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西方经验 发展旅游职业培训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随着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旅游教育和旅游职业培训也不断地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特别是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主要从旅游职业培训这个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探索我国旅游职业培训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旅游人才。
  [关键词] 旅游职业培训 中西方 发展方向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旅游教育上有着不同,在旅游职业培训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借鉴西方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有利于发展和优化我国的旅游职业培训。
  一、我国的旅游职业培训发展所遇瓶颈
  由于以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为载体的旅游教育较理论化,为了满足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应用技能人才的需求,旅游职业培训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这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旅游教育往往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方式,而旅游职业培训则与之相反。目前,旅游职业培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载体,旨在培养能迅速上岗的旅游服務型人员。然而,这种培训是简单、肤浅的,简单的培训操作技能而不涉及学术、理论及思想上,因此,这类培训出的一般是市场短期抢手的一线操作人员。也许,他们对于旅游的含义以及博大精深的旅游文化知之甚少,培训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一份工作而已。第二种培训则是以在职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层服务和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其实,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员工上班第一天开始的“入职培训”,到被解除劳动合同前的“离职谈话”,均可视作培训多样化形式的表现。重要的是,现在人们已认识到,重视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国旅游职业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之中有着值得继续发扬的优势。但是,不足之处依然很多,甚至阻碍了旅游职业培训的前进步伐。
  (一)在技术培训的同时却忽略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由于一些旅游相关企业需求的是一线的操作人员,而不是高层领导,许多职业培训就只重视学员的实践能力忽视最根本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样的培养模式是不科学的,一个只会操作而不具备丰富知识的学生就像一部只会机械运转的机器,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整个旅游市场的完善。如果现在旅游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没有内涵的旅游从业人员,那么我们的旅游业将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我们不光需要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需要具创新思维、发展潜力的人才,要成为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二)旅游职业培训缺乏连贯性
  “吃、住、行、游、购、娱”乃旅游六大要素,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一名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应该熟悉各部门的业务及联系。因此,旅游职业培训也应该注意连贯性。
  许多院校开办饭店管理人员培训班,课程设置一般化,不是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也较少按客房、前厅、餐饮、工程、保卫部门的业务需要设置专门的课程。这种情况也见于旅行社的培训。连贯性的缺乏使一些培训班只能吸引一些新建饭店、旅行社,许多老饭店、老旅行社的老管理人员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1]
  二、旅游职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国旅游职业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够专业化、不重视理论的教育。而在对比了西方国家的旅游职业培训后,不难发现,他们很成功地将旅游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相结合,合理利用其资源,让旅游职业培训更加普及、专业。结合我国旅游职业培训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去改进和发展。
  (一)重视旅游知识的教育从而避免过度“职业化”
  西方许多国家的旅游职业培训在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员的“知识性”和“综合性”。例如日本、美国、德国等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职业培训是以高职、行业协会等作为载体的,他们的培训内容和目的就很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日本认识到那种学徒式的着眼于短周期生产的职业教育已不适合当今需要,而应使学生掌握从事某一类职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使他们将来能根据科技发展的需要转变职业。1998年德国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明确职业教育要向普通教育延伸。瑞典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能够使学徒式的技能培训转向综合化、通知化。培养目标是兼顾就业和升学;学习内容将过去具体、特定的技艺转为更全面而又有专业重点的基础知识。[2]
  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不仅对于旅游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旅游职业培训同样需要。我们不能因为培养的是实践性人才而就忽视了理论教育。因此,我们在旅游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员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优化课程设计,适量的增加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学生才能从理论出发加强动手能力,以便学员更好的发展。
  (二)旅游职业培训要向“专业化”发展
  旅游职业培训毕竟和旅游教育是有区别的,无论在教学目的、方法还是内容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那么从旅游职业培训来看,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做到“专业化”。而这里的“专业化”不仅是指熟练掌握旅游相关的操作技能,而且还指应具有市场需要的某些特殊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培训的时候要从市场出发,培养符合市场、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当然,培养这类人才的目的不是只为可以迅速上岗,而且要掌握专业技能,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做到“精”、“准”、“专”,这比单纯地培养操作人员要求更高。旅游人才要求是“多面手”,但决不是多而不专。按照市场需求的不同,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才是旅游职业培训的最优化。
  (三)旅游相关企业要重视在职人员的培训
  旅游职业培训已不单是培训学生和即将上岗的从业人员,在职员工也是培训的对象之一。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性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大趋势。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视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不仅需要从眼前出发,更着眼于未来竞争需要。然而,并非所有旅游企业的领导者都有这样的认识,有些人看不到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总是担心花钱培养的人才会流失,结果为他人作嫁衣裳。事实上,企业没有一流人才,经济效益很难上去,甚至连生存都会有问题,而凡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地区和单位,都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制定本地区的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分不同层次对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导游、酒店餐饮和客房服务人员等进行全面培训。
