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反复发作怎么治等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心脏病反复发作怎么治
  我患心脏病、高血压多年。2006年起心绞痛、高血压、心房纤颤、甲状腺功能减低反复发作,同年11月因突然晕倒3次而再次入院治疗,并安装起搏器。2008年11月再次突发心脏病入院,经治疗后心脏病仍频繁发作,服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仍有胸闷、心慌、小腿浮肿等症状。请问应如何治疗?
  浙江杭州杨××
  
  杨读者:
  您的病情较为复杂,均需要正规治疗。目前您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毫米汞柱)以下;
  2.继续长期服用来适可(氟伐他汀),但要注意监测肝功能与肌酶;
  3.继续应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将INR(国际标准化比率)控制在2.0~3.0之间。
  4.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虽然您曾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如果所服药物剂量过大仍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相关症状。无论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是功能亢进,都可以引起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鉴于您患有多种疾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建议您到当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不宜自行更改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胡大一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脏科教授郭艺芳
  
   >> 我患有“小中风”吗
  我86岁,2004年开始走路有脚踩棉花的感觉,检查发现脑动脉A级硬化,前列腺增生,脉压差较大(130/70 mmHg)。医生认为是“小中风”,注射2周脑活素,并服用步长脑心通和丹参片等药1年,但无明显效果。后又吃步长水蛭1年多,效果仍不佳。请问我的病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疗?
  湖南娄底李××
  
  李读者:
  根据您提供的病史分析,首先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如腔隙性脑梗死,小脑、脑干等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均可以引起走路如踩棉花感。
  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许多地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防治脑血管病应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年龄的增长虽然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但这个不可控制,应从其他方面入手。
  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有: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都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 mmHg以下;2.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很多器官的并发症,务必积极治疗;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可造成脑栓塞;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它们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它是抗动脉硬化的脂蛋白);5.吸烟与酗酒。它们是很多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6.血液流变学紊乱。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您首先应参考前面的危险因素,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评估,积极控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早期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陈阳美
  
   >> 溃疡性肠炎患者能饮牛奶吗
  我老伴66岁,体质较差,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脐周常有隐痛,便秘较重,2009年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黏膜小片糜烂或溃疡,诊断为溃疡性结直肠炎。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后,血小板、白血球降至正常值以下,改服洛美沙星后又出现胃痛,现两药皆已停服。请问应如何治疗?可否饮用牛奶?
  江苏海安李玉贤
  
  李玉贤读者: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少数病变严重者甚至可以并发穿孔;炎症剧烈时,结肠可明显扩大,导致“中毒性巨结肠”,但很少引起肠管狭窄和瘘管。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体质较差。本病治疗方法较多,水杨酸制剂是首选药物,但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如病情较轻,可以用健脾理气通便中药内服或灌肠,可选择当归、桃仁、白芍、枳壳各10克,茯苓12克,莱菔子、肉苁蓉各15克,生黄芪20克,生白术30克等。煎药前先将前述药物放入锅内,加干净冷水(水量应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头煎30分钟,二煎20分钟为宜。两煎的药液兑在一起分两次服用。但有腹泻及大便脓血者不宜服此方。
  本病与是否饮用牛奶一般没有关系,但也有部分本病患者可能对牛奶过敏,如喝牛奶后病情加重则应停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刘仍海
  
   >> 如何满意控制血糖
  我76岁,1996年8月发现有糖尿病(有家族史),曾在运动后出现血糖降低,但血糖总体控制“满意”。2008年12月开始发现活动后(即使是揉膝盖等轻微活动)血糖增高,病情逐渐加重,血糖增高时未进食。坐车时间稍长、提肛、双手放前额等情况下血糖也会增高,最多可升高3毫摩尔/升。我2005年开始发现患颈椎骨质增生,每年发作2~3次,发作时出现头晕、血糖上升,空腹血糖可达10毫摩尔/升,并有前列腺增生、膝关节增生病史。刚发现疾病的前两三年我曾服用消渴丸,后改为格列本脲片,现每天服1片,血糖控制好。请问,我为何以前活动后血糖降低,现在反而高?应如何治疗?
  内蒙古巴彦淖尔孙荣堂
  
