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8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众多保障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机制中,激励制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个机制。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中的激励机制的长效作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应该遵守公平性、针对性、人本性的原则。本文在对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还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构建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发展; 激励机制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存在着很多问题,工作时间短、人员结构扁平化、职业化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政策上确定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其中激励制是保障辅导员职业户发展长效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构建对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
  要想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在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时就要根据不同辅导员队伍的特点,满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需求,并基于以下原则来进行。
  1.公平性原则。当工作人员获得工作薪酬后,会通过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对比来判断工资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成正比,从而衡量自己所获薪酬的公平性。如果,判断结果为不公平,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会互相比较,也会与其他的任课教师相比,更会与不同学校的辅导员进行比较,相对普通的工作职员来说,高校辅导员追求“公平、公正”的呼声更加强烈。因此,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遵循公平性原则,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减少不公平事件的发生,充分体现公平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需求,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人才满足有高层次的欲望。高校辅导员的师资队伍是由年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各不相同的教师组建而成,每位辅导员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个辅导员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欲望,产生不同的追求。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要遵循针对性原则。要考虑到,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辅导员可能对薪资待遇有更高的最求,而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的辅导员,可能更希望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历、不同学院、不同生活背景的辅导员,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和各种需求,具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3.人本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就是以人文本的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现代管理过程中,人本性管理比传统的物本管理和资本管理更加被管理层重视。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充分尊重人的各个性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的构架过程中,要遵循人本性原则,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肯定辅导员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辅导员的潜能,强调辅导员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始终围绕“人”来进行管理,将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作为工作重心;(3)激励机制的构建目标要坚持辅导员发展与目标的共同实现,为辅导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构建的目标
  1.发挥激励机制的合力作用,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合力作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学校可以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思想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为辅导员搭建一个科研平台,提高其研究学术能力;鼓励辅导员进行学历深造,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这些都属于激励机制的构建措施,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使辅导员的师资队伍走向结构合理、平稳高效的发展道路。
  2.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挖掘辅导员的潜在能力。人的潜在能力是无穷的,也是不可估量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目标之一就是利用该机制的导向作用,充分挖掘辅导员的潜在能力,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让辅导员明白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时开展有效的情感机制等措施来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工作动力,使辅导员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职业归属感。
  3.发挥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动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的构建是通过满足辅导员的需求来提高其工作热情,但最终目的是利用激励机制的长期激励作用,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动力,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辅导员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与发展。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建设要遵守公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充分发挥职业化激励机制的合力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从而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潜在能力和工作动力,推动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浩,陈桂香.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11期.
  [2]吴思妮.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刍议--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学理论》.2013年1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高校辅导员主管单位实施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处于对社会好奇的阶段,我们老师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素质教育,发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是八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国新一批青少年,我们的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老师们要言传身教,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德育教育。本文就如何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索,从家庭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课堂作为媒介、发挥教师的作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期刊
摘 要:高中班主任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是主力所在,负责着整个班级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提升其管理艺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在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何提升班主任管理艺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实践;分析  一、前言  在我国,班级仍然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成形式,而高中阶段又是学生塑造和培养各方面能力,健全良好
期刊
摘 要:西方现代艺术多种多样,文艺复兴那个时代中的艺术流派以及那些思潮,在当今已经不可能被超越、模仿以及颠覆。本文主要研究新罗曼蒂克主义”之亨利·马蒂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新罗曼蒂克主义”;亨利·马蒂斯  我们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无遮无掩的前行,马路两边都些稚嫩的小树苗。在清晨我们还能与小树苗争取获得更多的氧气,可是到了正午阳光刺眼的时刻,我们就被煎烤在火辣辣的地面上踮着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教育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许多家长的重视,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担当起了学生的父母的职责,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以后的栋梁,教师爷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学校班主任良好的管理方式。本文就如何形成有效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做了探究,针对学生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创新方式,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了条
期刊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最后是开放式结局,《狗》充满了象征意味,其极具宗教意义的结局可以为读者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的出路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针对善恶并存的现状探讨这二者如何共存,首先通过分析作品认为此二者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有在善与恶、美与丑必须共存于社会之中,善才能为善,美才能为美,爱可以使看似对立的两个方面获得平衡。  关键词:爱;人格发展八阶段;色彩学  瑞士德语作家弗
期刊
Abstract: That’s true according to communication experts ,some students show that up to 90 percent of communication is nonverbal .Though you might you say one thing ,your body movements may indicate s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国家对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愈增不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党和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被逐渐提上日程,职业高中最为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备受社会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职业高中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成为职业高中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职业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我国
期刊
摘 要: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力量。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预习;复习;检查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大学生进行调研,探讨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 (1)在677名有效被测试者中,手机成瘾比率为28%;(2) 手机成瘾在年级间的差异显著,其中大三的同学手机成瘾比率最大; (3) 手机成瘾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男生手机成瘾比率偏高;(4)手机成瘾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孤独感的差异显著,有成瘾倾向的个体明显表现出高孤独感。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