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拾起责任,有效化解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安全问题,现如今有点儿“谈安色变”的味道,尤其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班主任,为了学生的人身不受到意外伤害,往往以安全的名义禁锢学生的校园行为:不得随意进行户外活动,不得课间追逐打闹,不得开展竞技性比赛等等。但是,校内学生意外事故还是频频发生,甚者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纵观网络传媒所见所闻,周边学校通报。不难发现校内意外伤害事件,主要集中在课间、课堂、寝室等区域,现聊以赘述,以资借鉴。
  
  出走事件面面观
  
  某校,2007年3月,一个姓张的男生在周一到校时,未进校园而出走。班主任刘老师习惯性的在班级清点人数后发现该生未来校,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不料张姓学生家长到校后大肆叫嚷喧嚣,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学,最后在校方和派出所联手劝慰下才平息。学校继而派出人员四处搜寻,两天后不得已通过网警的定位系统才寻到。事后该生说只是去会见女网友就会回来的。
  反思:从男生张某出走案例来看,凸显了未成年人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带来成长的负面效应,更折射出当前未成年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一种憧憬,从而表现出以一个人为中心的思维意识、行为意识。而张姓家长的行为,则透出其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国家关于《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意见》相关规定一无所知。
  因此,作为基层教育的管理者,针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等还处于懵懂期,存在很大程度的模仿性、随意性,应采取以下策略。
  1.授之于渔。学校利用广播、墙报、手抄报、讲座等媒介,宣传科学上网常识,诸如网络交友忌透露真实姓名、学校名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关系自己安全的内容,忌浏览色情网站、阅读暴力资讯、沉迷网络游戏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要学会禁得住诱惑,及时广而告之社会中各类欺骗现象,如短信诈骗学生钱财、陌生人拐骗学生等侵袭校园的案例,提醒学生提高防范意识,使得学生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2.诱之于鱼。学科教师、班主任要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时科学地设计网络教学内容、网络社会实践探究活动、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等主题班会,在无形的境界中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在网络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3.施之于家。学校、班主任。依托学生群体广泛宣传《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意见》等法律法规,即使学生懂法知法,又促进家长学法守法,以至配合学校教育。
  
  课间事件面面观
  
  某初中,2008年4月,王某因与李某吃饭洗碗时发生摩擦,曾相互斗狠说要叫人干一场。当李某纠合校外马某殴打王某时,王某忍耐不住时拿出早就备好的刀子捅伤了校外人员马某。
  反思: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大多讲哥们义气,当触及法律时茫然不知。鉴于此,学校应实施“以生命教育为抓手,促和谐成长”的策略。
  1.坚持以学校为载体,开展警示教育。学校定期举行“服役人员现身说法”演讲会或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实录视频”警示教育片或法制讲座,使学生切身感触,明辨是非,进而懂法、敬法,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珍爱生命。
  2.固守“四个工程”校园文化策略。坚持“名生工程”,每学期张扬学校优秀学生事迹成果,为每位学生健康前行标立活生生的行为楷模,享受校园道德之美;坚持“名人传记工程”,每月开展一次古今中外名人事迹报告会,让学生根植做高尚人的意识,享受高雅之美;坚持“联欢工程”,间周一次开展学生联欢活动,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融洽同学情谊,享受友谊之美;坚持“珍爱生命工程”,围绕生命为话题,举行多样的主题班会,诸如开辩论会、情景剧表演等。
  3.推行“做有道德的人”引领策略。(1)开展和谐班级活动:即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礼仪谦让”“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诚信守纪”“养成好习惯,争做‘形象大使”’四个专项活动。首先学习相关专题的音像、文字资料,让学生知晓行为的准则;其次进行班级大讨论,用笔写出认识,鞭策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评比:每学期,评选一次“道德标兵”“文明礼仪标兵”“形象大使”等,并彰显其事迹,使学生有意识做“有道德的人”;每月举行一次“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懂得其对自己人生幸福的意义所在;每周一次“我的道德行为”自查自评和互查互评,时时提醒学生,及时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寝室事件面面观
  
