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治疗进入“私人定制”时代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om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就像人长白头发一样,是自然的衰老过程。人的眼睛中有个叫晶体的透明球状物,慢慢变得不透明了,变白了,这就是白内障。晶体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人40岁就发生了白内障,有的人到了80岁才有白内障,这都是正常的。所以,现在多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社会的发展,白内障的发病有提早的趋势,而人的工作年限越来越延长,白内障引起的视力障碍从对老年人的生活影响,更多地扩展到对中老年人工作的影响。
  那么,得了白内障是用药还是手术?是马上手术还是等待白内障成熟了再进行?如今,不少白内障患者往往片面听信所谓的“祖传秘方”或“高科技疗法”,不但浪费钱财还拖延病情甚至误治。实际上,药物预防和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当白内障导致视力减退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白内障手术由原先的单纯脱盲进入了融合屈光手术治疗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白内障的手术方案更加“私人化”。眼科医生将考虑患者的生活状态和需求,为你定制一个适合的治疗时机和手术方案。
  1. 手术时机个性化——
  视力不佳不是手术的唯一标准,应综合考虑对比敏感度、色觉、像差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当你感到工作和生活有困难,阅读不方便,视力在0.4以下,不能用镜片矫正,经过检查确诊白内障,排除其他眼疾时即可考虑手术。但是,视力不佳不是手术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完美的视觉,除了医院视力表检查的视力,还包括良好的色觉,对比敏感度和像差。一般医院检查的视力表上只有纯黑和纯白的对比,很多白内障患者呈现有良好的视力表“视力”,有的人视力在0.6-0.8,甚至1.0。但是,白内障患者平时感觉视物模糊,总像生活在“雾霾”中;还有的患者眼前常有塑料薄膜或擦不干净的眼屎,夜间光线不足时行走也困难。其实,这些都是对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现,即对黑与白之间中间灰度分辨力的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对比敏感度的下降最明显的就是对台阶的分辨能力下降,这也是老人常常摔跤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患者不能仅仅因为视力表“视力”还不错就放弃白内障手术,应综合考虑对比敏感度、色觉、像差等因素。
  对不同的患者来说,接受手术的早晚时机,可有较大的不同。白内障进展过程漫长,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有一定的自我适应能力,视力在0.4以上的可以进行基本的日常活动。过去,视力0.4往往作为是否手术的标准。但是,对一个从事精细工作、有高视力要求的人如画家、设计师、驾驶员而言,可以早些手术,即使“视力”0.8甚至1.0都不是手术的禁忌,让他们手术后能继续从事喜爱的事业。如今,白内障手术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高视力要求者的需求。
  2. 手术方法个性化
  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是世界公认的手术方式,但人工晶体种类颇多,功能不同,应“按需植入”。
  白内障手术发展主要经历了白内障囊内摘出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到现在普遍采用的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而成熟的手术方式。手术时,在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植入人工晶体,让患者重见光明。超声乳化技术的优点是手术切口小,无痛苦,时间短,快速复明。至于有的医院吹嘘“激光手术治疗白内障”的说法,有必要予以澄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全激光的手术方式,激光只是应用到白内障手术的几个预备步骤,最终还是靠超声乳化来完成手术。
  摘除白内障后,眼球内就丧失了晶体,它原有的聚焦作用也会丢失。虽可配戴眼镜(框架式)及角膜接触镜予以纠正,但会有很多缺点或不足。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安装人工晶体,模拟人原来晶状体的光学结构,使视力及视野恢复到正常。人工晶体材料有多种,生物相容性都很好,有非常可靠的稳定性,植入后基本没有因材料引起的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人工晶体可受用一辈子。
  如今,患者更关心的是人工晶体对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便利。于是,纷纷要求医生安装“好”的人工晶体。其实,人工晶体的设计各有特点,不能简单的以好坏来区分。人工晶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光学设计上,有单焦点和多焦点之分。单焦点的有球面晶体和非球面晶体,球面晶体能满足基本的视觉要求,相对价廉物美;非球面晶体能使视觉质量更高,改善了患者在光线不足情况下的视觉敏感度,如夜间行车。多焦点的人工晶体兼顾看远和看近的功能,做到生活中“脱镜”,给患者带来便利。此外,还有散光型人工晶体,能矫正人眼自身的散光,提高视觉质量。如今,更新型的晶体把以上的二个或三个特点集合在一起,同时解决几个问题。不过,各类晶体也有它的局限性,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需要专科医生的细致检查和准确测定,不然一味追求“好的”“贵的”,可能适得其反。
  3. 手术目标个性化
  白内障手术,并不是仅仅指手术后视力好,能看多远,而是要一个适合的屈光状态。
  治疗白内障,从过去单一的恢复视力,由看不见到看得见;到现在,要求手术后的视力恢复到“最好”。这个“最好”并不是仅仅指手术后视力好,能看多远,而是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屈光状态。比如:中老年人,生活工作中往往对看近的需求比能看多远更重要。驾驶员,需要良好的远视力。老年人,以家庭生活为主,适当的近视力更能带来方便。可见,术后用眼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显得更重要。这就要求医生不能简单地用同一模式处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用眼需求来设计手术,也即“私人定制”。现在虽然有了多种类型的人工晶体,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事实上,还没有可以完全恢复到人眼年轻状态的人工晶体。同样一个手术,正确的选择人工晶体,设计术后的屈光状态,为患者带来更佳的视觉体验,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方便。
  比如说,如果患者户外活动多,以远距离视觉为主的,医生可以设计以高质量看远为主的人工晶体,以保证活动的方便性。如果患者原来就是近视,平时以室内桌面工作或看电脑文案为主的,医生可以仍然保持他的用眼习惯,设计保留适当近视度数的人工晶体。如果患者从事特殊的精细工作,对近距离精细视力要求高,医生将根据需要做些特意的调整。多焦人工晶体虽然设计上是同时满足看远、看近的需求而不需要再戴镜,但还是存在不足,单点视觉质量比单焦的晶体差一点。只有医生了解了患者术后的主要用眼需求,充分进行医患沟通,才能使白内障手术真正走向完美。
