏机身,三只镜头,两个后背),毕竟我是业余爱好者,又已经退休,不能象吃这碗饭的摄影师那样“柜上拿银子”,随时更新设备。
  虽然我还在用传统相机,但在后期制作时我选择了数码,尤其是使用反转片时,由于它曝光宽容度小,拍摄时主体曝光合适,陪体就可能曝光过度或不足,拍摄现场反差过强过弱这些非人为能左右的情况,利用数码技术都能轻而易举的在后期得以解决。
  摄影是我少年时的梦,当时的条件圆不了这个奢侈梦,就只能用“眼睛拍摄”了。50年代,中山公园常常有摄影展,那个年代,花上3分钱就能看半天,有时碰上几个人在某作品前“品头论足”一番,那就够我美上好几天的。全国象我这样的摄影发烧友不少,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老龄摄影发烧友群体会更加壮大,抛传统换数码的概率会更低,但是有一个愿望是共同的,就是如果厂家能够生产适合目前市场畅销机型的数码后背,是再合适不过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双赢的道路。
其他文献
        
期刊
编辑点评   这几年,王琛在各类摄影作品大赛上频频获奖,仅2001年至2002年就摘取了全国各类摄影大赛七个奖项,三次在国际摄影大赛中获奖,并获得2001年、2002年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授予的“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凭着对摄影的热情和执着、凭着艺术天分和雄厚财力的支持,王琛在摄影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多看,贵在日积月累    摄影是一门大学问,王琛除了
期刊
编辑手记  作为摄影编辑,不论到哪里,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摄影师。2003年初,本刊编辑部走访了深圳和广州两市。在主人热情而周到的安排下,与当地的商业摄影师进行了几次座谈。我们发现,广东的商业摄影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年轻,超过30岁的摄影师在那里都算“老资格”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接触,只能匆匆地浏览许多照片,但我们还是一次次为那些精彩的画面而感叹。  就这样,离开广州的时候,我们的行李里,增加了许多年轻
期刊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威廉姆·加奈特驾飞机从空中拍摄大地风景。他恣意翱翔于大地上空,与隆隆作响的飞机马达噪音,冷凛迫人的高空疾风和个人驾驶时速一百英里的小飞机为伴,在如此严峻的条件下拍摄,威廉姆·加奈特的照片却显得那般安静、稳健、舒适、奇妙。  威廉姆·加奈特饶有兴致地频频飞临美国大地,从碧蓝的旧金山海湾到盐晶漫布的死谷,从浩瀚的沙漠到积雪的山林,这位飞行的摄影者无冬立夏、年复一年地飞翔于空中
期刊
编者按:  鸟儿是自然界美丽的精灵,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飞翔觅食、追逐嬉闹、起舞鸣叫、潜水游泳……,一举一动都展现出生命无限自由的美,使我们真正感受美的极致与活泼。我们赞美鸟儿、我们拍摄鸟儿,可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鸟儿很难接近也很难拍摄,要想获取一幅很好的鸟儿的作品,在器材装备和拍摄技巧上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期诊所的主题就是鸟儿,所登照片均来自月赛投稿,同时,欢迎摄影人直接投稿本栏目,来稿时请
期刊
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即6×6cm底片画幅照相机的原创是德国大名鼎鼎的禄来公司,因为禄来生产的使用120胶卷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拍摄的时候可以更为方便地进行操作,同时正方形的构图也适合于两个方向长方形构图的剪裁。也有人说这正方形的构图是欧洲人像画的传统,因为正方形的构图有着极好的稳定性。当然也有另外的诸多说法。对于这些种种说辞的渊源我们并不想在此予以考证,只是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三种目前多在我国流行的6×
期刊
当我们举起相机时,面对的世界极其复杂且瞬息万变,眼前呈现的或是美若仙境的山川,或是很平常的普通小景,那么我们用相机拍什么?怎么去拍?也就是说如何在纷繁景物中发现和选择一幅较好的画面,就困扰着每个摄影“初哥”。其实这就是一些摄影“老手”常说的摄影眼光问题。面对一个物体,当角度、方位、距离不同时,所看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的。就算是处在同一位置上拍摄,作品也可能会好坏优劣各不相同,其中的原因就是摄影眼光的
期刊
在印刷、设计领域中,扫描仪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在摄影领域中,摄影爱好者们对扫描仪的关注程度似乎越来越低,尤其是平板扫描仪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则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迅猛发展的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部立体扫描仪,许多摄影爱好者手中的数码相机除了拍照的作用外,还承担着平板扫描仪扫描传统照片的业务;第二,许多摄影爱好者们扫描传统照片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能够扫描底片的平板扫描仪,在透扫能力方面又
期刊
2002年春节,老伴给了我一个惊喜,花7200元给我买了一架佳能Power Shot Pro90 IS数码相机。从那时起我几乎每天都要摸一摸心爱的数码相机,东拍拍、西照照。在家拍静物,出门拍花草、拍动物;几个月来拍了2000多张照片、刻满了6张光盘。如此狂拍的原因很简单:一、热爱摄影。二、有台得心应手的数码相机。  自从有了数码相机我的整个摄影活动变得有序多了。一、出门将充电电池充满电,可照200
期刊
摄影爱好者们都知道柯达胶卷和柯达快照是美国人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创建的。他本是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Rochester)城一家银行的办事员,业余爱好摄影。1877年,他23岁,花了94.36美元购买了照相机、镜头和一些配件;花了5美元听一位摄影师讲解照相技术,开始了学习研究摄影,阅读化学教科书,购买有关摄影的书刊。他从一本英国出版的关于摄影的杂志上读到论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