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而酒店业对中职学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特别是在培养人才方面远远不能适应酒店业发展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64-03
一、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薪假期制度的实施,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业呈迅猛发展趋势,特别是酒店业的建设发展更是强劲突起。据统计,我国有24万多个大中小的酒店、宾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每年有大约近亿人参加各类旅游项目。2015年我国旅游收入就超过4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85.8%,而酒店收入就占据一半以上。据国内酒店专家预测,每年酒店人才缺口达100多万人,而各类酒店院校每年仅能提供几十万名酒店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据调查显示,酒店业其实非常欢迎具有酒店专业经营和专业技能的初、中级管理人才,而职业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酒店专业的主管也很受酒店业的青睐。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酒店中初级服务管理人才,按理正是酒店业大量所需,但近年来,招生数量普遍减少。一个曾经热门了几年的专业,在当下旅游势头不减、酒店业强劲发展的情况下,反而沦为很少有人问津的专业。如我省某职业学校,2008年就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现在只留下1个酒店班了。这几年酒店专业学生虽毕业近千名,但仍在酒店业工作的不足百人。不仅该校情况如此,全国不少中职学校也出现类似问题。就连发达的沿海城市广东,其某些中职学校也只开设旅游专业班,不再开设酒店专业了。我省有些中职学校,也因生源不足,或将酒店专业改为会展专业,或将酒店专业改为地铁服务专业。一方面,酒店业发展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又培养不出人才,生源萎缩。究其重要原因,我认为,除了社会存在酒店行业是“低端服务业”的固有观念障碍影响外,目前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师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导致当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
二、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及应对
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教学,一般仍沿用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三段式的课程结构模式,在教材的选用上,一般还依赖国家的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比例上,大多理论多,说教多,操作少,实践少。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轻视和忽视了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职业能力的实践性。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仅十四、十五岁,阅历不足,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对理论教育的消化较差,技能操作机会又少,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般都停留在“知道”“了解”和“简单会做”上,理论和技术水平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既让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又使学生甚至家长失去对酒店专业的求学愿望。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能力高,特色性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块”的设置传统,在教材的选用上,提倡教师根据本地酒店行业发展情况结合学科教学特点,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推行的统编教材的补充。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全面推行 “课堂——模拟实训——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鼓励教师广泛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的从业岗位需要,筛选、提炼信息,把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质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内容中,精选优秀企业的典型案例,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员工培训等内容充实到课堂的讲授,切实地提高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必须确立以能力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在教学上采用互动式、研讨式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的问题及应对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只有客房和餐饮模拟实训,没有前厅和酒吧等设施。由于这两年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萎缩,不少中职学校不愿在酒店专业的实训室和设备设施上投入更多的资金,造成管理专业实训室设备简单陈旧,实训场所闲置或形同虚设。
但酒店业反馈意见最多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缺少完整的实训场所、实训设施不足的问题症结之一。因此,在酒店专业教学中,无论目前已建或尚未建设实训场地的中职学校酒店专业,都应加强对实训场地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完善并更新相应的设备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兼有教学和经营两种功能的实训基地。如:某中职学校就引入企业合作共建形式,建设对外经营的酒吧、餐厅和宾馆。一方面解决了学校资金投入的困难,又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完备的基地,另一方面酒吧、餐厅经营,亦可为学校弥补一定的教学经费,达到校企合作共赢。也可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路子,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以研带产、产学研相互促进。有效解决好校内实训场地,设备设施的更新。
(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应对
目前,在各个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号召和要求上,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具体措施,教师在教学上基本都是靠教材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因而在教学上,就理论讲理论,在教学中脱离实际,缺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和互动式的教学感染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学生对酒店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求学渴望。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上,不少教师基本上是靠带学生去酒店实习时了解业内情况和教学的针对性。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大纲》的规定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因此,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满足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而应该着眼帮助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操作上的培养和提高。一是要制定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的规划,制定鼓励和奖励专业教师学有成果的办法,每年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或行业各种专项培训学习、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的培养、学习和提高,尽快帮助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二是建立酒店专业兼职教师的人才库,广泛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聘用具备条件的专业兼职教师和指导教师,适时邀请知名专家和有经验的行业明星员工到学校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专业职业技能的演示,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求学的热情。三是从校企合作的酒店中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技工来校担任实训室的指导老师,提高学生实训能力,打造一支由企业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营造强有力的技术力量支撑。
(四)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问题及应对
这几年来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虽也在着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有不少学校也走出一些路子,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合作上,有的签个校企合作协议书,仅就解决酒店专业的学生上实践课或为学生三个月或半年的实习期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而已。应该说,校企合作还基本上属于较浅层面,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和形成。
