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品格 提升品位 锻造品牌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史文汇》创刊于1985年,是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主管主办的一份党史期刊,也是全国创刊最早的大众化党史宣传期刊。20多年来,《党史文汇》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肃活泼、鉴史为今”的十六字办刊方针,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刊之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广大读者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史志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党史文汇编辑部成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围绕党的中,332作,积极服务大局,齐心协力,锐意创新,使《党史文汇》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2006年间,《党史文汇》曾获得多项奖励:连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荣获山西省党史组织史当代史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党史期刊奖;党史文汇编辑部2001年被评为山西省党史组织史当代史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山西省委办公厅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
  回顾《党史文汇》走过的路,总结风风雨雨中的经验教训,我们觉得,如果说这本刊物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工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出了一些积极贡献的话,那么它的优势就在于风格独特、品位不俗,就在于旗帜鲜明地弘扬了主旋律。
  坚守品格,提升品位,锻造品牌,这是《党史文汇》长期以来的办刊追求,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读者所认可的目标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党史文汇》要坚守的是什么样的品格?《党史文汇》在哪些方面提升了自己的品位?《党史文汇》应该锻造成哪种类型的品牌?说到底,这是个期刊定位和办刊艺术问题。
  ——关于坚守品格,我们的体会是,党史期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守社会主义阵地。面对复杂的市场需求,期刊内容方面应注重引导而不迎合,通俗但不媚俗;期刊经营上可乘市场经济之势,努力把握机遇,开拓市场,但鄙夷那些不择手段、惟利是图、出卖良知的品行。
  党史期刊姓“党”,是党的宣传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所以在组稿、选稿、编稿、设计各个环节,都要努力把好政治关,做到导向正确,思想健康,格调高雅,坚决杜绝错误观点和不良倾向在期刊中出现。对于丑化诋毁党的领袖人物、歪曲编造党的历史的歪理邪说,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毫不留情地加以抨击。有一位老作者给我们投稿,标题是《毛泽东对彭德怀的八次误会》,文章虽然写得很有可读性,但它明显迎合了社会上“非毛化”的思潮,而且对历史事实的叙述过于片面随意,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不可想象,作为领袖的毛泽东若如此昏庸,怎么可能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拼出一个新中国,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厦的坚实基础?该作者后来还寄来一个长篇,标题叫《红色内讧》,反映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问题。尽管史实并无大的出入,但文章渲染的是党内斗争的血腥残酷,欠缺的是史学高度的理性思考。两次退稿处理,使这位作者大惑不解。他打来电话询问原因,我们郑重地告诉他:《党史文汇》的职责是弘扬主旋律,对历史的反思是必要的,但绝不能自污其史,自毁长城。为了增加刊物的可读性,我们有时组发一些伟人、将军的婚恋故事,反映老一辈革命家金戈铁马的另一面——柔肠千千结,重点表现他们当年激情报国、志同道合的革命爱情,及其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人生之旅。但是,有的作者用庸俗的笔法,将现代青年的恋爱场景嫁接到革命家身上,并且极力渲染,既歪曲了历史,又损害了人物形象,让人啼笑皆非,不忍卒读。这些,我们都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处理。
  ——关于提升品位,我们的体会是,在追求卓越的办刊实践中,有千种通途,万种思路,对一本党史期刊来讲,要保持高品位与高格调,必须在坚守品格的基础上,从服务党的工作大局出发,从资政育人的角度切入,在刊物的主题上用心。因为,品格是品位的基础;品位问题主要是主题问题。
  首先,党史期刊的编辑对自己的使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光辉战斗的历史,它郑重地向全世界全人类昭示着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命题,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走向独立解放的核心力量,是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从新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共党史上有多少散失的珍贵资料需要我们去挖掘收集?有多少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去研究总结?有多少史实迷雾需要我们去梳理澄清?有多少伟人风采、党员风范需要我们去充分展现,广泛宣传?有多少优良革命传统需要我们去弘扬继承——时代赋予《党史文汇》以及党史期刊团队以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任重而道远。这是党史期刊定位的基础,也是党史期刊确定宣传主题的基础。