  旅游在职培训的内容主要也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培训则可选择旅游院校的教师和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管理者。这样也从另一方面加强了旅游院校与企业的交流。
  (四)继续推行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及资格认证制度
  1、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是促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措施。许多旅游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制定政策明确规定即将进入旅游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和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我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支持劳动管理部门抓好这一基础性工作。同时,旅游职业培训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调整培训重点,形式则可以灵活多样,最重要的是注重培训效果,提高质量是搞好旅游职业培训永恒的主题。
  例如,英国于1986年起着手规范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确定了以知识水平、实际技能为核心的五级职业资格体系(NVQ),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各种文凭和证书课程标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也出台了全国职业技能标准[3]。
  2、旅游人才的专业提升培训
  众所周知,导游证按照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初、中、高级,而今,大多数导游员在考取了初级导游证后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考中级或高级导游证,这样我国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旅游市场也得不到发展。因此,大力开办旅游人才的专业提升培训势在必行。
  3、培训符合需求的旅游职业经理人
  近10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以年均高于15%的速度递增,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市场,以及旅游管理层面的提升,中国旅游业对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将会进一步提高。但从质量上看,差距还很大,可以说是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
  随着现代旅游管理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旅游企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契约组织,它由许多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构成。其中,旅游职业经理人是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4]自2005年以来,关于酒店职业经理人的讨论不断,相关报纸还开辟专栏对酒店职业经理人进行了大讨论。各种观点可谓见仁见智,但大家对酒店业呼唤职业经理人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因此,加快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势在必行。同样,景观规划师,景点、景区开发师以及旅游职业经理人等资格认证也开始受到关注。建立一支熟悉国际经营规则、外语能力强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既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酒店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满足实现世界旅游强国对我国酒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职业培训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时代的需要,资格认证的推行和旅游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必不可少。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现在越来越凸显旅游职业培训的重要地位了。在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经验后,结合我国旅游业的特色大力发展旅游职业培训势必会给前进中的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钱炜,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进步、问题和对策,旅游学刊,2003,S1,63。
  [2] 黄远水、周翀燕,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旅游学刊,2003,S1,105。
  [3] 吴国清、叶欣梁,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旅游学刊,2004,S1,16-17。
  [4] 单成宗、万三敏,旅游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模式研究,企业活力,2004,06,40。
其他文献
[摘要]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河北工业大学2009级7440名本科新生进行施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校09级新学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性别、独生、专业等因素在一些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职能机构,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顺应“终身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等新教育思潮的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 理论 实践    信息素养是从文献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的。信息素养系指人们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信息检索、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人文景观设计对塑造住宅区的文化形象,体现住宅区的文化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品质的人文景观给美景灌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将是住宅景观艺术的发展趋势。而小品设计在体
[摘要] 目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上存在问题:文化基础课存在脱节现象;专业理论课程重复;专业技能实习课程有“倒挂”现象;其他课程的衔接不对称。目前状况下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的对策:学习英国的做法,制定统一的标准教学单元;以高中阶段教育为依据, 制仃统一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 课程衔接 课程标准    众所周知,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股份制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绝大部分已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于不能或没有条件进行
[摘要] 双语教学能否在高职院校实行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作者从探讨高职双语教学应遵循依法合理的原则入手,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汉语与英语的巨大差异性,继而分析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易陷入的误区等,最后作者提出在高职院校中施行双语教学应慎行。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母语 第二语言 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能否在高职院校实行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