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资源整合的思考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nie123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2.0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优质资源的建设与整合是关键。各类资源分属于不同的平台,如何便捷地利用多平台资源是长期困惑一线教师的现实问题。不同平台间的优质资源如何整合问题成为制约网络学习空间深入普及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对资源整合问题进行追因,并思考在资源整合中应关注的问题,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  资源共享  基础教育  资源整合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a)-0051-03
  Though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Space Resources
  XU Fengting  CAO Weizhe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online learning space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urrent education information 2.0 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ts high-quality resources is the key. All kinds of resources belong to different platforms. How to use multi-platform resources conveniently is a real problem that has long puzzled frontline teachers. How to integrate high-quality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platform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depth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learning space. this paper tries to trace the problem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thinks about the issue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space resources.
  Key words: network learning space; Resource sharing; Basic educ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2.0建设成为近年来重点研究的主题。2018年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1]。要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离不开资源的支持。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发挥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主渠道的作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资源建设在近几十年间得到相关教育部门、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重视与支持,取得一定的成效,关于教与学资源总体上较为丰富。但各类资源分属于不同的平台,各平台资源的建设良莠不齐。不同平台间的优质资源如何整合问题成为制约网络学习空间深入普及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便捷地利用多平台资源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许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
  2  资源整合的现状
  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一直延续至今,其质量优劣与水平高低是网络学习空间持续推进的关键所在。当前网络学习空间包含平台众多,除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以外,还存在通过区域自建、学校自建、企业自建、校企合建等方式建設的平台。截至2020年7月,国家体系已接入上线平台169个,其中国家平台1个、省级平台29个、市级平台59个、区县级平台80个,数字教育资源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共85个学科、873个版本,总数近5 000万条[3]。从资源建设形式来看,主要包括自主建设型、共建共享型、共建众享型。从资源应用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各级各类平台资源看似“百花齐放”,实则资源的特色性不足,存在“资源孤岛”等状况。
  各区域或学校使用不同的平台,单一的平台资源兼容性不强,一线教师们总会不时地抱怨平台资源的问题。如某校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表示学校目前在使用该校自建的平台,很多资源呈现的类型较为单一,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满足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需求。又如某校初二语文教师使用的是依托于公司搭建的平台,学校购买相关的平台服务,该教师在使用该平台时表示平台资源类型较为丰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资源的科学性与适切性不足,资源服务对象较为大众化,较难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结合上述的现状分析,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问题。   2.1 资源较为分散,孤岛现象明显
  受资金来源、重视程度、师资力量等方面限制,不同区域或学校的平台资源相对独立,分布较为分散,总体不均衡。例如:部分学校所使用的平台建设有虚拟仿真、3D动画等多维的虚拟化资源;部分学校应用的平台资源仅是文本、图像、课件等单一类型资源;部分学校基于平台建设该校的校本资源和特色性资源。资源建设存在明显自产自销的状态,缺乏有效组织,相对封闭、孤立地开展资源建设与应用[4]。存在个别类型资源建设不足、同一内容重复建设、各平台资源自成体系等情况。
  2.2 资源属性信息不全,应用目标不清
  各类型资源属性标识不明确,分类形式与标准不一致,资源所属的具体的学科、年级、内容与类型等方面的信息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检索、筛选、应用资源的动力与效率。部分资源仅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表面数量丰富,实则质量参差不齐[5]。此外,资源所属学科资源分布不均衡,传统意义上的“主科”,如语文、英语、数理化、政史地等科目资源相对丰富,而艺术类、体育类学科资源占比相对偏低,较难实现平台资源的一体化、系统化发展。
  2.3 资源整合方式单一,检索与应用的便捷性较低
  目前,网络学习空间资源放置和存储大部分以上传、导入、粘贴或站内外链接等方式进行。但不用平台资源的整合方式多为简单的累加,未经过一定的审核与评价,资源之间的水平层次不一,使用主体在检索和筛选资源需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此外,部分平台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接口,外部资源难以兼容,无法便捷地应用资源,造成部分资源的流转范围狭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效率不高。
  3  资源整合问题追因
  3.1 缺乏顶层设计
  由于资源整合涉及的因素较多,缺乏完整的、有指导性的顶层设计方案是当前资源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平台资源整合缺乏相应的政策驱动与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建设平台资源的规则与标准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源整合的发展。不同区域或学校内部未针对资源整合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此外,资源整合推进需要一定的周期,花费一定的成本,不同学科及学段的组织协调等系列客观因素的限制,资源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管理。
  3.2 缺少整合技术
  科学的整合技术是实现资源整合的重要保障。当前有部分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嵌入,但缺乏相应的资源整合技术,限制了跨平台资源整合的发展。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资源整合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如借助于大数据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推广[6]。通过技术的支持可将师生的實际需求作为资源嵌入与整合的切入点,把不同平台中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等方面资源进行汇聚,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分类整合。
  3.3 优质资源不足
  当前各空间的资源数量高、类型多,但资源的质量待优化,特色性资源、个性化资源等优质资源不足。一方面,空间资源更新速度缓慢,难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师教学经验及优质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部分资源未经过检查与评价,资源冗余度高、针对性不强、利用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创性资源、生成性资源、交互性资源等优质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此外,由于区域间、校际间的优质资源流通不畅,资源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的水平不一,导致同一内容重复开发,资源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在资源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资源整合中应关注的问题
