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慢慢来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短短40分钟要完成很多事,笔者想把它们全部解决,总是怕来不及。于是不知不觉中课堂教学进入了“飙车”状态。可是,学生并没有因为“秒教”而“秒会”,反而感到疲惫、疑惑,因此,教学工作不得不经常停下来返工重做。快速并没有带来高效,可谓欲速则不达。看来该试着放慢教学的节奏了(如下页图1)。
  ● 慢慢来,从容学
  慢教学不是纵容学生拖延时间,怠惰偷懒,而是一种从容、平和的心态。过快的教学节奏,会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的心理,造成认知困境。教师用平静、耐心、细致的心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舒适、宽松、惬意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专注于学习。
  因为害怕来不及,课堂被绷得紧紧的,弥漫着“箭在弦上”的味道,甚至不乏一些不淡定的教学行为(如下表)。
  “学困生”的演示何以逆袭教师和学生“高手”?细细想来,不是“学困生”演示得好,而是他慢,因为“学困”,所以操作速度要远远慢于普通同学,恰巧给了下面同学足够的时间去参与探究“页面设置”,大家都跟上了节奏,所以都学会了。教师和学生“高手”的操作可谓行云流水,熟练流畅本身是好的,但作为演示示范,对于不会的同学而言节奏太快。学生接触的知识经验少,大脑保留的信息过程需要的时间长,节奏快了,大脑对获取的信息处理不过来,难免造成信息的脱落、积压,导致信息的传、收活动发生障碍,所以轮到学生自己操作时,就比较困难。
  “学困生”的逆袭启发笔者教的节奏要同步学的节奏。放慢操作示范、放慢教学进程、放慢语言节奏,用延时、重复、追问、暂停、等待,让学生跟得上,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拥有充分消化和自由思考的时间。
  让我们用足够的耐心来等待,随着学生的脚步慢慢来。
  ● 慢慢来,能驾驭
  事实上,慢不是不讲究效率,相反慢是理解的基础,慢意味着宽容和等待,慢意味着稳健和扎实,慢意味着建构和内化。用慢打下学习的坚实基础获取后期加速度的成长,这显然是一个远瞻性的有着丰厚回报的教学投资。
  一次“慢慢理解”比多次重新返工更为从容。因为知识是互相关联的,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的基础,没有基础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想快却因快而学不会,只能返工,不如耐心慢慢来,一次过关来得快。
  一个“慢慢通达”能节约其他学习的时间。心理学表明对一项知识(技能)过度学习即学透,在以后碰到相似内容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速掌握。
  案例2:对象的复制。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次涉及对象的复制是画图,图像的复制过程是“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对象—“复制”到剪切板—“粘贴”到目标位置,可反复粘贴(如图2)。
  学透了图片的复制、文字的复制(下载)、文件的复制、链接的复制、Flash元件的复制、帧的复制、程序的复制、声音的复制……
  无论什么对象的复制,他们的技术思想、操作都是一样的。
  ● 慢慢来,会精彩
  慢工出细活,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用于做作品的时间大约是16~17分钟。教师备课做好作品大概要30分钟左右,按照学生所花时间是教师的3倍推算,学生需要90分钟做作品才够用。作品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构思主题、查找资料、调试效果花了大部分时间。16~17分钟里,学生无法进行个性创意,没有时间去寻找一幅合适的图片素材,来不及调试最合适的效果,无法精细化创作,没有时间和同伴交流彼此的创作,更不可能反思修改,甚至来不及完成作品。因此,每次上课总有那么几个困难的同学交不上作品,而交上的质量堪忧,范例的简单重复,作品内容单薄,参数设置不合理,粗制滥造,不具观赏性,毫无创意可言。
  与其“快”得粗糙,不如“慢”得精彩。为了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在后来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将几节课的知识点整合在一个项目作品中,分解在若干节课完成,每节课只专注作品的其中一个部分。这样能省去构思作品题材、找资料等重复工作,为细细打磨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同时,允许学生将没完成的作品上传自己的邮箱,回家慢慢做,这样大大拓展了创作时间。于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地构思、找资料、调试,有空去欣赏同伴的作品,内化同伴的精彩部分,逐步优化精细自己的作品。慢慢,学生在优雅的技术“慢”步中演绎出属于自己的技术创新,学生的Scratch作品《声控吃虫》如图3所示。
  走出一味追求技术学习速度的藩篱,进入“慢”的登山道,笔者似乎看到了另一种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新景致。“慢”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者的一种漫步,它让笔者以更从容的心态,瞭望课程的森林,眺望学习的路径,关注技术学习的真实负载,那是一种对智慧成长最自然、最诚真的期待。
其他文献
也许这不是大事,甚至这只是不经意间的小事,可是却比大事更能感动人,教育人。  一个星期天,送水工到老人家送水,比约定时间晚到10分钟。送水工满头大汗把水送来时,已累得满头大汗。他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您这栋楼的电梯上午就坏了,没有办法,我只好扛着这桶水爬了20多层楼。”老人给送水工倒了一杯茶水,请他坐下休息休息。送水工憨厚地说:“大爷,我还要赶着给别人家送水呢,没时间歇息。”送水工提着空桶走了,老人
