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8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各类教育教学条件逐渐完善的形势下,面对学生自身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为满足其实际学习需求,教学优化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中尤为关键,而教学评价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为相关教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强化教学成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28
   小学数学是学生初步接触系统化数学知识内容,建立基础数学思想框架的重要课程。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学生全面发展愈发重视,而教学评价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对自身学习发展情况或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定位的重要教学元素,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受自身数学学习认知水平的影响,其对自身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进展与掌握程度认知有限,需要一定的教学引导帮助其明确自身实际学习情况。教学评价作为教师从课程知识学习与数学能力成长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相应课程教学节点思考自身认知不足或能力提升方向的重要内容,其在新的数学教学发展趋势下不仅承担着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认知水平的教学功能,还需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课程知识本质,综合强化其数学学科素养。因此,教学评价的合理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必经途径。
   二、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趋势下,传统数学教学理念与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教学评价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在陈旧的教学评价内容影响下,往往无法从多角度思考,判断课程知识学习进度与知识掌握程度,导致其实际数学学习认知水平难以提升,不利于其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体系尚待完善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支持,是教学评价应用成效与预期不符的主要问题。新课程推进落实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从各教育教学培养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与其认知水平相近的评价内容。而缺乏系统体系支持的教学评价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往往呈现一定的无序性,使得學生无法及时借助教学评价内容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以及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方向,削弱了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实际效用,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提升其数学学习认知水准。
   三、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合理构筑教学评价目标体系
   基于新时代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的成长需求,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评价设置与导向视角出发,重新构筑教学评价目标体系,旨在综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自主思考探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借助教学评价内容引导其从多种渠道出发,将课程知识真正转化为相应的认知理解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1]。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学生整体学习认知水平与性格特点,构筑数学能力培养目标与其现有数学学习基础的联系,在明确各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其细化为贴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或能力成长过程的个性化教学评价目标,便于其在学习过程中切实体会教学评价内容的精确性与合理性,提升其对教学评价的认可程度,促使其主动配合教学评价内容完成课程学习,及时弥补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
   同时,教师可令学生参考课时教学评价内容,将其与课时知识内容结合,推理分析本课时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将各项教学评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再次审视相应的知识学习过程,明确知识重难点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教学评价应用成效,并促使学生从课程学习与能力发展角度思考教学评价内容,为其理解教学评价背后的根本目的创造良好环境。
   (二)丰富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作用机制已经不局限于教师单向评价学生的形式,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凸显其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便于学生在互动评价过程中思考课程知识学习的各项要求,以及自身在课时学习中出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其结合教学评价内容进行定位,为学习规划调整工作提供有效参考[2]。
   为此,教师应将生生互评内容纳入教学评价机制当中,以此提升学生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可将合作学习活动与生生评价内容相结合,即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并在完成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后,针对其他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开展生生互评活动。相较于以往由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学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环节,促使其结合自身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对其他小组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便于其理解相关学习要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
   同时,借助多个小组的学习评价内容,学生可有效扩展自身数学思维视野,从多角度分析课时知识内容涉及的数学思维要求或知识联系能力要求,进而全面审视自身课程学习情况。在教师认知与学生学习认知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应用生生评价可借助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水平相近的特点,全面挖掘其在课程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教学反馈不足对教学评价准确性与全面性的不利影响。
   (三)灵活应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类信息资源愈发充足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成为影响各项教学环节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评价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此,教师应借助各项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评价形式,扩展其影响范围。例如,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评价内容渗透其中。在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时,能够结合微课中的教学评价内容,及时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并结合自身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整理自主学习中形成的问题,并将其上传至教师处。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其问题按照知识递进顺序进行逐步展示与讲解,并从问题的代表性与延伸性出发,对问题内容本身进行教学评价,在答疑讲解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教学评价内容。    相较于以往的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与教学评价内容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提升教学评价辐射范围,借助教学评价指导提升学生自主总结问题的质量,进而提升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實现二者在教学中的协同促进。同时,针对问题提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做出的教学评价,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使其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其建立正确的问题意识,提升数学学习认知水平[3]。
   (四)提升引导性问题比重
   受自身年龄特点与数学认知水平限制,部分学生对教学评价怀有畏惧或抵触心理,使得教学评价内容并未形成相应的学习助力,削弱了教学评价的实际成效。为此,教师可通过引导性问题,取代以往教学评价中相对直接的评价内容,使学生及时接受教学评价内容,并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自省。
   与直接的学习表现评价内容相比,引导性问题形式与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情绪态度更加契合,使其能够及时参照教学评价内容思考自身在课时学习中出现的思维漏洞或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出现的短板,以此从自我认知角度出发转化教学评价内容,构建教学评价与学习认知发展间的“缓冲带”,为学生主动接受教学评价,提升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教师也可在课程知识总结环节,令学生自主阐述课程知识内容与学习过程,针对相应知识节点提出引导性问题,令其在阐述讲解过程中逐步明确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或不足,并借此整理归纳课程知识脉络,明确知识重难点分布情况,以此借助教学评价内容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整理与思考总结,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五)渗透分层教学理念
   受自身数学学习基础与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并且该差异性对教学评价应用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应通过整理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各类测验成绩、专项知识学习反应等,全面分析其实际学习情况,并结合上述内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级,并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评价标准,从其学习认知发展需求出发,为其提供与自身实际学习情况贴合的教学评价内容。
   针对基础学习层级的学生,教师应侧重以基础知识概念与各类数学教学工具的基本应用为评价标准,提升鼓励性教学评价内容比重,以此帮助该层级学生在逐步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其数学学习兴趣,令其能够及时跟进教学内容。而针对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层级,教师应侧重将知识联系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标准,以此促使该层级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课时所学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以此构建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便于其体会相关的数学研究思想,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同时,教师应注意到,学生自身的差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动态发展态势,因此教师应定期更新、调整评价标准与内容形式,以此维护教学评价在长期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为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全面学习与发展,综合提升课程学习水平,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多角度渗透教学评价内容,完善教学传导机制,提供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为学生整体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博.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4.
  [2]刘国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改革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05.
  [3]杨建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112.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了幼儿教学模式,为幼儿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体验。本文通过对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论述,探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们也愈加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形势下,相关教学工作者正在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此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法治素养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
摘 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给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加强学前教育研究、细化研究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其作用与影响,为幼儿教育效果的增强、认知能力的提高等提供专业支持,并使学前教育处于良好的应用及发展状态,满足幼儿科学培养的要求,更好地应对新时期的教育形势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学前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相关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摘 要:幼儿园教研活动主要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专业进步为主,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制订精准的教研計划,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体验式教研模式则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在教学一线的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而获取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反馈信息,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能够丰富教师的教研实战经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围绕立体构筑幼儿园教研活动、
互动式电影作为传统影视作品与互动技术结合的新产物,兼备了影视作品的观赏性与游戏互动性,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无限可能.在创作者的实践与探索下,一方面,互动电影产业在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在线学习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倦怠进行研究.结果
摘要: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正被人们遗忘。之所以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要求非常高,是因为美术教育有培养学生审美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作用。广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美术教育呈现多元化,让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融合,以及将每一幅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都穿插在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中,既能够普及美术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又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生;传统文化;教
孩童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所处的环境会对性格、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大的作用.人的知觉主要由五感组成,本文以五感为维度对儿童家居空间进行分析,归纳儿童家居空
新媒体交互艺术作为当今大众文化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自然与消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经历过纯意识形态时期的新媒体交互艺术逐渐走向实体产业.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应时而生,
随着近年来文创设计的不断发展,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创设计在这个时代不断散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文创活动给予传统文化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叙述文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