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地理主要就是围绕“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和变化,像产业活动、产业转移和环境问题等都与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口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诸多问题的核心问题。本节内容就是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因此本节内容以温州为案例展开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对现象、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深层次的认识,像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上很多学生存在偏差,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上也较为片面。另外高一学生普遍比较缺乏区域地理知识,所以对人口迁移的具体空间流动情况大多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挥其主动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内化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三、课后反思:
  
  1、整堂课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课前视情况组织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另外在分组探究的操作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活动时间的把握,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小组间、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和评价,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及时调整原先的预案,抓住一些课堂小细节展开难点、易错点的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例如在人口迁移概念的教学上,我先组织学生判断五组人口空间流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必须要把握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像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人口迁移概念这个难点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口迁移,更好的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3、在 “举例说明温州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的原因” 活动中,小组学生的发言所举例子有个别是属于人口流动而并非人口迁移的,在课堂上我是在学生回答结束后就给予指正的,实践下来觉得这样操作:一、常会打断学生的发言;二、影响学生发言积极性。但是不这么做又觉得没有及时指出学生回答的不妥之处,最后总结的时候有所遗漏让学生误以为错误的例子是人口迁移。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但同时作为教师在有些知识点的教学上又必须要有鲜明的观点,对学生回答的正误要有明确的态度,所以笔者认为在这个地方的教学处理上值得老师研究和琢磨。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概括孔子的教育理念:  (一)、有教无类: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区分类别,不分贫富、不分高低,一律平等。一、这意味着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二、这意味着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于学习要永不满足,努力学习,决不言弃;教育他人要永不疲倦,认真施教,情绪饱满。  (三)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可能走上这样的歧途,批评学生多于赞美学生,尤其面对学习成绩差或品行比较差的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事倍功半,不仅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而且最后对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陷入困境,不如反过头来,多多赞美学生,用一些巧妙的技巧让学生从赞美中获得力量。    1.赞美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渴望被肯定是人的自我尊重的需要。
期刊
摘要新的世纪需要全方位的人才,学校美育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方式,在素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而语文课本里面包含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典范作品即是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本文试从识丑、辨丑、审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把握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丑角”形象。充分挖掘教材中文学作品的“丑角”形象所具有的艺术美,充分发挥其审美功用,以达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之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材 “丑角”形象 识丑 辨丑 审美    新
期刊
内容提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就是要让课堂为学生提供一种“家”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片自由安全的天空,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徜徉,使他们的心灵自在地舒展,生命自由地生长。  关 键 词:自由安全 个性 放飞 自我的心灵  所谓“家”,是我们累了、倦了时的一个避风港,是包容我们所有喜怒哀乐的温暖的小巢,更是我们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曾记得匈牙利的作家阿格妮丝 赫勒在《日常生活》一书中这样表述
期刊
内容提要:班主任工作虽千头万绪,但仍有规律可循,如果我们能整体优化班集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优化一个班级呢?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设定目标管理,是优化班集体的前提;二、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是优化班集体的关键;三、“爱”“帮带转差”是实现整体优化的保证。  关键词: 优化、 班集体、凝聚力 、荣誉感、团结和谐、奋发上进     虽说教了十几年的书也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可在职高当班主任,
期刊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甚至很枯燥,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
期刊
打开QQ,看到一个学生的留言:  “老师,当你看到一个女孩子拿着刀子,想划向手腕,你会想到这会是一个曾经多么活泼可爱开朗的阳光女孩做的吗?没错,这就是现在的我﹋﹋我真的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心中的希望不再燃起,心灵黑暗一片,任何人或事都无法让我心中再灿烂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身为借读生的我是那么恐惧学校,害怕老师和同学﹋﹋为什么?是什么让我可以不惜一切的寻求死亡,思索怎样才能平静的死去?现在我讨厌别人的
期刊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它不是一种随意的、随机的行为,对教学进行设计确实是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教学又应该是开放的、富有生命气息的。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肯定会有许多预设以外的东西,过于严谨的执行程序化的教学环节,往往会损害教学的互动,扼杀学生的天性。学生的自由思维使得课堂中意外生成的资源非常充足,但是,这些资源又是稍纵即逝的,要靠教师及时把握
期刊
摘要: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汉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它是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从内隐学习理论的特征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施语文内隐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构建学习环境,扩展阅读视野,落实语感培养,注重人文熏陶。  关键词:内隐学习;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内隐学习这一概念最早
期刊
摘要: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是许多运动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运动实践证明,正确的力量训练是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和保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针对不同成绩的运动员应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尤其是运动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员,更要注意个人的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从而使身体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与运动成绩相符的身体条件。  关键词: 铅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