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告诉我,谁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这是童话中邪恶女王扔给魔镜的著名问句。但假如把这个问题拎到现实中来,瞬间就变得难以应付。且不提瘦小精悍的赵飞燕和肥而不腻的杨贵妃了,光这百年之间,美的标准就像嫩绿的春韭一般,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先让我们放眼世界。假如穿越回20世纪初,你会看到满街尽是淑女。她们面孔精致小巧,身材圆润柔软,紧身衣将胸部高高托起,收腹勒腰变成婀娜的“S”形。她们不需要太多知识,但“蜂腰”是社交必备的硬通货,舞蹈是吸引眼球的必杀技。20世纪20年代,又刮起现代风。直线身材替代了“S”形,扁平胸部,纤细腰肢,再配以直筒裤,冰冷、单纯的女郎劈面而来。当然,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裤装的另一大好处显露出来,就是方便奔波与逃命。
20世纪40年代,时装在巴黎怒放出奢华的花朵。50年代《花花公子》、玛丽莲·梦露掀起性感狂潮。60年代有了波普艺术,俗成为一种时尚,迷你裙、热裤、金属、塑料全部穿上身。70年代是嬉皮士、朋克的天下,穿得太正常都不好意思见人。80年代女人打上领结,与男人平起平坐,职场女性大行其道。90年代缺陷是一种美,酷成为女人的口头禅。而步入21世纪之后,真材实料受人推崇,即便美若天仙,一旦被打假,瞬间便遭人唾弃。
再让我们看回中国。晚清与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让人们怀念,所以至今仍有民国范儿时不时冒泡。20世纪初,大家闺秀一如张爱玲所说“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她们喜欢身穿百褶长裙,喇叭管袖子下露出一截玉腕,再烫发加高跟皮鞋,现代得不伦不类。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的兴起,为女人们提供了展示身体线条的良机,而且身穿连体泳装的女郎也开始上镜。随着战争的开始,时尚的圈子缩小到上海等极少城市,全盘西化已不可避免。20世纪80年代后,国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世界潮流迅速学习一遍,而后便融入了世界潮流。
美的万花筒飞速旋转,追逐潮流是女人的本性。所以,女人身上也聚集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它映照和投射在女人的眼神、表情、妆容、衣着、言谈和举止里。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了女人的美,也就读懂了一个时代。
当然,当绝大多数女人挟裹于时代审美标准之中时,也有人不为所动,引领潮流。比如,美丽的那不勒斯人索菲亚·罗兰。她16岁刚出道时,王牌电影制片人、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卡洛·庞蒂曾建议她整容,把鼻子削短一点,把臀部缩减一点。而索菲亚·罗兰断然拒绝,她表示宁可放弃角色,也要保留本色。“那是我独有的鼻子,我独特的符号。”她说。如今看来,如果当时她照做了,那么将成为一个完美而平庸的明星,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本色演员。
还有民国奇女子吕碧城,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主笔《大公报》,人称“中国第一位女编辑”,词作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她从不随波逐流,她自己就活成了潮流,也超越了时光。对她,也只有那句“美人如玉剑如虹”可堪比拟。
所以,女人的美终究不是流水线可以复制的产品,标准化向来是个伪命题。美是性情、气质、心灵、思想和行动的外化,就像明珠的光泽终究源于自身修炼与岁月的打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先让我们放眼世界。假如穿越回20世纪初,你会看到满街尽是淑女。她们面孔精致小巧,身材圆润柔软,紧身衣将胸部高高托起,收腹勒腰变成婀娜的“S”形。她们不需要太多知识,但“蜂腰”是社交必备的硬通货,舞蹈是吸引眼球的必杀技。20世纪20年代,又刮起现代风。直线身材替代了“S”形,扁平胸部,纤细腰肢,再配以直筒裤,冰冷、单纯的女郎劈面而来。当然,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裤装的另一大好处显露出来,就是方便奔波与逃命。
20世纪40年代,时装在巴黎怒放出奢华的花朵。50年代《花花公子》、玛丽莲·梦露掀起性感狂潮。60年代有了波普艺术,俗成为一种时尚,迷你裙、热裤、金属、塑料全部穿上身。70年代是嬉皮士、朋克的天下,穿得太正常都不好意思见人。80年代女人打上领结,与男人平起平坐,职场女性大行其道。90年代缺陷是一种美,酷成为女人的口头禅。而步入21世纪之后,真材实料受人推崇,即便美若天仙,一旦被打假,瞬间便遭人唾弃。
再让我们看回中国。晚清与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让人们怀念,所以至今仍有民国范儿时不时冒泡。20世纪初,大家闺秀一如张爱玲所说“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她们喜欢身穿百褶长裙,喇叭管袖子下露出一截玉腕,再烫发加高跟皮鞋,现代得不伦不类。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的兴起,为女人们提供了展示身体线条的良机,而且身穿连体泳装的女郎也开始上镜。随着战争的开始,时尚的圈子缩小到上海等极少城市,全盘西化已不可避免。20世纪80年代后,国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世界潮流迅速学习一遍,而后便融入了世界潮流。
美的万花筒飞速旋转,追逐潮流是女人的本性。所以,女人身上也聚集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它映照和投射在女人的眼神、表情、妆容、衣着、言谈和举止里。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了女人的美,也就读懂了一个时代。
当然,当绝大多数女人挟裹于时代审美标准之中时,也有人不为所动,引领潮流。比如,美丽的那不勒斯人索菲亚·罗兰。她16岁刚出道时,王牌电影制片人、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卡洛·庞蒂曾建议她整容,把鼻子削短一点,把臀部缩减一点。而索菲亚·罗兰断然拒绝,她表示宁可放弃角色,也要保留本色。“那是我独有的鼻子,我独特的符号。”她说。如今看来,如果当时她照做了,那么将成为一个完美而平庸的明星,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本色演员。
还有民国奇女子吕碧城,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主笔《大公报》,人称“中国第一位女编辑”,词作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她从不随波逐流,她自己就活成了潮流,也超越了时光。对她,也只有那句“美人如玉剑如虹”可堪比拟。
所以,女人的美终究不是流水线可以复制的产品,标准化向来是个伪命题。美是性情、气质、心灵、思想和行动的外化,就像明珠的光泽终究源于自身修炼与岁月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