  “整合”一词在汉语中被定义为:将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以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整体。资源整合并非简单地组合,是将现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资源利用效果的最大化。网络学习空间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渠道,将各级各类平台资源进行整合是大势所趋。当然,跨平台资源整合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解决,涉及到多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需要一个持续动态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4.1 明确资源整合目标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资源整合的方向需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网络学习空间各平台资源进行整合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各级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有序的组织、重组和管理等,实现区域间、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满足使用主体的需求,缩短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差距[7]。在对各平台资源现状包括数量、学科、内容、类型等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平台资源的实际情况,明确资源整合的最终水平或程度,以及最终需达成的预期目标。
  4.2 建立资源整合制度
  资源整合需保证内容的典型和精练,避免过分追求资源数量。需建立优质资源的认证制度,制定优质资源标准,对各平台上的优质资源进行审查认证,提高资源准入门槛,确保为师生提供高质的学习资源。一方面,对资源的输入与输出、加工与创新等流程进行严格把控,鼓励各学科专家、骨干教师积极加入资源建设与审核队伍中,提高资源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定期对空间资源进行检查,清理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的资源,将检查结果作为资源调整的依据,确保优质资源的供给有效。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鼓励一线教师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提高空间的资源利用率。
  4.3 采用多样整合方式
  资源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重视整合的形式和方法。按照资源整合面向的对象进行划分,分为面向资源属性本身、面向不同的使用主体等整合方式。面向资源属性本身主要是通过收集、分析、加工、整理和归纳等途径使得资源能够以一定的规则、主题和特征进行集合,可根据资源属性如学科分类、呈现类型、主题内容等进行分层整合,以便使用主体能够快捷地找到所需资源,提高资源检索的精准度。面向使用主体本身主要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进行不同层次资源的整合,为应用资源主体提供个性化的需求与服务。通过多样化的资源整合方式来促进优质资源的协调运转,使原本分散的资源转向一体化整合形态。   4.4 开展资源动态管理
  为保证优质资源整合的长效发展,还需进行动态化的资源管理。及时发现优质资源,进行有序的收集、组织、归类与整合,并对已有资源进行更新或迭代。此外,在推進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当鼓励使用主体在应用资源后进行定期反思总结,并根据使用主体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与所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或完善,优化资源整合体系,促进资源系统化的构建,确保资源整合效率。
  5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2.0工作的有序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种学习场所,只有资源的质与量能够有效供给,才能真正满足师生在传统课堂中无法达成的学习需求,而对不同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能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降低资源冗余度,减少资源建设的成本,发挥资源的最优效益,最大化满足一线教师的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25).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 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2019-01-16).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901/t20190124_367996.html.
  [3]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753号建议的答复[EB/OL].(2020-11-02).https://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kjs/202011/t20201102_497845.html.
  [4] 孙田琳子,石福新,王子权,等.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20(6):130-146.
  [5] 王十一.信息化时代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5):10-15.
  [6] 陈海军.从数字转化到大数据管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6):22-26.
  [7] 崔有波.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其他文献
核电产业是一个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具有较强外部性和公益性的特殊产业,因而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产业。为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为核事业的安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展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是核事业发展和辐射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石岛湾核电厂址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督性监测系统")能实时在线连续监测核电厂周围辐射环境水平,半定量分析γ核素,辐射监测能力满足"国核安函[2014]49号"、《辐射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中,只有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n正处于技术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教学又是培养学生技
摘 要:在我国信息时代到来时,信息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国社会已经逐渐朝着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而发展,在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中,需要融入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给实际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还有助于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力度,从而使得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4-5042-0156  摘 要:地面排矸带式输送机的驱动电机是煤矿地面生产系统中较大的电力负荷,负荷级别较高。为实现安全可靠供电,兼顾节能要求,电气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供配电系统形式、配电室的选址及平面布置等,使设备运行在经济状态,并做好防雷和接地等安全措施。现以一个设计实例为参考,探讨地面排矸带式输送机的电气设计思路和采取的有效措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主要的方向,培n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终的目的。为此,教师要研究教法,运用科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不再满足于国内需求,高素质的国际型艺术人才是各类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高职学生必须适应网络化智能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个体终身发展基础,才能保障自身在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博得一席之地。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师所重视的问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培养不仅关乎于学生是否发挥主体作用,是否实现自主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的组织与日常维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建设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班级是学生的n学习场所,应该时刻充满正能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教师
摘 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席卷全球,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压力,均要求加快新工科专业建设进程。作为新工科建设中一项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关键性工作,突破新工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现实困境,探寻新工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显得尤为迫切与需要。该文以哈尔滨华德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为基础,深入研究和探索机器人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师
绘本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绘本教学在美术课堂中也发挥着不n可忽视的教学优势,小学美术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3-5042-2206  摘 要:某发电公司660 MW汽轮发电机组三抽温度随着机组启停逐步升高,最高达到508 ℃,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该文主要从机组结构出发,对三抽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临时运行措施,保证运行期间机组的安全性,同时结合高中压缸检修时,对缺陷进行了处理,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保证了机组的经济性。该问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