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价值共识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如今文化多元的时代,价值共识的达致仍存在可能,从人类角度、文化角度、生活实践角度、面临环境角度分析都可以看出来。为了使可能变成现实,我们需要从人的本质超越性、启蒙心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意识形态的建构式灌输、参透、传播等几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价值共识的达致。
  【关键词】:价值共识 可能 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们进入一个文化差异、价值多元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能否以及如何达致价值共识成为耐人寻味的话题。
  一、什么是共识、价值共识
  在搞清楚价值共识之前,有必要先弄明白什么是共识。共识是以分立、差异为前提的。共识关键在“共”字的理解,“共”有公共、共同之意,不同的。非多元、差异下的一致不应该成为共识。这同时意味着共识什么是多主体的,各主体多元、平等。共识不是每个人对某件事的主动同意,尽管我们所称为共识的现象大都是表示接受的意思,但这只是泛泛意义或具有消极意义的共识。共识不是裸露,现成的存在,而是需要人们积极澄清或追求而“形成”“达致”的结果。共识本身不是凝固的,它随着社会历史变化而发展变化。共识包括知识共识与价值共识。所谓的价值共识,是指不同的价值主体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就某种价值或是某类价值及其合理性达成一致的认识。价值活动自身具有很强的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与一定的文化情境有着本质的联系。相比对于客观存在的知识的共识追求,价值共识的存在可能更加令人深思。
  二、价值共识何以可能
  (一)从人类角度
  1、人的类存在性
  哲学史上费尔巴哈第一次将“类”这个概念引入其中,他把类理解为由个体组成的共同性、普遍性。在马克思看来,类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普遍性。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必然也将是一种共同性、普遍性的存在,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这种共通就为价值共识的达致创造可能性。
  2、人类利益的均衡性
  人的行为是源于由需要而产生的对利益的追求,利益成为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和价值取向。利益均衡是在一定的利益体系和利益格局下,利益体系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均势的状态。而人类利益从长远来看具有一定的均衡性,能够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均衡状态利益的支配下,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会趋于同一个既定的方向。由此,价值共识成为可能。
  (二)从文化角度
  1、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模仿、借鉴
  文化的存在是以一种流动体的形式呈现的,在文化流动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文化相互交流、模仿、借鉴,各国不同文化因子相互参透融合,其最终结果必定是呈现出不同文化血液的内在一致性。由此,价值共识的达致便会成为可能。
  2、文化价值系统的开放性
  开放系统的内部状态随着时间的持续,无序性总是自发地减少,有序性总是自发地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自组织性。文化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有序性、组织性增强,必将也代表着文化发展趋于一个既定的方向,即文化共识,又名价值共识,价值共识的达致便也将成为可能。
  (三)从生活实践角度
  生产、生活实践的趋同性。
  根据辩证唯物史观的观点,一方面,人都是一种类存在物,都是与实践(生产或生活)的方式存在着;两一方面,作为意识的价值观念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日益趋同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至少某些价值共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三、达致价值共识的途径
  如何才能达致价值共识,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人的本质超越特性
  关于人的本性,马克思、恩格斯都有过经典的论述。从其现实性来看,人的本质是实践、是人的现实需要,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人不局限于现实性,现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人还有具有创造性、意义性、无限性和精神性等超越特性。人既是一种有限的,以适应自然为前提,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生命体,又是一种趋向于无限的,善于创造、珍视精神与价值并能够构建精神家园和价值世界的超生命体。人应不断的以创造、精神、无限和价值超越自身的个体价值域限,向外无限延伸自身价值观的触角,同时吸纳身外各种价值观的真谛,实现多种价值观的融通,最终达致价值共识,彰显不断超越的生命本性。
  (二)以启蒙心态的方式,向外输送价值观念
  从广义上来说,启蒙就是为客观真理是求的理性活动,是指人类思想史上与一切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反愚昧、反封闭、反僵化、反黑暗,总之一句话就是反精神奴役的思想运动与文化精神。用其中所崇尚的科学,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众多启蒙精神、启蒙原则来看待社会发展动态和世间万事万物,这就是启蒙心态。价值共识的达致需要这种启蒙心态。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
  哈贝马斯认为,通过人们合理的交往、沟通,就有可能走向一种理解和共识。交往、沟通需要语言,而人类语言就存在着“达致了解”的目的。为了达致价值共识,我们主体之间应合理正确的交往、沟通,在交往与沟通之中深化对某种语言的一致理解,深化语言的可领会性、真诚性、真实性、正确性。“达致了解”的语言加上合理正确的沟通,将为我们达致价值共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意识形態的建构式灌输、参透、传播
  意识形态是一种以某种群体及其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认知体系,它试图对世界进行大全式、纲领式的解释。意识形态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被政治化,成为某种统治合法性的资源。这里所说的合法性是一种政治统治被认同的程度,这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认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团体、政党通过意识形态向人们进行灌输、参透、传播,目的在于统一人们的思想,即在人们头脑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如果撇开其政治性不谈,单纯讲共同价值观的灌输、参透与传播,从而达致价值共识也是未尝不可的一种方式。