相传古时广东山区有一种怪蛇,名叫比蛇,它喜欢与人比较长短,胜了则咬人,输了则自尽。聪明的人就用伞具往头顶上冲,比蛇比不过,只得死了。可怜的比蛇至死未必明白,它不该去“比”,更不该与人去比。日月星三光,天地人三才,人属三才之列,人是万物之灵长,能去比吗?能比赢吗?  可悲的是,人类对比蛇这种比的精神却大加赞赏,效而仿之者大有人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听这样的话:“你看人家老公比你小两岁,都混上局长了
突然之间,姚晨红了,从荧屏、银幕红到了舞台。如果说《武林外传》让她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潜伏》则使她姹紫嫣红满园春。这位在自我审美上还比较自卑的女演员,已然成为公众欣然接受的“大嘴美女”,还被粉丝亲切地称为“中国版茱莉亚·罗伯茨”。  大嘴对姚晨来说曾经是一场噩梦。她念幼儿园是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香港流行米雪、内地流行赵琳这样的古典美女樱桃小嘴。所以,姚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嘴比较大,老有人
近日,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提出,美国政府在外交战略上要发挥“巧实力”,即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当用硬实力时用硬实力,当用软实力时用软实力,或是同时运用、混合运用,从而实现外交战略的转型,摆脱当前的困境。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再到巧实力,人们对实力的认识日益深化,更科学也更全面。其实,“巧实力”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实力,而是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巧妙使用。不仅一个国家的外交有“巧实力”,军事有“巧实力”,每一个
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上读到余光中的诗歌《乡愁》的时候,我还是个叛逆的小女生,对近在咫尺的故乡不仅没有怀想,而且还一心一意地想要离开。对于养育了我十几年的小镇,我生不出任何的感情,只想着赶紧生出一双有力的翅膀,扑啦啦飞出去。而且父母亲朋也总在耳边吹风,说起那些走出小镇去见大世面的人家的孩子,一脸地羡慕,于是一脸青涩涉世不深的我,也被这样“走出去才是英雄”的观念鼓动着,一颗心离那小镇愈加地远。   我记得
我读高中的那所学校,前清的时候,是一座叫伏虎寺的僧院,上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于1902年改作新式学堂。学校的四周极其幽静,有清流环护,绿树绕廊。后来我云游四海,还没见过如此充溢书香气息的环境。可惜处于那样的年代,却没能让我们那一代学子静下心来融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学习氛围。  1957年,那一年中国发生的骤变,对于刚入高一的我,还无法弄清是怎么回事。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虽然是夏天,却透着秋天的
在林林总总的汉字中,我对“度”可谓情有独钟。这不仅是因为学哲学初识了它的“不凡”,更是由于多年来生活实践的亲身感受。在我眼中,“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哲学概念,而是一把影响人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和谐发展的“双刃剑”。凡事有度,适之最难。“度”的这一边可能是阳光灿烂,“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砒霜性太毒,适度能救命;人参本大补,多食亦伤人。过失过失,一过就失;过错过错,一过就错。我们任何一个人都
儿时,曾留心过燕子飞行的过程,它们也是呈弧线飞行的,每次高飞前,总是要向下滑落一段,然后再奋力向上飞。起初我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燕子下滑的过程是积蓄力量,是为了下一次飞得更高、更远。我幡然醒悟,原来人生的低处只是力量的一种蕴藏,是为了走向另一个更高的顶点。那么当我身处低处时,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通常当人们处于人生的高处时,总是志得意满,颐指气使,恃才傲物,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
前言  很多年前,当乔布斯第一次在他的Macintosh台式计算机中捆绑预装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Star后,就自豪地说,这是为apple用户准备的一个伟大的思维工具。  现在WordStar早已成为了历史,因为Word、WPS等功能更加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已经代替了它。然而,大家可能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软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能够为我们做什么。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的来临,基于云平台的多媒体
这位老板有句口头禅:“你拉过几年砖坯?”此语出自他当年竞争当砖瓦厂厂长时说的。  他原是一家砖瓦厂临时工,干的是拉砖坯的活。这一年,老厂长要退下来,上面决定公开招聘新厂长,报名竞争的有本厂几个副厂长,还有镇工业办公室几个干部。那天下午,他拉了两车砖坯,把车子往路旁一摔。组长问:“你把车子摔了干什么?”他说:“不干了,我想当厂长。”说着,朝会议室走去。  按招聘通知上的程序、规则,先由竞聘者各自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