  孙荣堂读者:
  虽然您自己感觉血糖控制满意,但从您的病史可以看出,情况并非如此,您还可能患有一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建议去医院进一步作肝肾功能、血脂、颈动脉超声、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及动态血糖监测等,以便更准确地开展治疗。
  人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包括血压、血糖、体温、心跳等)可随环境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相应波动,您运动后血糖的变化其实是一个血糖波动的问题。除运动外,气候变化、服药、感冒、便秘、饮水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血糖变化。此外,血糖仪是否准确、测量方法是否规范也是影响血糖结果的一些重要原因。
  治疗应根据检查结果而定。血糖控制的好坏,既要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结果,又要看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有条件者还需作动态血糖监测。如果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正常,那血糖波动对您的影响相对就比较小了。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午喜
  
   >>巨脾症怎么治
  我老伴76岁,多年来一直消瘦、消化不好。她30多年前患肝炎(已治好),后又患上胃下垂(未治愈)。多年来经常腹泻,晚上吃两片黄连素或氟哌酸可好转,但药效维持时间不长。医生诊断为肠炎,但用相应药物后无明显效果,腹部彩超提示:1.胆泥形成;2.巨脾伴脾静脉增宽,副脾存在。肝功能、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食道造影未见食道静脉曲张,但可见胃下垂。请问病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疗?
  山西长治寇鸿昌
  
  寇鸿昌读者:
  从您所提供的病情资料,您老伴可能患有巨脾症(脾增大至超过肋下10厘米)。巨脾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感染性脾大: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编者注:该病现在已十分少见,用药方案参见本刊2010年4月上旬刊34页)、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等。(2)郁血性脾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心源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4)其他原因: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建议您老伴去医院寻找病因以便准确治疗。如脾脏肿大的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呈增生表现,则可称之为脾功能亢进。如前面的病因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考虑行脾切除术,但应严格遵照以下指征:脾大显著,有压迫症状;严重溶血性贫血;粒细胞严重降低且常发生感染;血小板显著减少,或伴有出血。脾脏切除后,血小板、粒细胞及红细胞可恢复或接近正常,但可能发生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等并发症。因此,老年患者发生脾功能亢进时,是否行脾切除术应慎重选择。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医师徐新献
  
   >> 我孙女突然变胖正常吗
  我孙女10岁,身高1.45米,体重45千克,最近几个月突然发胖,不爱运动(以前喜欢运动),胸部也开始发育了。因为经常淋巴肿大、痛,常伴有扁桃体肿大,医生建议切除扁桃体。她经常想吐但吐不出来,平时一般给她服猴耳环、板蓝根和消炎片。她平时不爱吃水果、蔬菜,但爱吃猪肉。请问:1.她的症状与所用药物、饮食习惯是否有关,如需调整应怎样改变?2.手术切除扁桃体能否解决上述问题?3.她10岁胸部就开始发育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如何治疗?
  云南华坪刘××
  
  刘读者:
  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称为肥胖。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伤害;大多数儿童期肥胖可延续至成人,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等危害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
  您孙女体格偏胖,这与她的饮食习惯、不爱活动等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但如果她是近几个月突然增胖,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则需到医院就诊,排除颅内肿瘤等疾病。如未发现其他疾病,则需改变生活方式,少吃油腻食品、零食等,多吃蔬菜、水果,加强锻炼,多到户外进行跳绳、慢跑、散步等运动。
  女童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即乳房发育,年龄一般为9~11岁,男童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即睾丸增大,但一般比女童晚2年。因此,您孙女10岁开始出现乳房发育是正常的。如果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出现前述发育,则提示性早熟,需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孩子如经常出现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建议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而不要盲目给药。建议她到耳鼻喉科就诊,由医师决定是否需切除扁桃体。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医师钟燕
  
   >> 肾囊肿能治好吗
  我体检时发现患有肾囊肿,作B超检查时在双肾上极各见一直径10毫米的液性暗区。请问本病病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疗?
  赵××
  赵读者:
  肾囊肿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常见的肾囊肿可分为成人型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和获得性肾囊肿,病因不明。
  通过您提供的病史,考虑您患有单纯性肾囊肿。它是肾脏囊性疾病中最多见,也是症状最轻的一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单个的肾囊肿经常在体检时无意发现,病情发展缓慢。如果尿检结果正常,一般不必过于在意,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可做CT平扫加增强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确实是单纯性肾小囊肿,可作定期随访观察,不一定需要治疗,但应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直径超过4厘米的囊肿可考虑穿剌抽液,然后注入硬化剂(四环素或无水酒精等),以防囊液再生;直径大于8厘米、囊液超过500毫升的囊肿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单一肾囊肿的唯一危害,就是少数情况下可能发展成恶性囊肿,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予以排除——如做超声波检查,甚至穿刺抽出囊肿内的液体来做检查。
  您的肾囊肿很小,目前只需对它保持关注、定期复查B超即可,如囊肿体积增长较快、较大而产生压迫症状,影响肾功能,且出现尿蛋白和血尿时,需要做穿剌等检查,然后在医生建议下进行治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璧云
  