  《党史文汇》创办21年来,始终都很注重刊物的主题,只是后10年和前11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11年的《党史文汇》,每个专栏每篇文章均有各自的主题,同时,每期刊物都有一至两篇主题重大的打头挂帅文章,但对整本刊物特别是全年的刊物而言,每个专栏每篇文章的主题,包括打头挂帅文章的主题,相互游离,不成系统,未能形成气候。后10年的《党史文汇》,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每个专栏、每篇文章主题的提炼与表现,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增加了全年集中宣传一个重大主题的专栏,编发一组系列文章,并以此打头挂帅统领整本刊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主题的统帅与灵魂作用,又辅之以封面设计、扉页创意、彩版宣传,形成了一定气候,提升了期刊品位,增强了宣传效果。比如:1997年“新中国的脊梁”系列,1998年“真理追求者之歌”系列,1999年“社会主义与新中国”专栏,2000年“百年革命风云录”系列,2001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系列,2002年“毛泽东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系列,2003年“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系列,2004年“纪念山西建党80周年”系列,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2006年“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50年”系列。这一独树一帜的做法,提升了刊物品位,扩大了社会影响。
  当然,党史期刊年度主题的提炼,最好从现实切入,使其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深入历史,更好地发挥史鉴的作用。《党史文汇》老主编郄智同志有一个观点:编辑心中装有问题,刊物便有了主题,因为主题来自问题。这是经验之谈。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先是赞许羡慕,后是怨天尤人,进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信仰危机;还有的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肆意歪曲、丑化、否定我们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给广大群众带来极大的思想混乱。针对现实,《党史文汇》1999年年度主题确定为“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2000年年度主题确定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通过一篇篇系列专稿,把读者带回到更深的历史层面,让历史作出正确回答。2006年确定的年度主题是纪念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50周年。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全面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时隔50年,对那段历史及其影响的认识和评价,有一些不同声音。《党史文汇》组发了《近代以来中国道路选择历史的客观逻辑》、《建国以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引领中国社会变迁的科学决策》、《顺利变革劳动者私有制的重大道路创新》、《中国三农问题逐步达成解决的制度基础》、《中国工业形成独立完整体系的制度根基》等一系列文章,回答了社会主义在时间上是否搞早了、在方式上是否搞左了、在效果上是否搞糟了等问题,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看待党在建国初的历史,深刻理解当前不断深化的改革,引起了山西省委乃至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去年纪念《党史文汇》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银焕同志特别指出:“面对激烈竞争的期刊市场,《党史文汇》在贴近现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委是满意的,各方面是认可的。”有读者来信谈读刊体会:“改革开放本是大家都歌颂的事,可有些人偏要把新中国头30年和后20年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头30年的某些错误和探索肆意夸大,制造假象和混乱。感谢《党史文汇》发表了一系列有事实、有依据、有理论根据的回顾性文章,把我们从模糊历史的阴影中带了出来。”“《党史文汇》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是理所当然的。”
  ——关于锻造品牌,我们坚持的标准是:可信、可读、可鉴、可存。这八个字印在每期《党史文汇》的封面上,也记在我们每一个编辑心里。
  一般来说,品格正、品位高的党史期刊,其可信、可鉴、可存都是大家认可的,唯其“可读”二字,做起来颇为不易。《党史文汇》20年来在增加可读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总之,党史期刊应该内容厚重,形式活泼,成为高品位的精神产品。但是,好产品怎样面对市场,怎样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巩固读者群也是一个艰难的环节。当前期刊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休闲娱乐类、家庭情感类期刊销路尚好,而内容比较严肃的党史类期刊开拓市场困难重重,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党史文汇》发行量相对稳定,既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努力探索党史期刊逐步做大做好做强之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扩大市场运作成分,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发展增添了活力,储备了后劲。