但也有值得学习的例子。目前,我省也有中职学校与企业建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合作关系。如:四川旅游学校、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他们大多与企业建有固定的实训基地,并与多家星际酒店签有合作共建关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最近与成都雅乐豪生大酒店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落实了“教学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产学结合的跨界能力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酒店专业性人才。所以,从长远出发,校企合作才是从根本上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迅速成长,成熟的保障。教育部早就提出了学生毕业后就业上岗“零适应”的目标。作为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必须高度重视着眼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
一是选定几家大、中型的星际酒店或国际性的酒店,签署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人才培养的内容,依据企业用人和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由学校负责完成招生及培养计划,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企业承担学生毕业前的实训任务和毕业后的就业安排,同时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了解企业的岗位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为企业“订单式”的培养酒店所需的管理人才。
二是借鉴和学习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文化产业学院等职业学院成功的经验作法,推行暑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三段式”模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提高,也可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在完成两年的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后,进入到与学校合作的酒店实习,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岗位,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三是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的模式,即“雙元制”中的“双元”,就是两个地点的学习,“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为酒店企业培训,可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采用一半时间在学校参加理论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学习,加大学生实习的比重。
四是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在酒店的工作岗位实习交替进行,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部分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岗位中,熟练掌握了该岗位的要求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对知识技能的深度掌握,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还可努力建构“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以师带徒,真正实现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教学一体化。
总之,目前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教学紧密相连的问题,只要始终把握住酒店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不断革除不适应发展要求的条条框框,建设好“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强化工学结合的机制,借鉴学习和创新先进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经验和做法,就一定会走出目前酒店专业暂时性的生源困难的困境,促进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力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酒店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俊峰.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学论坛:2016(3).
[2] 王潞.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调研报告[J].专业建设:2016(07).
[3] 魏蓓.浅谈如何提高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J].专业建设:2014(10).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64-03
一、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薪假期制度的实施,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业呈迅猛发展趋势,特别是酒店业的建设发展更是强劲突起。据统计,我国有24万多个大中小的酒店、宾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每年有大约近亿人参加各类旅游项目。2015年我国旅游收入就超过4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85.8%,而酒店收入就占据一半以上。据国内酒店专家预测,每年酒店人才缺口达100多万人,而各类酒店院校每年仅能提供几十万名酒店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据调查显示,酒店业其实非常欢迎具有酒店专业经营和专业技能的初、中级管理人才,而职业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酒店专业的主管也很受酒店业的青睐。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酒店中初级服务管理人才,按理正是酒店业大量所需,但近年来,招生数量普遍减少。一个曾经热门了几年的专业,在当下旅游势头不减、酒店业强劲发展的情况下,反而沦为很少有人问津的专业。如我省某职业学校,2008年就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现在只留下1个酒店班了。这几年酒店专业学生虽毕业近千名,但仍在酒店业工作的不足百人。不仅该校情况如此,全国不少中职学校也出现类似问题。就连发达的沿海城市广东,其某些中职学校也只开设旅游专业班,不再开设酒店专业了。我省有些中职学校,也因生源不足,或将酒店专业改为会展专业,或将酒店专业改为地铁服务专业。一方面,酒店业发展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又培养不出人才,生源萎缩。究其重要原因,我认为,除了社会存在酒店行业是“低端服务业”的固有观念障碍影响外,目前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师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导致当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
二、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及应对
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教学,一般仍沿用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三段式的课程结构模式,在教材的选用上,一般还依赖国家的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比例上,大多理论多,说教多,操作少,实践少。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轻视和忽视了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职业能力的实践性。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仅十四、十五岁,阅历不足,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对理论教育的消化较差,技能操作机会又少,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般都停留在“知道”“了解”和“简单会做”上,理论和技术水平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既让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又使学生甚至家长失去对酒店专业的求学愿望。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能力高,特色性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块”的设置传统,在教材的选用上,提倡教师根据本地酒店行业发展情况结合学科教学特点,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推行的统编教材的补充。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全面推行 “课堂——模拟实训——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鼓励教师广泛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的从业岗位需要,筛选、提炼信息,把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质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内容中,精选优秀企业的典型案例,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员工培训等内容充实到课堂的讲授,切实地提高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必须确立以能力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在教学上采用互动式、研讨式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的问题及应对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只有客房和餐饮模拟实训,没有前厅和酒吧等设施。由于这两年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萎缩,不少中职学校不愿在酒店专业的实训室和设备设施上投入更多的资金,造成管理专业实训室设备简单陈旧,实训场所闲置或形同虚设。
