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与60例健康者( 对照组)的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根据不同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各组间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逐渐升高,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0.469,P<0.001);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总胆汁酸越高。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胆汁酸(TBA)
  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致病因子反复或持续作用下,肝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形成纤维隔,最终分割、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代之以硬化性结节或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病理性改变[1]。临床上早期因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多钟并发症。我院消化科从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155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血清总胆汁酸(TBA)及常规肝功检测,以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判定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1)肝硬化组
  收集我院消化科从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155例,其中男94例,女61例;年龄为18~81岁,平均年龄(54.95±13.31)岁。按照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储备分级标准,A级45例,B级72例,C级38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排除原发性心肺及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肠道疾病及内分泌疾病。肝硬化各级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P>0.05)。
  2)对照组
  对照组60例, 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判为健康的60位成人,男30例,女30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0.23±12.72)岁,排除肝脏及胆囊疾病。肝硬化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血标本, 送本院检验中心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定。检测血清总胆汁酸, 同时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项目。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l1.5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均为偏态分布,用(M±Q)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用等级相关分析分析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秩和检验三个样本两两比较时,调整检验水准为α?=0.0167。
  2 结果
  2.1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血清TBA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肝硬化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40.8±64.0μmol/L高于对照组的9.8±3.4μ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如表2所示,肝硬化各組间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逐渐升高,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0.469,P<0.001);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总胆汁酸越高。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总胆汁酸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逐渐升高,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Caectecker等[2]报道相一致。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肝硬化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阳性率达78.7%,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并有A-B-C逐级升高趋势,在C级达到100%。机理可能是:肝脏是合成、并从门静脉摄取胆汁酸的唯一场所,其代谢具有与胆红素代谢相类似的“肠-肝循环”生物模式。胆汁酸进入肠腔后绝大部分在回肠和结肠被重吸收并进入门静脉。70%~90%在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重吸收[3]。因此,血清中仅存在极微量的胆汁酸。而肝硬化患者,一方面,由于肝内炎症、肝细胞变性坏死致肝功能降低使肝脏对胆汁酸的摄取、清除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肝硬化时,由于门-体静脉分流,门静脉中的胆汁酸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清总胆汁酸增加。胆汁酸肠肝循环时肝摄取及清除胆汁酸的能力下降,表现为外周血总胆汁酸水平呈显著增高,其中肝细胞摄取的总胆汁酸减少是肝脏疾病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主要原因[4]。但也可能存在肝内胆-血屏障结构的损害,即通过肝内毛细胆管与小血管的病理解剖学改变而影响胆汁酸排出致使总胆汁酸明显升高。所以血清胆汁酸水平与肝胆疾病密切相关。血清总胆汁酸是唯一可综合反映肝实质损伤、肝脏排泄功能和门静脉分流三方面的肝功能指标[5]。有文献报道,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且其血清水平与肝脏的病变程度相一致[5]。血清胆汁酸水平,特别是其中的鹅去氧胆酸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并可作为能否行肝移植的重要参考指标。胆汁酸还可作为肝脏手术前后肝功能评估的简单可靠指标[6]。
  因此,检测患者血清TBA能敏感地反映其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 为我们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测定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总胆汁酸与总胆红素、白蛋白一样可作为临床上进一步评价肝硬化分级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李绍白主编.肝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822、849、1010-1011.
  [2] Freeman RB,Wiensner RH ,Harper A,et a1.Liver Transplantation,2002;8:851-858.
  [3] Paolicchi A,Tongiani R,Tonarelli P,et al.Gamma-Glutam transpeptidase- 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 in islated hepatocyt and HepG2 hepatoma cells.Free Radie Biol med. 1997,22:853-860.
  [4] 王功遂,刘梅华,姜湘宁等.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2):120-122.
  [5] DE,Almeida JM,Leite-Mor MM,Parise ER.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e acid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in the functional staging.Arq Gastroenteral,1998,35(2):81-88.
  [6] Kurumiya Yasuhiro,Nagino Masato,Nozawa Katsura,et al.Bilary bile acid concentration is a simple and reliable indicator for liver function after hepatobiliary resection for biliary cancer.Surgery,2003,133(5):512-520.
其他文献
【关键词】膀胱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2-02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面
【摘要】目的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观察美沙酮脱毒期间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成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海洛因依赖的100例住院患者,分别检测他们住院时、应用美沙酮脱毒第4天的血压,并仔细地分析这两者的结果。结果这些患者在住院时与应用美沙酮脱毒第4天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本院收治的这100例海洛因依赖的住院患者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和战略基础是农村人才培养,成人教育要在西部农村人才培养中担负历史重任必须做到提高认识,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调整办学思路,改革专业设置;整合教育资
【摘 要】目的:研究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营养不良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肺康复治疗组。观察上述三组治疗方法对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影响。结果:治疗16周后,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的肺功能和6MWT较营养支持治疗组及肺康复治疗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 要】目的:了解青霉素假阳性的原因,提出对策,做为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需要做青霉素皮试的150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5例是假阳性。结果:这25例假阳性是由于药物本身原因,操作不当和消毒液等因素所致。结论:临床护士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尽量排除导致假阳性的人为因素,才能降低假阳性率。  【关键词】青霉素;假阳性;原因;对策  青霉素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
【摘 要】卡马西平是一种常见而又典型的抗癫痫药。已证实卡马西平对全身多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应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从卡马西平对皮肤结缔组织、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影响,以及致畸、加重癫痫发作等方面,就其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关键词】卡马西平;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癫痫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
【摘 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中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抽取我院站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10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50例患者,35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15例病情恶化,经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护理成功
临床上,人们经常遇到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的病例,深感十分棘手,两病往往互为恶性循环,造成许多治疗矛盾,处理起来相当困难.
[目的]为了解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在各行业中的感染情况,探讨HBsAg血凝滴度与HBeAg检出相关性.[方法]近几年工矿企业职工健康检查中HBsAg阳性的520例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
【關键词】髙颈段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髙颈段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现为后枕部头疼、颈部及肩背部疼痛,临床发病率低、常规头CT扫描不能发现出血、腰穿脑脊液为血性是颈段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因常无肢体功能障碍而不被患者及家属重视,以致不配合治疗,过早活动、用力排便、喷嚏、剧烈咳嗽、血压过高可以诱发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故能确认,合理护理对高颈段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1 我科201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