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倡导的世界秩序观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论断庄重地表达了中国对世界走向的基本主张,精辟地阐述了中国所倡导的世界秩序观
  10月15日推出的《中国世界观》,以10月1日国庆阅兵式及群众联欢展现为由头,深入探讨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应该如何认识自我,成熟心智的课题。《从“天下”到“世界”》、《部分国人的两个误读》、《做心智成熟的大国》等文章深入分析了新中国60年来中国世界观与世界中国观的变迁,并对当前公众看待世界的观点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面对西方的责难和吹捧,中国应冷静地判断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明确和坚持自身的发展方向”等建设性观点。《部分国人的两个误读》等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对人民网、新浪网新闻排行榜前列。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社会发展将是什么道路?当今世界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秩序,我们应持何种世界观?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和谐世界:中国献给21世纪世界的一份厚礼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得到了世界舆论的高度评价。香港一家报纸评论说,胡锦涛的讲话“在这个有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与的盛会中,将中国的国格大大提升!”他的讲话“实实在在、堂堂正正、大大方方说出了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心声,不但赢得了第三世界小国的掌声,得到俄罗斯以及其他友好大国的认可,也令美、日等对中国又恨又爱的国家目瞪口呆。”
  为什么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会引起世界如此强烈的反响呢?这是因为到了21世纪初,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向世界全方位开放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繁荣,迅速崛起;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国际上发生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包括那些曾经不怎么瞧得起中国的发达国家领导人,几乎都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中国,等待中国抛出“救世良方”。在政治上,我国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几十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或全方位伙伴关系,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化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组织、机制中的重要力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中不可缺少的国家。由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迅速扩大,世界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的外交理念、中国对世界秩序的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
  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论断庄重地表达了中国对世界走向的基本主张,精辟地阐述了中国所倡导的世界秩序观。这正是各国人民世代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
  
  “和谐世界”不是今天现实世界的写照,也不是“乌托邦”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在于表明中共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发展走向的一种追求和期待,表明我同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一种价值导向,目的在于唤醒世界上所有认同和赞成这种理念的国家和人民,形成追求和平、发展、合作的正义力量,使世界走向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共处。“和谐世界”的概念并不是今天现实世界的写照,我们眼前这个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影响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
  我们主张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享有平等的尊严和权利,但世界上还是存在以富欺贫,以大压小,以强凌弱的事情;我们倡导多边主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但是个别国家就是要持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主张各国人民都有权利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本国的发展道路,但西方国家还是有人喜欢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别国人民,甚至不惜用导弹把本国社会模式输送到别国领土上。我们主张各国在经贸关系中实行互利共赢的方针,但一些国家总是习惯于追求单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我们主张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仉一些国家依然不肯放弃冷战思维,企图通过加大军事投入、强化军事同盟来谋求单方面的军事优势和地缘优势,成为区域和全球安全稳定的主要威胁,成为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障碍。
  可见,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离不开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世界将呈现什么样的面貌,既有其客观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因素,又同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作的努力密切相关。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原因,但认为完全不可避免是错误的。为侵略性、掠夺性的不义战争寻找其合理性、正当性,更是荒谬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来都不是把人的主观因素排除在外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讲的“中庸”,其实质含着“矫枉”、纠“过”、反对“极端”;而讲“和谐”并不与竞争、斗争等过程相矛盾。因此,建设“和谐世界”讲的是一个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争取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
  但是,我们在看到当今世界局部动荡的同时,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挠的时代潮流。为什么我们一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就受到世界各国和世界人民的热烈赞同和支持?因为建设和谐世界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得人心。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美国要持单边主义,连自己当初都没有信心。特别要看到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正加速推进,促使全球化深入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呈现总体稳定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充满信心的依据。
  
  以坚实步伐走和平发展之路,就是中国对建设和谐世界的最大贡献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大国的崛起常常伴随着对外征战和掠夺,使其他国家和人民饱尝战火之苦,使世界不得安宁。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多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威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建设和谐世界的信念和决心。
  走和平发展新道路是作为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国家——中国的必然选择,表明我们不是把建设和谐世界当做唱给别人听的高调,并不实施。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对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的科学判断,并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因而是科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对建设和谐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要在对外工作的实践中,努力寻求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妥善处理各种分歧。比如,我们既要贯彻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不以邻为壑,又要维护我国的领土和资源安全。我们不搞军备竞赛,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又要在国际上树立秉持公道,伸张正义的形象,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在当代,民间外交日趋活跃,这就需要爱护和正确引导民众的爱国主义言论和行动。
  和平发展的“第一要义”也是发展。当今的世界,对一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有决定意义的仍然是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们不要低估软实力的作用。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如中国对西方文化了解得多。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在自信从容地走向世界,其影响不能低估,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但是软实力是以硬实力为依托的。现在全球已开办孔子学院2000多所,没有中国30年来的迅速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不过,我们对国家的硬实力也不要高估,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人均GDP也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还够不上第三类,而只属于科技发展中國家。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在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建设和谐世界中的第一要务。(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其他文献
<正>The Chinese and Israeli governments are working closely to establish a top-level mechanism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nations.An innovativership,compre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人民民主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果没有市场经济所逐渐培育起来的高度负责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就不可能造就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所必须的成熟的政治人。所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非简单地以市场代替计划,其核心乃是用自主经济代替命令经济,用自主精神代替盲从意识,用科学理性代替主观专断,从而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以循着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
去年九月,杭州满觉陇早桂初绽,秋意渐起。由于一次会议,我偶烈读到了一部名为《最草根生活——一位基层人大代表记录的32个平民生活苗事》的书稿,也认识了这部书稿的作者陈博君先
评述由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概括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在我国,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最初主要是为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高层。对于基层领导干部而言,这一规定则主要是为了防止任期“缩水”问题。据报道,在过去17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