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陪女儿选名校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8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军博士曾是清华大学高材生,后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世界上一家半导体公司的CEO。2015年,为了让女儿能上一所真正适合她的大学,他陪女儿几乎访遍了美国所有顶尖名校,并在旅途中开始思考:为什么全世界的人才都削尖脑袋想进入这些名校就读?美国的这些名校教育究竟高级在哪里?
  “抢跑”无意义
  2015年,因为吴军的女儿吴梦华到了申请大学的年纪,为了让女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各个大学的优点和特色,他决定跟女儿一起来一次名校之旅,专门陪着女儿访遍英美名校,和女儿一起去美国选大学。
  事实上,对于美国大学,吴军本人并不陌生。他虽然毕业于清华大学,但也曾在1996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在约翰·霍普金斯这所全球顶尖名校体验过美式教育。尽管如此,在女儿向他询问申请哪所名校更好时,吴军还是有些答不上来。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他一直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才有了这次特别的名校之旅。
  在父女俩的拜访清单上,囊括了几乎所有英美顶尖名校,包括牛津、剑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宾夕法尼亚、约翰·霍普金斯、卫斯理学院、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这其中既有常春藤名校又有著名的文理学院。一路上,吴军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学校能被称为世界名校?为什么这些名校大多集中在美国?这些名校的教育究竟高级在哪里?
  对于初次走访美国名校的旅客来说,恐怕会发现不少令人惊讶的细节,比如在哈佛,你会发现:哈佛的学生竟然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还要更刻苦!
  很难想象,在哈佛这样的顶尖学府,竟然凌晨4点图书馆里还依然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而在哈佛的餐厅,随处可见的场景便是学生们端着披萨和可乐坐下以后,开始边吃边看书或是做笔记。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对学习的热衷全是自发的,并非学校强行规定,也没有任何老师监督。吴军告诉女儿:这里的学生自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被迫学习。
  一个哈佛的留学生告诉吴军,哈佛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大,她在哈佛一个星期的阅读量几乎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不仅如此,哈佛对学生作业的要求非常高,完成那些作业最大的困难并不是难易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花非常多的时间去搜集资料、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否则根本无法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有人却在拼命赶路。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
  反观国内,吴军深知许多中国家长对“起跑线”的重视,那句著名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至今还有不少簇拥者。如果说在美国名校眼中,教育是一种长跑,拼的更多的是耐力和对学习的热情,那么对于中国家长来说,教育则更像一次短跑,如何帮助孩子“抢跑”才是输赢的关键。
  因此,我们眼中的中国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有利条件,从幼儿园开始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超前学习,直至高考。在这样一轮“透支式”学习过后,一旦高考成为过去式,学生们便会以撕书、烧书的方式庆祝自己终于脱离苦海。
  很多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能考个好大学。所以,在孩子们看来,高考结束了,学习也就变得不再重要。于是,国内大学生们的生活普遍过得很舒服,家长也不再逼迫孩子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大学生活,都是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抱佛脚。仿佛这样舒舒服服等到毕业,往后的人生肯定会无比璀璨。然而,当他们真正走上社会,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
  走访了不少名校,吴军发现不仅是哈佛,许多其他名校也跟哈佛一样,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向学生们灌输同一个道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别想一蹴而就,也不要半途而废。在他们的教育理念里,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学生们拿到名校的烫金毕业证书,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节点而非终点。
  这种教育理念,吴军也十分赞同,因为他自己就是“终生学习”的受益者,从他进入清华大学的第一天算起,他竟然在大学里念了18年。不得不承认,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学习,他才具备了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为他将来取得多项成就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吴军一直认为,成功的道路并没有大家想象中拥挤,因为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就像马拉松比赛,起跑的一瞬间道路总是最拥挤的,但是跑到四分之一赛程时,选手们彼此的距离就被拉开了,在起跑时候占到的优势此时已荡然无存。
  这也就是为什么,像哈佛这类名校从来不强调起跑线,因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抢跑”更是无意义,只有一生都在接受教育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去掉“功利心”
