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各门课程的奠基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课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进程中采取相应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策略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学,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学生们希望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亦师亦友型的。中学生情感逐渐变得丰富、活跃,富于感染力,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笔者了解到,如果对一个学生说:“你怎么那么差?你怎么学的呀?”假如换个方式:“你的学习存在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收效绝然不同。第二种说法是平等的,关心的;第一种是居高临下的责问。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第二种,那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自然和顺畅。当教师与学生能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去考虑问题,分析原因,教师能感受学生的感受,那离成功不会远!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的了解,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师者,喜欢不骂人的老师,喜欢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着想的老师。他们还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拥有共同的兴趣,朝着相同的目标,快乐的学着。可见,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是任重而道远的。
  二、创造情景,活跃气氛,培养兴趣
  孔子说过:“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考虑到难、中、易都有的题目,在提问题时,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地回答,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不到强化吗?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广泛地运用到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语文课要求教师语言生动、气氛活跃,但仅这样学生们就愿意听、听得进去吗?作为教师,必须想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语文课堂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思想。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良好的兴趣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运作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设计课件时应从多方面考虑:一般来说,文字内容不宜过多,字体要醒目,文字和背景着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现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渴望去了解文字的。内容,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声音可以渲染气氛,刺激注意力,但在应用时应注意声音的强度,一般宜采用舒缓的轻音乐,声音应与动画同步播放;动画要讲究新颖、适用;整体内容要尽量追求新颖,贴近鲜活的生活实际。
  四、纵横结合,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要着眼发展性首先应增强开放意识,搞好三个方面的结合:即与课外相结合,与所学其它学科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课外相结合,这个结合是从纵横两向结合即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学习后来的知识。比如《祝福》一文,教学前可通过《少年闰土》进行纵向迁移,使之理解掌握《祝福》中的闰土形象。横向的结合,这就要求平时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与教学有关的材料积累起来,特别是语文课堂中的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等课文就又必须在教学之前指导学生搞好有关的课外阅读,掌握有关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这样在掌握相关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课文的写作知识。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是指各种知识技能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教学中应结合初中阶段的各种知识来教学语文课,更好地提高语文素质,与生活相结合。中学语文课本,内容注重生活,把反映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方面的文章分单元编排。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认识生活,同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进行指导,让学生写出自己身边真正的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五、抓住人物引发联想,激发情感,提高兴趣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散文中的人物更带有原型的明显痕迹。教学中教师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学生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我教这一课,就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亲真切感、亲昵感去体会父爱。我引导学生说,你们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父爱往往用行动而不用语言,作为子女的一般不易感受的到。我接着引导,你们感受到过深沉的父爱吗?比如送你们上学,半夜送你们上医院等等?这一问,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纷纷谈论起自己的父亲如何如何爱自己,不怕累不怕苦等。我再问,那么你对自己的父亲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又踊跃发言。然后我顺势转入课文,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在文中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
  当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相信一定能在教学天地里开辟一片广阔葱郁的绿茵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其他文献
人为什么会犯错误?最根本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认识能力的局限,一个是思想意识的缺限。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也会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表现程度的制约,很
色彩是客观的,但人的感受是主观的。色彩作为情感载体,反映画家的内心,也体现作品的灵魂。作家必须善用文字,而画家则必须善用色彩,色彩特征是画家的语言特征。对色彩的运用
“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第三届《大学生》杯动漫大赛”是为大力弘扬北京精神,丰富首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理念,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宣传践行北京精神、参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为了贯彻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文化精神,而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当代富有创造力的女性作家,其创作具有明显的伦理内蕴.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珍妮特·温特森独特的被领养身份探索珍妮特·温特森及其小说中
病例1女,19岁。5个月前家人发现患者于入睡后出现呼吸困难,可闻及鼾声,每夜出现3~5次。在当地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声门下2~3 cm、气管上段后壁可见一新生物,大部分阻塞管
作为明清之际文人画家的典型,董其昌的山水画艺术及其艺术理论既有它的代表性,也有其局限性。对于董其昌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的认识与批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对于我们全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