  作者简介:邹慧,1992,女,汉,山东省龙口市, 在读研究生,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其他文献
【摘要】:影子实验是教科书中探究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重要实验之一。利用实验帮助学生观察光照物体的影子的形状和变化,通过观察探究规律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定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原理。自制的“光和影“实验装置简单易得。既能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让同学在动手制做实验装置中得到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光和影“ 自制实验装置  1.引言  光和影的实验是本单元教学内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已逐渐成为提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从选拔、培训、激励、晋升机制建设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更好更优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务工作者 专业化 职业化 建议
期刊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对党忠诚既是党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新时代,提高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度仍然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提高共產党员对党的忠诚度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迫切需要提高共产党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发展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话中, 对青年学生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阐释。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解读为理论背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时代性
期刊
田园综合体理念的提出和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推广,切实顺应了十九大报告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以“加快建设‘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为主题,明确提出未来十年,忠县要建成“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实现美丽乡村全域覆盖的目标,并努力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实践示范县。  一、忠县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  2017年中央“一号
期刊
【摘要】:社会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是恩格斯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批驳与非难,他们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经济决定论,歪曲的认为马克思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恩格斯正是对这些责难的回应,系统明释了社会历史合力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以经济因素为根本决定作用的基础上,融合政治、思想、文化、意志等所有因素,它们彼此碰撞、交互、融合,最后形成一个共同的总
期刊
【摘要】: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信众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不外乎给人带来心灵的救赎,抚平内心的躁动,而其经典佛经在当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佛经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佛陀自己亲口说的,《般若摄颂》就是属于此类佛经。第二种是佛陀加被的佛经,也就是由佛陀加持以后由别人说出来的佛经,《心经》就属于加被范畴,第三种就是佛陀开许的佛经。所谓开许指的是在佛经的面前,会出现缘起的内容,中间会出现一些像“世尊白言”、“阿难
期刊
【摘要】:国民革命时期是我党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对党组织的建设、工农运动的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发展等革命工作都有巨大贡献。恽代英就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伟大革命党人,从恽代英目前已出版的著作来看,这个时期是恽代英革命活动的又一个活跃期。在国民革命期间,恽代英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一名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关键词】:国民革命 政党 主义与纪律 以党治国  
期刊
【摘要】:“现实的个人”既是马克思对人解读的起点,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逻辑起点。充分认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当代关照,对于重新认识、审视当代个体的人变革自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从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境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现实的个人 实践 启示  “现实的个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正式出场,迄今已经一百七十多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现
期刊
前言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对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这些主要取决于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范围较广,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特定的要求,如果在土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这类工程特殊性的考虑,而只是利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土木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改革及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