  总之,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精细完美和多种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手术设计,可以为患者创造术后最适合的视觉需求,给眼睛带来“第二春”。
  缪浴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上海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成员。专注白内障领域20年,对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诊断与治疗有较深造诣,熟练进行各种白内障手术及晶体状相关疾病的诊治,包括复杂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脱位和无晶状体眼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面向精细个体化的非球面、散光矫正和多焦点等功能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眼前节外伤视功能重建术等。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降压药分为不同种类,作用于降低血压的不同环节,各有各的优势。因此,降压药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鉴于人体血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即便患者已经找到了合适的降压药,也不能从此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不断监测,尤其当季节变换时,更要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譬如,当寒冷季节来临时,患者需要谨慎服用利尿剂和速效降压药。  利尿剂 无论在我国还是欧美,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速尿、螺内酯等都是抗高血压药物的主力军之
网友:我每次性生活时间很短,总是给不了她高潮,请问怎样才能使性生活时间长一点?  陈俊(中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不育与性医院科副主任医师):首先,由于女性性唤起时间较长,故应适当延长性前戏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而不是急于插入。性生活时,注意把握节奏,学会揣摩射精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适当停止,以提高控制射精的能力。其次,可适当更换姿势。因在更换姿势过程中,可得到适当休息,降低敏感度。最后,还
丁氏内科张伯臾  治贵达变制重症  历史渊源  张伯臾,上海川沙张江人。全国著名老中医、教授。擅长于治疗内科急重病和杂病,享有“当代国医”之称。  张伯臾教授是丁氏内科代表门人之一,在65年行医生涯中,他秉承并发展了丁氏内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一生忙于诊务而颇多创新。他倡导“谙熟经典,治贵达变”,不仅擅治外感热病,所涉病证广及内科各系和妇科等。  张伯臾教授古稀之年,严世芸、郑平东、何立人
在门诊和网络咨询时,医生常常会遇到腹胀、腹痛、嗳气、屁多、食欲减退、大便溏薄或便秘的病人,有的诉说虽然中药、西药都已经服过,可肚子还是胀得难受,也用过消化酶,就是不管用。为什么会这样呢?细细分析,大多是用药不当的缘故。   下面,列举几个消化不良时用药不当的例子,以帮助大家正确使用助消化药。   1.情景:病人暴饮暴食、出现胃不适和腹胀。   错误用药:联合使用抗酸药或制酸药 多酶片或胃蛋白
专家简介  石勇铨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委员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委,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会副主任委员  甲减,全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组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统称。由于甲减起病隐匿,通常呈慢性进展,不易被察觉,故大部分患者常常不会主动
近20年来,我国肺癌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肺癌总的治愈率水平仍然低于15%,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根治的机会。肺癌早发现,则能使肺癌早期得到治疗,可显著提高肺癌根治率,因此,意义重大。  定期接受肺癌检查  那么,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引起重视及早进行肺癌早发现呢?肺癌早期一般无特殊的症状或体征,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血痰、胸闷、胸痛、气促、体重减轻、贫血,应该
问:去年11月,上海市中心胶州路一栋大楼失火造成重大损失。现在正僵冬季,天干物燥,是家庭火灾事故发生的高峰期。请问,应该如何预防家庭火灾的发生呢?  答:首先,大家必须牢记家庭防火七个“不”:睡觉时不吸烟或扔烟头;儿童不玩火柴、打火机、点火器;大风天不焚烧物品;做饭、烧水时不离人;房舍周围不堆放易燃物;炉具附近不放易燃物:不空烧未加水的锅、壶等。冬季家庭日常照明,取暖等次数较多,频率较高。有的家庭
在大多数人看来,去医院看病一定不是件愉快的事情。而如果到妇科就诊,往往需要做一些侵入性的检查和手术,这常常让女性朋友们充满担心和害怕。面对这些检查和手术,对检查和手术本身的恐惧、对疼痛和不适的害怕、对未知结果的担忧、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忐忑不安,时时折磨着每一位患者。那么,大家所担心害怕的这些妇科检查和手术,真面目到底什么样?本刊特邀多位妇科权威专家一一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希望可以帮助大
看《大众医学》的文章,对我这个老医生来说,也能从中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和科学道理,对其他学科的进展也有所了解,真是受益匪浅。  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自1948年创刊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大众医学》为大众播种了健康和保健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在大众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大众医学》是维护大众健康、传播医学知识、沟通医患关系的使者,是大众的“良师益友”,是大众的“健康好
患者故事  刘女士:我今年42岁,最近体检,有一项指标超出正常值,叫CA125,网上查了一下,大体了解到这是一种与卵巢癌有关的肿瘤标记物。我很害怕,这个指标高是不是说明我有很大可能患上了卵巢癌?  现代女性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定期体检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作为一名医生,我为此由衷地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很多人面对体检结果时却会有很多疑问,有的人甚至因此产生焦虑。我在门诊时经常遇到像刘女士这样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