   >> 木鳖子如何炮制服用
  我爱人因左乳腺癌做了左乳切除,术后曾放化疗半年,现一般情况好,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不宜作内分泌治疗。我曾在贵刊看到“木鳖子治乳腺癌”的介绍(编者注:请参见《家庭医药》2009年第12期22页),请问木鳖子应如何炮制服用?
  广西北海伍×
  
  伍读者:
  木鳖子又名地桐子,有消肿散结等功效,但它有毒,须炮制后方可服用,传统制法有制霜、炒制、煨制、烫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制霜法,通过此法可除去木鳖子中的大部分油脂,降低毒性,缓和药性,防止服后出现想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制霜方法如下——
  河沙500克置铁锅内,加火烧至湿气除尽,放入带壳木鳖子(约500克)一起炒至外壳鼓起,有芳香味时取出,筛去河沙,凉后剥去外壳、刮净仁上绿色表皮。随后研末(或捣成泥),用吸油的草纸包裹数层,用电烫斗加热压榨去油,不断更换草纸,反复数次直到草纸不显油迹并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为止,最后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服用前先将蒸锅里的水加热,取鸡蛋1枚,去壳放入碗中,加木鳖子药末(约1.5克),把蛋清、蛋黄搅匀,加温水(鸡蛋量的2倍)后再搅匀,最后放入蒸锅内盖上,蒸大约5分钟即成,也可适当调味,趁热服。早饭后或晚餐后30分钟食用较好。15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3~6个疗程,每服1个疗程需停2日再继续下一疗程。本方服食后一般无明显不适,连服3个月后可作相关检查,如无效可停用。孕妇及体虚者禁服本方。此方也不可与猪肉混食,否则可能中毒。
  由于不清楚您爱人的详细情况,因此,以上用药方案仅供参考。由于木鳖子有毒,服用此方务必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套用及自行更改用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 颈椎病会造成瘫痪吗?应如何用药
  我父亲83岁,2009年3月出现眩晕、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耳聋等症状,同年6月作CT、磁共振检查确诊为颈椎病。治疗后眩晕症状好转,但其他症状依旧。2009年11月起双上肢开始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四肢偶有麻木(近日以右脚麻木为重),还有胸痛胸闷感。在家自行吊颈半年多,自感效果不佳。请问:1.他会瘫痪吗?2.如何用中药治疗本病?3.是否有其他疗法?
  安徽天长陆锦生
  