  另一个给吴军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些名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在美国,这些名校普遍认为大学教育分两个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业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而本科阶段,学生们应该学“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而不是“雕虫小技(Skills)”。
  这种划分方式和中国大学非常不同,国内大学常常在刚入学时就让学生选定了专业,在之后的大学四年里,除了几门基础学科,几乎只学习跟专业有关的课程。这在美国名校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在耶鲁,本科生三年级以后才选专业,而且只要选够36门课就可以毕业,不做毕业论文。因为,学校不想让学生用全部时间来准备考试,以至于耽误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耶鲁学生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外活动中,学校也“放任”学生去积极参与这些课外活动。这些看似和考试无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等。如果在耶鲁上学,却没学到这些,就失去了在那里读书的意义。
  在走访耶鲁时,吴军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美国学生对成功的定义非常多元化,一些在亚裔眼里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如:新闻记者(美国大部分新闻工作者收入很低)、低级地方官(收入也很低)、卫生、工会、参军,恰恰是很多耶鲁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这种选择用中国式思维几乎是不能理解的,在很多中国家长和学生看来,读名校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如果最后反而干了一件不起眼的工作,那名校岂不是白读了?类似的功利化思维在中国学生中比比皆是,读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职业路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一个好前程而拼命学习。
  在功利心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只愿意学习将来能拿到回报的技术知识,而懒于去系统地学习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好处的文学和艺术。而这,恰恰是美国名校所重视的。以耶鲁为例,在美国,耶鲁大学是最崇尚自由的大学。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座“大藤”(最著名的常春藤)里,耶鲁尤其强调文科和艺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英美名校,虽然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比中国学生少,但知识面却要广很多,社会经验也更丰富,综合能力(写作及表达能力、科学素养)更强。
  去掉学习的功利心,是美国名校一直在努力做的。因为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教育的基本就是必须让学生了解世界、拥有应付复杂生活的本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有了这些基础,不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会在之后的人生中给学生带来持久的后劲。
  吴军说,在耶鲁大学,校方普遍认为在大学里要走的路远不止读书、拿学位这么窄,应该努力扩宽每一位学生的大学之路。难怪连吴军的女儿都忍不住感慨:在国内的学校,老师以非常严的标准来要求我们,我甚至以做出很多难题而沾沾自喜,现在我才知道,这剥夺了我全面发展的时间,简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激发生命力
  整个名校之旅,吴军自己最钟意也觉得最适合女儿的学校是哥伦比亚大学。这所大学位于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市。从纽约市郊到他们预订的酒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英里,但他们开车却开了接近一个小时,吴梦华觉得这里的交通比北京还堵。吴军却觉得,读大学除了学业,眼界也很重要,这一点上,坐落在全美最繁华都市的哥伦比亚大学无疑占据着绝对优势。
  为了让女儿体验纽约的生活,吴军特意从纽约最热闹的42街中央火车站旁边的酒店出发,并预留充分的时间来体验纽约。吴梦华对哥伦比亚大学的兴趣很大程度来自这所大学在艺术上的水平以及纽约市的艺术氛围。
  哥伦比亚大学的主校区并不大,只有32英亩,这与耶鲁大学根本没法比,但是相对于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已经非常不错了。他们穿过广场来到图书馆,入口处有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在接待来访者,向来访的高中生和家长发放学校的各种介绍材料。
  哥伦比亚大学的标志是一头瘦骨嶙峋的雄狮,朋友解释说:“之所以没有塑造成身强力壮的样子,那是因为学校希望学生像一头饥饿的狮子,对知识如饥似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同时要求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研究机会,激发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是一直被动地服从学校的安排。朋友告诉吴军,《虎妈战歌》中的“虎妈”蔡美儿成功地将女儿索菲亚送进了哈佛,索菲亚毕业之后决定参军,蔡美儿十分支持女儿服务社会的想法。吴军忍不住想,如果换做中国家长大概99%都会极力反对吧!毕竟,在中国,人们普遍不太关心孩子的生活有没有活力,而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选择是否保险。
  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后,吴军告诉女儿,无论选什么大学,一定要和自己的兴趣匹配,这样才会在大学里发挥自己的潜质。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懂得学习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度。吴军说:“其实,对于一名学生而言,他所受到的最好的教育一定来自对他帮助最大的大学,并非最著名的大学,每个人的大学之路都需要自己去走,一个人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长,跑好人生这场马拉松,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学生应该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笑下去,激发出自己对人生的真正理解。”