  某校,2009年5月,高某在寝室突然呕吐不止,学校宿管员、值班教师及时送该生去医院救治,结果不幸死亡。事后经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此事是该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当天确属突发疾病。
  反思:案例中的事情,纯属突发事件,应该说学校处理及时、处置得当。但却提醒了学校管理者,应注意学生的日常管理,尝试“四制”策略,有效预防偶发事件。
  1.学校安全行为预警干预制。建立身体特质学生(诸如先天性心脏病、抑郁症等)档案,包括病况、家庭住址、应急联系电话、定期询问记录等;建立行为特异学生(诸如网迷、烟民、博友等)档案,违纪记载、不定期聊天记录等;建立安全排查档案,即针对学校的教学设施维护与保管、食品采购与保管、学生活动公共场所等涉及到安全隐患的内容,实行月查汇报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汇集相关人员采取整改,防患于未然。
  2.科任教师课堂教学询问制。课前候堂时,扫视教室学生到班情况。出现空位学生,询问班干部弄清该学生去向,如无法确定就第一时间通告班主任,防止偶发事情的产生;课堂教学中,如出现学生病态异常现象,及时安排医院就诊并告知家长,防止病情异化,同时利于与家长沟通。
  3.班主任学生管理日常制。每月不定期召开班委会、团支部会议,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学习状况、生活困难等生活细节,以便及时化解学生各种困惑或困难;定期利用早会,向学生念美文、时文,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要有“会当击水三千尺”的勇劲、“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胸襟等,或利用班团活动开展心理、理想、人生、感恩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渐成健康的人格。如此,把学生偶发事件的产生遏止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4.领导值日巡查责任制。学校领导值日当天做到“三巡查”:上午、下午首节课巡堂,防止教师空堂、学生缺堂,及时处理偶发事件;课间巡道,留意学生课间活动,便于解决突发安全事故;晚上巡寝,与值日班主任,关注学生就寝情况,防止偶发事件出现。
  校园内学生偶发意外事故,是每个人都无法预料的。但是只要我们的管理者、教师携手家长、社会,用心担起自己的责任,坚守法律的准则,势必会突破现实安全管理的瓶颈,使师生和谐快乐地生活在校园这一方净土。
其他文献
湖南省溆浦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养殖肉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殖当地特有肉鹅品种溆浦鹅,溆浦鹅也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少的财富。那么溆浦鹅的养殖究竟有何特别
“我们村有养蜂的传统,但一直是零星散养、粗放经营,收益状况不好且不稳定。2013年,迪庆州财政局和德钦县农业科学技术局将我们村作为试点,大力发展白茫雪山喜马拉雅蜂产业,
利用无人机结合热红外成像技术,对电力行业中发生频率较大的线路故障或装置故障应用红外诊断方法进行分辨。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巡检线路与故障部位识别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走进云南省泸西县白水镇无浪村委会致祥村田野黑山羊养殖场,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成片的梨树果园和生态休闲餐厅。这是养殖场还是生态休闲场所?“我们在梨树间套种紫花苜蓿、
远程医疗是通过现代化传输手段,实现不同地域的病人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实现实时、快速、无损地传输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超声、内窥镜、病理片等病历资料,利用高清音频、视
在云南省泸西县、弥勒市和丘北县三县市交界的崇山峻岭间,坐落着一座历史久远的古村落——泸西县永宁乡城子古村。近年来,这里合理利用古村资源,走上了合作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向小麦粉中添加马铃薯淀粉、绿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研究淀粉种类及添加比例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铃薯淀粉和绿豆淀粉,面团吸水率随添加量增大呈
深厚的历史积淀    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有很多,家长们关注的主要是成就标准,看它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看它培养出多少有成就的学生。但是一所学校要成为名校,还要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名校本身是一个有历史跨度的词语,它不是短短几年就能造就的。我们印象中的名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精神,有自己引以为豪的先辈。这些传统和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贯穿在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使得该学校在学生培养、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然而近年来,由于自杀、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一个个正值豆蔻年华鲜活的生命过早逝去,令人万分惋惜。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如何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织起一张细密牢固的生命“防护网”,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途径进行:    构网——领导重视,精心筹划    生命最为可贵,安全重于泰山,构建生命“防护网”,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学校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排查和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德育处、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