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蛛网膜囊肿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是脑实质外囊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较低,囊内出血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有报道,但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少见 ,现将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2岁,散打训练中头部轻微外伤剧烈头痛后逐渐昏迷30分钟入院。查体:深昏迷,GCS评分4分。左瞳孔直径约4.0mm,右瞳孔直径约2.0mm,光反射均消失。肢体肌张力增高,双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①左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②左颞部蛛网膜囊肿。入院后急给予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左瞳孔直径约3.0mm,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左颞骨局部变薄,下方脑膜膨起,大小约2.0cm×2.0cm×1.0cm,打开硬膜见血肿呈淡血性液,位于囊肿周围,量约70ml,血肿清除后见囊肿破裂且见囊内有血性液溢出和少许凝血块,切除囊壁止血后关颅。手术顺利,术后2天病人清醒,出现运动性、命名性失语及右侧肢体轻瘫,治疗4周痊愈出院。
  
  讨 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是脑实质外囊性占位性病变,属良性而非肿瘤性质,儿童多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称先天性IAC,最常见的是胚胎发育异常,是蛛网膜分裂和(或)蛛网膜复制的结果;继发性又称假性IAC,是由于脑外伤、颅内感染、脑出血后等引起蛛网膜下腔炎症反应,脑脊液病理性积聚所致[1]。IAC的发病率约占颅内占位性病變的1%[2]。其CT表现可有局部颅骨变薄,脑外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囊肿周围无水肿,CT值与脑脊液相似。IAC破裂出血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报道较多[3],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少见。本例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局部颅骨变薄及脑膜有膨起现象证实囊肿相对较大,比赛中情绪激动,脑血流量增加,囊肿内压升高导致囊肿破裂、出血;②少年IAC患者容易出现自发的,或在轻微头部外伤后出现囊内硬膜下出血[1],该患者长期从事散打训练,头部轻微外伤后出现囊内硬膜下出血,多次累积损伤后血肿逐渐增大、破裂。该患者术后清醒后发现言语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考虑为血肿压迫功能区所致,由于血肿清除及时,解除脑受压,再加上青少年神经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组织的代偿能力优于成人,恢复较快。
  
  参考文献
  1 陈东亮,彭涛,谢庆海,等.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微创手术治疗.医学文选,2005,24(4):502-503
  2 周良辅,主编.现代神经外科学.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952-954
  3 程玉,钟震宇,王宝山.慢性硬膜下血肿.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9,33(6):505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幼儿急疹 早期诊断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    本组2004年8月~2006年8月76例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4~13个月,其中6~10个月64例。全部病例起病急骤,均有发热,体温38.6~39℃8例,39~41℃68例。发热持续天数4天10例,生后属首次发热64例(84%)。发热3~5天体温骤降64例,逐渐下降12例。伴腹泻34例,伴流涕18例,伴咳嗽8例,惊厥2例。咽部充血38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疏肝散结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疏肝散结方,对照组16例口服乳康片。两组均以1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25%,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散结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疏肝散结方 乳腺纤维囊性病    资料与方
期刊
关键词 加味易黄汤 黄带过多 治疗    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0年以来,共150例黄带过多患者,年龄20~50岁100例;50~60岁40例,60岁以上10例。坚持治疗者50例。  程度的划分:根据黄带的色、量及有无伴随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颜色淡黄、质清、略有臭味;②中度:色较深、质黏稠、伴臭味及下腹部坠胀轻微疼痛;③重度:量、色如脓样甚至可呈黄绿色,且有明显的臭味及下腹部
期刊
关键词 Fisher综合征 眼内肌麻痹    病历摘要    例1:患者,女,48岁,于6月10日出现咽痛、流涕、头痛头昏,体温略高,抗炎治疗后好转,6月17日出现复视,视物模糊,发音呈鼻音,双侧咀嚼困难,6月20日出现双眼睑下垂,双眼球固定正中位,复视消失,头晕如坐船感,头胀。查体:血压140/80mmHg,神清,构音障碍,双眼睑下垂,双瞳等大同圆,直径约4.0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固定,余
期刊
患者,男,汉族,65岁,退休工人,2006年10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主诉:阵发性气由少腹上冲胸咽而痛5日,加重3日。自诉:1周前因感冒到私人诊所就诊,接受大剂量青霉素静滴(每次1440万U,日1次),静滴2日后,自感一股冷气由少腹上冲到胸咽,发作无定时,近日加剧,痛苦异常。口服藿香正气胶囊,肌注654-2针剂无效。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语言声低,面色苍白,乏力不思饮食,自觉腹中冷气上冲胸咽,频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本组8例患儿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1 6岁,平均年龄9.6岁;病程最长1 3年,最短3年;症状轻者遗尿每周2次,重者每夜3次以上,甚至白天在课间遗尿3~4次。伴随症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易感冒,咳嗽、汗多、手足不温等肺脾肾虚之征象。舌淡、苔薄、脉细弱。  温针灸:①取穴: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温溜。②操作:常规消毒,取一次性直径为0.35mm,长70~80m
期刊
摘 要 周围性面瘫属祖国医学“真中风”[1]、“口眼歪斜”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病毒感染而引起,是颜面神经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2]。1980年10月~2005年10月,应用牵正玉屏汤配合荜麻籽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本病146例,并同中藥传统方牵正散配合针刺治疗本病的80例做对照,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中药外治法    资料与方法    治疗组146
期刊
患者,男,53岁。2005年12月因阴茎腹侧肿物3年,不能自行排尿2天入院。开始自觉排尿时阴茎部有不适感,触摸阴茎时发现腹侧有一串珠样肿物,最大的约黄豆大小,最小的约小米粒大小,时有尿痛和排尿初期血尿,偶有尿道流出血性分泌物,近2天突然不能自行排尿。体检:前尿道冠状沟水平向近侧方向可触及0.6cm×0.6cm×2cm大小串珠样肿物,质地坚硬,可觸及摩擦感,挤压肿物有血性液体自尿道口流出,有轻度压痛
期刊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夏天无 穴注    资料与方法    笔者自2002年1月起运用夏天无复合液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經痛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20~80岁,病程3天~5年,80例患者有57例均经过不同方法治疗,疗效不好  或无效而改用本方法冶疗。  药物配制:夏天无注射液2~4ml,2%利多卡因1~3ml,地塞米松2~5mg,具体用量根据疼痛程度和选穴多少而定。  穴位选取:腰部压痛点(
期刊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9.5±2.5岁;发病至诊断时间2.4±1.6天。均为急性期病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过敏、防治感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