  陆锦生读者:
  如果您父亲以眩晕症状为主,首先考虑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要表现为眩晕、复视(看东西有“重影”)并伴有眼球震颤,可伴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甚至因下肢突然无力而猝倒,但患者意识清醒,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您可以考虑服用颈舒汤,此方由黄芪30克,葛根、狗脊各20克,当归、炒白术、白芍各15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水煎而成,服用时另取全蝎粉5克(装胶囊吞服),并可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特定电磁波(TDP)照射等综合疗法,疗效更佳。
  如果颈椎CT及磁共振检查显示颈髓受压,还应考虑为脊髓型颈椎病。其主要症状为缓慢、逐渐加重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和乏力,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步态不稳,易跌跤;并有上肢麻木、乏力,手指伸屈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建议您父亲尽快到正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如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最好尽快采取手术治疗。及早、正确得到治疗才是避免瘫痪的最佳法宝。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中医师郭剑华
其他文献
夫妻间按摩有助降血压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定期按摩能降血压。研究人员对已婚夫妇进行试验并发现了这一结果。他们要求一半已婚夫妇每周相互按摩3次,每次30分钟;而另一半已婚夫妇生活如常。为期4周的试验结束时,相互进行按摩的夫妇体内后叶催产素(一种能降压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相互按摩的夫妇。    红色果蔬可为老年人强心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专家发现,樱桃和西红柿之类红色水果蔬菜中的色
五色鸡腰  □ 湖南桃源 陶美蒜  自从生了孩子以后,我就常感腰酸背痛、双膝发软,为此当了一年多的“药罐子”,但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更多问题,如痔疮出血、贫血、月经不调等,把我折磨得苦不堪言。一次,我无意中了解到,有些疾病采用食疗效果更好,特别是一些“富贵病”。于是我开始苦心研究,经过长达两年的收集、尝试,终于发现五色鸡腰既好吃,又能治我的病,家人也爱吃。  原料:鸡肾10~12个,嫩姜3~
特约专家: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瞿瑶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中医科副教授 杨国汉  整理:于嘉男    脂肪肝是中青年男性健康的潜形杀手。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理想的治疗脂肪肝的药物,而中医治疗从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出发,根据证型选方用药并随证加减,近年来对脂肪肝防治取得较好效果。本期名医谈病,由专家来告诉您如何——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
何炎燊1921年出生,广东东莞人,广东省名老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现任东莞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中医学会顾问、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创立了肝、脾、胃并重的脾胃学说思想。    组成:熟地、龙骨各24克,北沙参、白芍各15克,怀山药、山萸肉、阿胶、麦冬、石斛、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白术、桑叶、丹皮各9克。  主治:崩漏(女性阴道出
我的保健小窍门  缓解胃痛简便按摩法  如果食用辣椒过多引起胃痛,可按摩足三里穴、内庭穴、梁丘穴、公孙穴等,不久便可愈。  广西宾阳白名伟    点评:  辣椒自明末传入我国,因其爽快刺激的口感及温胃散寒、燥湿健胃、增强食欲的药用价值,深受群众的喜爱。但由于其性“辛燥大热”,过多食用,会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消化道充血、痉挛,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尤其容易导致胃痛。  白读者说的自我按摩“足三里
“什么?脑积水?”沈萍听到医生的诊断,一下子就懵了。书上说,脑积水会引起死胎,即便不是死胎,生下来也可能会有智力障碍。想到这些,她的心情极其复杂:快6个月了,自己每天、每时、每刻无不在盼望着宝宝的出生,为他设想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未来。可如今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弃还是留?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胎儿脑积水,又称为胎儿颅脑积液。随着B超技术的进步,胎儿脑积水的宫内检出率不断上升。一般来说,如
美国医学界提出,年龄超过50岁的无症状者,应行第一次肠健康检查。在亚太地区,结直肠癌工作组于2007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亚太地区大肠癌共识”会议上指出:50岁后应进行大肠癌筛查。同时指出,由于亚洲某些地区的人(例如中国、日本、韩国)较其他地方的人更易患大肠癌。而在中国,由于肠癌的发病较西方人早,因而有专家提出,中国人的第一次肠镜检查以筛查肠癌的时间应提早到40岁。  肠镜,是检查肠道疾病主要的医疗
我国是茶的发祥地,也是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但是,多数人对茶的印象,仍停留在泡、煮,却没想到茶也能入食,变成茶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初春吹起茶膳风    茶膳,即将茶掺入其他食物做成茶制品,是古之食疗,也是今之药膳的补充。古书上对此早有记载。《晏子春秋》记载,古代的人们用脱壳的粟作饭,并煮禽蛋,掺上茶叶当作菜肴食用;三国张揖撰写的《广雅》中有用茶水煮粥的记载。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提
秋冬是哮喘发作较多的季节。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李婆婆这个哮喘老病号就会急忙求医问药;但当气候转暖,盛夏来临,病情好转,她便忽视求医,中断治疗,以致到了冬天,又饱受哮喘的折磨。如此循环往复,甚为恼人。其实,李婆婆不知道冬病也应夏治,如果她能在夏天采取措施,就可能预防或减轻哮喘在秋冬季的复发。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以及在其他季节,受凉后容易发作或使病情反复的疾病,如慢性单
潘文昭教授是本刊编委,虽已在香港定居多年,但仍坚持拨冗为本刊撰稿,把他从事几十年中医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技术奉献给广大读者,深受读者喜爱。近日,恰逢潘教授到南宁参加学术活动,记者对潘教授进行了采访。    潘文昭,香港注册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杂志、《家庭医药》杂志编委。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48年,既注重中医辨证,又注意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