  锻造期刊品牌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大家的力量。《党史文汇》自创刊以来,先后在编辑部工作过的有23位同志,先后有10位领导主管、分管过本刊工作,30多位“文汇人”为这本刊物的发展和进步倾注了心血,贡献了智慧,付出了辛劳。如果说,《党史文汇》还算得上党史期刊品牌的话,那么它需要现在和今后更多的“文汇人”继续奉献才智,锻造精品,履行职责,回报社会。
  风雨兼程廿一载,几度辉煌,几度跨越,《党史文汇》历久而弥新。我们将向兄弟期刊学习,借鉴大家的好思路,好经验,发扬传统,开拓创新,不懈努力,奋然前行。
  (本文为本刊在第八届全国党史期刊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其他文献
有报道称,上海某酒吧推出了首届“成人儿童节”,120多位都市白领青年佩带鲜艳的红领巾,分出大、中、小队长,上起了语文课、数学课,课间还有眼保健操、斗鸡等游戏。这一重温童年的活动旨在为紧张的生活减压。有人评论道:做小学生减压?我还想做白领减压呢!(见《杂文选刊》今年第四期下半月版)  这一消息着实有点意思,这个活动也颇有些滑稽,想作白领而不得者的评论确也精到和俏皮。我不免也想说几句,因为“减压”二字
期刊
近日在第四期《党史文汇》中看到惠金义同志《探访黑茶山》一文,受益颇多。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曾有幸聆听过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光先生,2005年4月22日在瞻仰安徽省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时,对飞机失事所提出的另一种解释,目前尚未见有公开发表,现转述如下:  1946年3月4日,叶挺军长结束了“皖南事变”后长达五年之久的牢狱生涯,4月8日乘上了周恩来同志安排的一架美军C—47型运输机,于上午8时45分由重庆
期刊
(一)    1948年春夏之交,我人民解放军冀热察辽军区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麒奉命指挥所属部队攻打热河名城隆化。  隆化,西通丰宁,东接承德,北倚围场,南临滦平,控川制谷,扼守要津,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收复了隆化,不仅使热西、察东两块解放区连成一片,扩大我军大规模作战所必须的根据地和行动空间,而且还可以配合东北战区即将举行的辽沈战役。毫无疑问,此战的意义非常之重大。  隆化
期刊
众人齐心协力牵红线    在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的婚姻问题成了包括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内的许多同志关心的事情。看到年过40的李参谋长仍孑然一身,大伙都希望他能早日成家。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三天,李达收到老战友、老部下李雪峰从太行山托人捎来的一封信。信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我的老司令员(李达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兼太行军区司令员),今来信要谈谈你的婚姻大事。你年龄也不小了,应该有
期刊
我没有见过唐连璧。只是从她寄给我的一张老照片和她自印的一本书中得知她的过去和近况。这缘于她的大姐唐孟瑜曾是我50年代的战友。  1933年农历正月初四,唐连璧出生于四川省彰明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其父当过本县文学院院长、四川省参议员。她是唐府的三小姐,身价如赵国的连城之璧。高中毕业的那年解放大军南下入川,因为她早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里深藏着她的一个偶像——乌克兰的共青团员。于是她脱去长裙,剪
期刊
读《党史文汇》第四期  有感  编辑同志:  《党史文汇》2007年第四期封二的摄影《山里娃》好极了,极富童趣之美,可去评奖。并请你们大家经常关心这六个孩子的成长,十年之后,他们长大成人了,应该为他们写一本书,讲讲他们的生活之路、成长的艰辛与成就,愿他们中间能出现几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报道林县红旗渠的一组文章感人至深,凌空除险石的照片惊心动魄;关于王诤将军的报道同样激动人心,这位不平凡的
期刊
3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然而,曾被西方媒体断言从地球上“抹掉”了的唐山,经历“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援下,英雄的唐山人民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一片废墟上再造了一个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新唐山。  看看唐山获得的荣誉,会让人感到凤凰涅槃的壮美。  1990年,在废墟上崛起的唐山成为国内
期刊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
期刊
今年1月12日,是女英雄刘胡兰壮烈牺牲60周年。当这一重要纪念日来临的时候,笔者作为对这段不平凡历史的知情人,不禁想起当年这位女英烈为民族解放和为新中国诞生慷慨就义的悲壮情景。也想起了毛主席为弘扬她的伟大革命精神而两次题词的往事。    慷慨赴义    1947年1月12日拂晓,位于晋中平川汾河畔的文水县云周西村,突然被阎锡山军队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包围,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流血惨案。这伙荷枪
期刊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伟大壮举。美国《时代周刊》曾评论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巍巍丰碑,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70年来,它始终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今天,当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迈步新的征程时,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