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提诺的“太一”和奥古斯丁的灵魂观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罗提诺用"太一"和无损的流溢完善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在存在和理念之上的"太一"流溢出理智."太一"不仅是理智的形式,也是理智沉思的对象.理智流溢出世界灵魂,世界灵魂流溢出个人灵魂.身体只是出逃灵魂的监狱.个人灵魂可以用沉思上升到理智,如与流溢的"太一"合一,就回到了生命的源头,实现真正的自我.奥古斯丁更新了普罗提诺关于自我的概念,提出了内感官和普世语言,不仅发展了实在论,并用流溢和记忆等解释三位一体的上帝.人是平等的,拯救在今生开始,普罗提诺的内在旅程比奥古斯丁的更加纯粹.
其他文献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文献题记,主要记述写本的书主信息、抄写时间、抄书人姓名、抄书人的宗教身份、抄写地点、抄写目的、抄书费用等.通过对瑶族文献题记的书写位置、结构类型、题记内容等信息的分析,探讨瑶族文献题记的书写形态和自身特点.试图呈现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写本题记的基本形貌,以增强学界对海外瑶族文献的认识,拓展海外瑶族文献研究领域,为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视野.
期刊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据称为唐佛陀多罗(觉救)所译.《圆觉经》最初在禅门中开始流行,后禅与华严思想开始融合,尤其经过宗密华严禅的发挥,唐宋时期华严系的《圆觉经》注疏主宰了圆觉学的主流.回鹘文《圆觉经》注疏译自汉文.现已考证的回鹘文《圆觉经》注疏残片分藏在京都、斯德哥尔摩、敦煌等地,分别由百济康义、张铁山和茨默研究刊布,但除可确认与宗密的著作有关外,皆无法确认其翻译时所参考的汉文原文.文献学考证表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新发现两叶回鹘文残片(GT15-39、GT15-20)同样属于《圆觉经》
期刊
打醮是江华瑶族祈求趋福避祸、消灾解厄的仪式,醮仪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本文基于湖南江华县涛圩镇荷家塘村打醮仪式的田野考察,详细观察记录仪式过程,并与仪式参与者深度访谈.认为瑶族打醮吸收了多种宗教元素,体现出多元混融的宗教内涵.打醮仪式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与社会功能,醮仪彰显瑶族人通过仪式活动以应对社会自然的生活智慧.
期刊
觉囊派开宗祖师多波巴?喜饶坚赞受到元顺帝邀其前往汉地讲法的召请,在最终行程未果的情况下,其就内外宗义而讲说了《宗义安立明义》一文.五百余年后,觉囊派近代著名高僧阿旺措聂嘉措为该文撰写了详细释论.本文即以此本颂文本及其释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该文本被记录下来的具体背景、内容,并对题名为《大遍知所作之宗义安立明义释—除偏私之暗》的释论文所体现出来的教法思想作分析解读,最后对多波巴所说之本颂文作全文译注.
期刊
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和清末来华新教传教士李提摩太都是推行文化适应传教政策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传教思想和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论述了利玛窦和李提摩太对华文化适应传教政策的形成和内容.文化适应传教政策具体表现为: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著书立说;尊重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以西方科学知识影响社会精英阶层;对中国传统宗教儒释道的扬弃.文中对二人的文化适应传教政策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做了辨析.
期刊
19世纪中叶,罗马教廷宣告拉萨宗座代牧区成立,命巴黎外方传教会组建西藏传教会,发起以进入中国西藏、重启西藏教务为目标的第三轮进藏传教行动.然而历经百年直至20世纪中叶,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不仅长期徘徊于川滇藏边,始终未能深入西藏开展有效的传教活动,而且其传教边界在经历三次大的调整之后呈现出逐渐远离中国西藏的趋势,越来越背离其最初设定的进入西藏、归化西藏的传教目标.
期刊
成立于1923年的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女性社会服务团体,在近代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该团体的发展历史是基督教史的一部分,从侧面展现出近代基督教女性团体的生存状况,也反映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本文从宏观叙述和整体研究、市会研究、中西干事研究、社会事业研究等四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关于该团体的研究概况,以期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助益.
期刊
《但以理书》第7章是全书异象部分的开始,在文本内容上起到连接宫廷叙事与异象的作用.该章文本编修整理于公元前二世纪中期,保留古西亚神话传统."四兽"与"审判"异象隐喻以色列的现实处境,回顾自巴比伦至希腊化王朝时期,以色列受异邦统治的不同历史阶段.第7章异象体现出对异邦统治的回应:借助启示的传统构造超越现实的异象来宣告以色列最终取得起义胜利的必然性,并以此劝慰以色列民众坚守原来的信仰.
期刊
5-13世纪修道院医学将古典医学与基督教思想相融合,发展出一套独具中世纪特色的医学,在古典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古典医学从体液平衡的角度解释疾病和健康是自然医学,基督教思想中从神的角度理解疾病的产生和治愈是宗教医学.修道院医学既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体液论、放血疗法和饮食疗法,又强调为病人祈祷,将一切疾病的产生和治愈都归因于上帝.修道院医学还为自己接受古典医学提供神学解释,将草药和古典医学技术视为神善的创造,将体液平衡与人的罪和上帝的惩罚相结合.12、13世纪大学医学教育兴起和医学的世俗化以
期刊
冥途路引较多的发现于江西、江苏等南方地区明代墓葬中,流行时间约在明中期弘治年间至明末,宗教属性可分为佛教类和道教类,同一宗教内依据不同的派别信仰又有不同的样式.总体上道教冥途路引应为模仿佛教西方公据路引而来,但现实依据都源自明代的官府路引.其版式多样,出土位置不尽相同,最为规范的用法应为一份纸质留存,另一份诵读后焚烧,文书与纸灰一式两份装袋随葬.至今民间丧葬活动中仍能看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