  这次名校之旅,虽然是陪女儿选大学,吴军自己也觉得受益匪浅。那些在国人眼里颇具神秘色彩的常青藤名校的教育方式究竟高明在哪里,吴军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来,这些名校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在致力于做一件事,那就是一直在积极引出潜藏在孩子们内心的潜能,而不是被动给孩子灌输知识。一旦学生拥有了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也就圆满完成了。
  有趣的是,吴军的女儿最后并没有选择爸爸看中的哥伦比亚大学,而是选择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新生。对于女儿的选择,吴军虽然有些无奈,但最后还是选择尊重。毕竟,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不正是那些全球顶尖名校一直提倡的事情吗?吴军承认,作为父母,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编辑/王晓婷
其他文献
2015年11月10日,四川宜宾市委在市公安局召开会议宣布,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魏常平免去职务,同时宣布省公安厅纪委和省检察院组成的省委联合工作组进驻宜宾,专们调查魏常平的违法违纪情况。舆论很快把这次免职和不久前宜宾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赵飞妻子文正秀对魏常平的实名举报联系起来。文正秀为什么要实名举报魏常平?随着魏常平的落马,宜宾市公安局正副局长的明和暗斗浮出了水面……  局长违纪,肆
期刊
在风光旖旎的安大略湖畔,有一位可爱的“拇指姑娘”,她的名字叫卡拉迪·约迪·布鲁利。她刚出生的时候,身长只有28厘米,体重只有2.5磅,像极了一个袖珍的洋娃娃。医生护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拇指姑娘”。  当医生把她抱给母亲安娜·约迪时,不得不遗憾地告诉这位年轻的母亲:这个孩子可能患有脑损伤,随时都会有夭折的危险,就算能够暂时存活,也无法正常生活。母亲望着捧在掌心中的女儿,无助地依偎在父亲的怀里哭了。 
期刊
通常很多人都觉得像潘虹这样恬静、“冷傲”的电影明星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其实,潘虹还真没有什么养生的“秘方”。与其说养生,还不如说她一直注重的是“养心”。正如禅语所说:“万象由心生,喜怒由心定。”潘虹所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而正是因为她注重“养心”,所以她凭着一颗坚强的心,迎接了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挫折,正如她即将出版的《风吹哪页是哪页》中所表达的那样,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随缘……
期刊
2015年7月底,广州越秀白云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说在二沙区某高档别墅内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民警赶到案发现场后,发现现场惨不忍睹——在铺着豪华大理石拼花的客厅地板上,躺着一个珠光宝气的中年妇女,身下的血泊把华贵的衣服染得斑驳不堪。七八个贵妇远远地站在门廊上,吓得脸色发白,魂飞魄散。  而凶手,则比民警想象中要冷静得多。这个刚刚杀完人的女人,名叫李筱兰,正是这栋别墅的所有者。她拿着洁白的毛巾擦干净手
期刊
自2011年初的那场雾霾大面积笼罩京津冀地区开始,中央就投入巨资开始治理雾霾。可是,几年下来,北京的雾霾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年比一年严重,进入了“窒息模式”。2015年12月以来,北京被雾霾侵袭的级别更是不断升级,PM2.5浓度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空气颗粒物浓度已接近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2月8日,北京开启了史上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中小学全面停课。  因为北京、天津的地理位置,都
期刊
在我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胃口好得出奇。每天深夜,我们都聚集在烤串摊前。我们扯淡,喝酒,满嘴黄段子,肆无忌惮。烤串其实并不好吃,但是当时我爱得要命,以及那人间烟火的味道。  不吃串的日子里,我们自己做饭。我的手艺锤炼得相当不赖。冬天的时候,我们自己腌酸菜。一口巨大的酸菜桶,一百斤白菜。最冷的日子,酸菜白肉粉丝豆腐锅。满屋子的朋友,欢声笑语,面粉飞舞。  有人邀请我写食谱,我为此咨询了我的父母,菜名浩
期刊
自从当红女作家苏芩发微博称,“西单女孩”投身商界,摇身成为身价过亿的女富豪后,最近任月丽火爆异常,微博热搜头条,百度热点头条。春晚成名后,这位草根女孩的歌唱事业一直不温不火,渐渐淡出大众视野,甚至一度有媒体报道“西单女孩重回地下通道卖艺、神情落寞”。其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又做起了全球首款“弃管为罐”的时尚牙膏?  春晚成名后,  曾一度沉醉在小生活中  任月丽1988年出生在河北涿州一个贫困
期刊
高估孩子是很多妈妈的通病。  天津单亲妈妈骆芸正是如此。于她而言,15年前的喜悦亦是悲剧:儿子陈拓获得一次华罗庚数学竞赛二等奖后,她笃信儿子是天才。于是她卖房、放弃事业、与北京农民同居,无一不是为了成就儿子、打造“神童”。但孩子却被她越推越远,麻木不仁。骆芸决心最后一搏,嫁给经济实力雄厚的老年男士以支持儿子出国留学。然而同居农民不肯放手。一个悲情母亲,就这样用一生来锻造“神童”,最终血溅疯狂育才路
期刊
美国加州的一个偏僻小镇上,来了一对母子。这位叫玛丽的母亲来到镇上后,租下了一家闲置了很久的门面,开了个百货店。并且,玛丽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镇上的学校读书。似乎玛丽要在这里安家落户,小镇上的人都很高兴,在玛丽的百货店开业那天,他们都来祝贺玛丽。  玛丽的百货店很有特色,吸引了小镇上的人,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她的百货店里购物。尽管玛丽要照顾百货店,她每天还要接送儿子,还要买菜洗衣做饭,但是她却没有请个服
期刊
2015年9月,当全世界的“果粉”都在热切期待iPhone 6S Plus的隆重上市时,一向被视为潮流先锋的日本人却表现出了少有的镇定,随后出炉的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相较于以往,iPhone 6S Plus在日本上市首周的销量跌幅高达15%。三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们苦心经营多年,也只能在日本手机市场占到6%的份额。地球人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机,为何在日本却偏偏玩不转?三年前嫁到东京的重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