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偏远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技术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在偏远地区开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們也必须认识到在面临较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偏远地区应从当地社会需求出发,分层次分方向地灵活设置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事件能力,这样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也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偏远地区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国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偏远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偏远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1、教育技术学专业面临的机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8-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数据以及麦可思的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教育技术学还是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本科专业之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学习范围很广,毕业生就业范围广、途径多,可以担任高校教育技术教师;远程教育、校同网的开发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和维护等地。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偏远地区亦是如此。
  2、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对本专业存在疑惑。如,“我们专业学习课程广而泛泛,毕业以后能干什么?”、“在学校里没有相应的学科与我们专业对口,公务员也没有专门限制我们这个专业的,我们该怎么办?”等等。
  其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交叉、边缘学科,大多数教师是从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聘来的教师,师资力量不够稳定,专业性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教育技术的核心理念的运用未必恰当。
  最后,良好就业率的背后应看到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并不理想。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机会,这也是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小学并没有与专业对口的课程,并且受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根据学校情况任教其他学科。而在高校工作的硕博研究生,专门从事教学的也并不多,使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未能良好发挥其专业知识,造成工作压力较大。
  2、偏远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专业发展不仅要依靠专业本身的建设,更需要社会对其毕业生能力的肯定。因此,只有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才能发展的更好。本文认为,偏远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培养方向不明确、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社会需求就意味着必须对课程进行调整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这些调整要与时俱进,如此才能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二、偏远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对策分析
  1、根据社会需求分方向培养。目前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一般都是师范院校,主要培养师范类毕业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技术和理念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各行各业对新知识高效学习和利用的需求也正逐步扩大,因此需要相关人才帮助他们提高新知识的学习效率。而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正是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员无疑可以为他们提供优质地服务。尽管目前教育技术学的方向主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但本专业有基础、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总体应分为师范类、非师范类。
  2、分层次、分方向设置课程。由于社会对专业培养需求方向及对各层次人才的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课程设置应根据现实情况在理论和技术上有所侧重,但绝不能顾此失彼。本文认为专科和本科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实际的具体的实践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此外拥有较强的技术基础能为毕业生在较高层次继续深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在这两个层次宜助理加强诸如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站建设等一系列的技术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阶段则需提升学生的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能力,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能在技术的支撑下更快地进入验证及应用阶段,不仅能提升理论的应用水平,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3、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系统地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实战为手段,以用户体验和用户评价为标准进行分阶段地系统地教学才能真正地坐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其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为学生日后能快速适应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偏远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但只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分层次分方向合理灵活地设置课程,满足社会需求,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能進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那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必然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其他文献
固定导叶、活动导叶作为静止部件,是反击式水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与座环联合支承机组重量、控制机组流量/出力及为转轮提供速度矩的重要作用.在实际设计中,通常有兼顾不
贯流式水轮机适用于低水头水力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贯流式水轮机特殊的轴系结构形式,实现贯流式水轮机的高精度模型测试的难度更大.本文介绍了中国水利
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规划建设的又一座巨型电站,其水轮机运行特点是水头变幅大、低水头多出力,且需要参与调峰运行,给水轮机水力设计带来难度.本文通过回顾哈电在乌东德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拟采用16台1000MW水轮发电机组,左、右岸地下厂房各布置8台.机组单机容量巨大且设计制造难度大,相应的辅助设备也较大;机组台数多,电站工程规模大,同时辅助设备
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水泵水轮机模型的转轮进行了优化,并对全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水泵工况下优化前后导叶叶栅中的流动情况以及各个过流部件的水力损失.结
<正>古代突厥文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公元522—744年)和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以及高昌回鹘王国(840年以后)使用的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此外,这种文字也曾为古代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使用过。 古代突厥文还有其它的名称。从外形上来看,它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所以有人称它为古代突厥如尼文;从这种文字的发现地来看,因其主要碑文发现于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鄂尔浑文、叶尼塞文、鄂尔浑
为了研究潮汐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水力性能,本文参考江厦潮汐电站的流道尺寸,并参照常规灯泡贯流武水轮机结构设计,初步得到双向灯泡贯流式水轮机模型.本文主要针对正反向水轮
高性能混流式水轮机的各主要过流部件应该具有较少的水力损失,为了获得混流式水轮机各主要过流部件的水力损失随机组应用水头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4
本文通过分析水泵和水轮机在功率及效率方面的区别,论述了水泵比转速和水轮机比转速的差别,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部分错误做法.在分析水泵各参数在自变量、因变量方面和水轮机的
会议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加工哈氏合金试样并进行后处理,分别分析了沉积态、热处理态、热处理+热等静压态试样的宏观/微观组织特征,并测试了室温/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沉积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