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的加强免疫原性与安全性。

方法

分别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市招募曾有8月龄和18月龄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免疫史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5、6岁组,进行MMR疫苗加强免疫研究。接种MMR疫苗前与接种后35~42 d各采集血标本3 ml。在研究期间,主动监测疫苗接种后30 min、1 d、2 d、3 d、4~12 d,以及13~42 d的不良事件。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研究组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共500名完成免后采血儿童纳入免疫原性分析,535名儿童纳入安全性分析。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轻度不良事件最多。局部与全身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0.00%。局部不良事件的症状以接种部位发红为主,全身不良事件以发热症状为主,其次为咳嗽、皮疹、流涕等。在4~6岁进行1剂MMR疫苗加强免疫后,麻疹抗体、腮腺炎抗体与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9%以上,3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仅腮腺炎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麻疹与风疹抗体相关结果均无差异。免前阴性者的麻疹、腮腺炎及风疹抗体GMC均低于免前阳性者。

结论

在4~6岁儿童中进行MMR疫苗的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在4~6岁之间的加强免疫效果相近。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出现后已进入全球大流行,自2020年末SARS-CoV-2疫苗(新冠疫苗)接种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受其基础感染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及慢性炎症,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时机均需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来确定。本专家建议对HIV感染者新冠疫苗的接种提供具体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传染病。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协和医疗队)在武汉抗疫工作中,注重对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人文关怀,具体措施包括:(1)发展叙事能力,充分理解疾病给患者家庭带来的痛苦;(2)提升医患沟通的人文内涵;(3)尊重患者感受,注意维护患者人格尊严;(4)通过沟通、共情、反思等方法实施医患共同决策。协和医疗队的经验表明,人文关怀在救
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BMI<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ESP阻滞+全麻组(ESP+GA组)和全麻组(GA组)。ESP+GA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ESP阻滞。神经阻滞20 min后采用针刺法判断神经阻滞成功后行麻醉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