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择取2005.02-2015.02期间在我中心就诊治疗的130例疑似结核病患儿,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实施 ELISA 检测,并进行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简称PPD)检测,对比评估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ELISA 检测诊断的阳性率约为81.54%(53/65)明显高于PPD检测的43.08%(28/6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 检测诊断小儿结核病具有迅速、敏感性高等特点,是新兴的一种有效检测技术。在治疗结核感染的同时,还应联合至少一种抗痨药物。
  关键词:小儿;结核病;诊断;治疗
  小儿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一般不明显,该类疾病的诊断一直是儿科的重点难题。以往国外大部分研究显示[1],胃液标本直接检查病原菌的阳性率低于20%,并且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在50%以下,检验时间较长,没有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所以,临床不断探索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内科结核病的有效方法。同时,结核病的早期治疗也至关重要,目前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最新试验发现,联合用药能够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现择取2005.02-2015.02期间在我中心就诊治疗的130例疑似结核病患儿,进一步探析小儿内科结核病的最近诊断及治疗进展,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05.02-2015.02期间在我中心就诊治疗的130例疑似结核病患儿,包括72例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年龄范围0.2-14岁,平均年龄(5.89±2.01)岁。其中,有卡介苗(简称BCG)接种史者89例,BCG接种后疤痕阳性者82例,存在明确结核病接触史者25例,有既往结核病史者9例。
  1.2方法
  整理全部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同时实施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简称PPD)试验胸片检查等试验检查[2]。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液,采集量为2.0-8.0 ml,对外周血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出单个细胞。全部试验操作方法及程序严格按照使用指南完成,然后将结果应用上海科华ST-360型酶标仪,进行计数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X2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诊断情况
  本组130例疑似结核病患儿中,65例患儿确诊为结核病。其中,肺结核患儿2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17例,淋巴结结核患儿16例,粟粒性肺结核伴结核性脑膜炎患儿4例,骨关节结核患儿4例,结核性心包炎患儿2例。
  2.2 ELISA 检测与PPD检查比较
  ELISA 检查显示,阳性患儿53例,阴性患儿12例;PPD检查显示,阳性患儿28例,阴性患儿37例。由此可见,ELISA 检测诊断的阳性率约为81.54%明显高于PPD检测的43.0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阶段,结核病常规实验室检查手段的诊断阳性率不超过60%,细菌学检查
  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其具有敏感性较差、培养结果滞后、标本留取困难等诸多问题。而临床诊断标准是多种指标综合的结果,需要有效抗结核疗效支持临床诊断,对小儿内科结核病的诊断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敏感、准确的一种结核病诊断手段已经成为控制、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当务之急。ELISA 检测是由同位素免疫技术、荧光抗体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快速、特异、敏感同时具备自动化的高新现代技术[3]。ELISA 不会受到 BCG 接种及非结核杆菌等因素的影响,可获得更准确、客观的结果,诊断标准十分明了。本次试验可见,ELISA 检测诊断的阳性率约为81.54%明显高于PPD检测的43.08%,说明ELISA 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具有成本费用低、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简单快速等优点。
  抗痨治疗小儿结核病的目标为快速清除病变中的结核菌,以便阻断传染源,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有效清除机体中残余的结核病,避免疾病再次复发。目前抗痨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治疗的原则为及早、适宜、联合、规律、全程以及分段[4]。治疗期间必须防止耐药产生及药物的毒副作用。联合用药能够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药物的药效作用。所以,不但要消除结核感染,而且还应该至少加用一种抗痨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3.1常见结核病的治疗
  (1)肺结核:使用SM/EMB+RFP+INH联合用药,每天药用剂量为15.0 mg/kg,连续治疗9个月(SM治疗2个月),约有95.1%患儿可以治愈。通常临床治疗方案为SM+PZA+RFP+INH,治疗2个月后在应用RFP+INH治疗4个月,总疗程时间6个月。以往英国胸科学会已经将上述方案作为临床治疗的标准。(2)结核性脑膜炎:现阶段,一般应用PZA+RFP+INH+SM四联疗法,大部分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一些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可在此基础上结合PAS进行治疗,总疗程时间约为1年,将INH 作为主要药物,贯穿于整个疗程。药物停止使用的标准:患儿症状彻底消失,CSF全部恢复正常。在抗痨有效的基础上,可应用地塞米松静脉给药,每天药用剂量为0.35-0.50 mg/kg,7-14天后改用为强的松口服用药,药物剂量为1.0-2.0 mg/kg,连续治疗6-12周。(3)脑积水治疗:结核性脑病患儿常会并发脑积水,应及时进行控制,最常使用的为脱水剂联合激素治疗。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儿,还可选择侧脑室穿刺、分流术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取决于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应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避免误诊发生,有效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预后效果。
  3.2新的抗痨药物的研发及前景
  现阶段,已知喹诺酮类药物对结核菌的治疗效果较好,以往试验中对常规抗痨药物治疗没有效果的结核病患儿给予氧氟沙星治疗,同时观察氧氟沙星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结果发现氧氟沙星可作为临床抗结核治疗的新型药物选择。其他有研究价值的抗痨药物还包括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以及棒酸结合阿莫西林。通过甲硝唑体外实验也发现有抗休眠菌的作用。最新研究指出[5],如果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每周用药一次,一个疗程为4个月,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治愈患儿,控制感染的发展。
  总体来看,ELISA 检测诊断小儿结核病具有迅速、敏感性高、特异性较高等特点,是新兴的一种自动化的高新现代技术。在治疗结核感染的同时,还应联合至少一种抗痨药物。
  参考文献:
  [1]张廷梅,刘隆平,袁国琴,等.内科胸腔镜诊断治疗儿童结核性胸膜炎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2(12):251-252.
  [2]范联,曲珍华.小儿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20(3):519-520.
  [3]刘辉国,熊盛道,熊薇,等.聚合酶链反应法诊断结核病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2011,12(5):250-251.
  [4]黄书然.浅述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最新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380-381.
  [5]白洁.老年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J].当代医药论丛,2012,12(8):150-1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不适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做纤支镜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检查配合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检查配合中加用穴位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不适反映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检查后不适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能有效地减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不适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检查 穴位按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风湿液与莫比可合用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莫比可联合风湿液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莫比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具有胰岛素增敏效用,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生成。研究发现多种因素能够影响vaspin的表达,如性别、年龄、饮食、运动、药物及激素等。Vaspin与临床疾病亦有密切关系,在多种疾病中vaspin水平会发生改变。本综述主要阐述vaspin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Vaspin;脂肪因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进行异位胆囊切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00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46例异位胆囊切除案例,所有案例均通过腹腔镜下进行异位胆囊切除,分析其治疗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长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达到成功,手术时间为(87.4±14.3)min;术中出血量为41ml;住院时长为5d。结论:腹腔镜下异位胆囊切除可以保证手术效果,有效的控制手术时间、出血量,提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针灸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腰稚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VAS以及M-JOA分值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血糖水平、体质量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注射速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N)强化治疗,两组患者每日进行5次指尖血糖采集,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4月-2014年10月接诊治疗的400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0例患者,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将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20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8%,采用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食管疾病的种类和内镜下表现,分析内镜诊治对食管动力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4年期间经内镜诊治的200例食管动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例患者因异物摄入行紧急内镜诊治,195例患者行常规内镜诊治,对比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统计学处理。结果: 5例异物摄入患者经紧急内镜检查发现异物,其中4例顺利取出;195例常规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共131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脑炎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2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为纳洛酮注射液。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为80.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病毒脑炎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血压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