但酒店业反馈意见最多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缺少完整的实训场所、实训设施不足的问题症结之一。因此,在酒店专业教学中,无论目前已建或尚未建设实训场地的中职学校酒店专业,都应加强对实训场地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完善并更新相应的设备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兼有教学和经营两种功能的实训基地。如:某中职学校就引入企业合作共建形式,建设对外经营的酒吧、餐厅和宾馆。一方面解决了学校资金投入的困难,又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完备的基地,另一方面酒吧、餐厅经营,亦可为学校弥补一定的教学经费,达到校企合作共赢。也可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路子,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以研带产、产学研相互促进。有效解决好校内实训场地,设备设施的更新。
(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应对
目前,在各个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号召和要求上,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具体措施,教师在教学上基本都是靠教材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因而在教学上,就理论讲理论,在教学中脱离实际,缺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和互动式的教学感染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学生对酒店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求学渴望。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上,不少教师基本上是靠带学生去酒店实习时了解业内情况和教学的针对性。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大纲》的规定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因此,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满足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而应该着眼帮助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操作上的培养和提高。一是要制定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的规划,制定鼓励和奖励专业教师学有成果的办法,每年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或行业各种专项培训学习、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的培养、学习和提高,尽快帮助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二是建立酒店专业兼职教师的人才库,广泛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聘用具备条件的专业兼职教师和指导教师,适时邀请知名专家和有经验的行业明星员工到学校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专业职业技能的演示,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求学的热情。三是从校企合作的酒店中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技工来校担任实训室的指导老师,提高学生实训能力,打造一支由企业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营造强有力的技术力量支撑。
(四)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问题及应对
这几年来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虽也在着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有不少学校也走出一些路子,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合作上,有的签个校企合作协议书,仅就解决酒店专业的学生上实践课或为学生三个月或半年的实习期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而已。应该说,校企合作还基本上属于较浅层面,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和形成。
但也有值得学习的例子。目前,我省也有中职学校与企业建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合作关系。如:四川旅游学校、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他们大多与企业建有固定的实训基地,并与多家星际酒店签有合作共建关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最近与成都雅乐豪生大酒店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落实了“教学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产学结合的跨界能力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酒店专业性人才。所以,从长远出发,校企合作才是从根本上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迅速成长,成熟的保障。教育部早就提出了学生毕业后就业上岗“零适应”的目标。作为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必须高度重视着眼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
一是选定几家大、中型的星际酒店或国际性的酒店,签署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人才培养的内容,依据企业用人和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由学校负责完成招生及培养计划,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企业承担学生毕业前的实训任务和毕业后的就业安排,同时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了解企业的岗位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为企业“订单式”的培养酒店所需的管理人才。
二是借鉴和学习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文化产业学院等职业学院成功的经验作法,推行暑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三段式”模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提高,也可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在完成两年的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后,进入到与学校合作的酒店实习,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岗位,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三是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的模式,即“雙元制”中的“双元”,就是两个地点的学习,“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为酒店企业培训,可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采用一半时间在学校参加理论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学习,加大学生实习的比重。
四是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在酒店的工作岗位实习交替进行,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部分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岗位中,熟练掌握了该岗位的要求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对知识技能的深度掌握,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还可努力建构“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以师带徒,真正实现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教学一体化。
总之,目前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教学紧密相连的问题,只要始终把握住酒店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不断革除不适应发展要求的条条框框,建设好“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强化工学结合的机制,借鉴学习和创新先进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经验和做法,就一定会走出目前酒店专业暂时性的生源困难的困境,促进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力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酒店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俊峰.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学论坛:2016(3).
[2] 王潞.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调研报告[J].专业建设:2016(07).
[3] 魏蓓.浅谈如何提高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J].专业建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