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应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校园,校舍俨然,窗明几净,却难闻琅琅诵书之声,难见忘我吟哦之态。语文课成了语文分析课,难闻汉语音韵之雅致,难明文学情感之回声。
  曾经,琅琅书声,响彻乾坤。中国古代的教育,由蒙学至经学,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特别是由周以降的蒙学教育,诵读方法代代传承。认字,断句,个体生死之感,国家盛衰之理,皆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之中,琅琅书声更成为文化传承的代表,穿越朝代的更迭,国家的兴废,延绵华夏五千年文明而不绝。
  可见,诵读本就是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虽然囿于我国文化传统的特性,对此未有彻底的阐释与分析,但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创造与传承足以证明它的有效性。而在当代语文教育教学中,朗诵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以诵读指导教学呢?下面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做一点探讨。
  一、正本清源,激发朗诵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对诵读的兴趣不足,重要原因在于对诵读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我们应与学生做好良好的沟通,让学生能够明确,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文章内容的主要途径。诵读有助于语言的理解记忆与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形象情感和思想,获得审美的愉悦。
  只有在诵读重要性的问题上和学生达成共识,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之后,学生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疏通字词,扫清朗诵障碍
  正确把握字音,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词义,准确断句,是朗诵的基本前提。高中课本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行解决字音字义和课文的基本理解问题,但一些易读错的字词和一些理解上障碍比较大的词句,教师应予以强调,特别是在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中,强调重点字词既落实新课标要求,又为阅读扫清了基本障碍,创造了诵读良好的开端。例如《兰亭集序》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中的“一”和“齐”在语境中的意动用法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予以强调明确,既积累了字词,又明确了断句。
  三、理解文章,指导学生诵读
  对文章的理解是整个诵读的关键。没有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就谈不上好的诵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怎么读合理”等问题带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兰亭集序》中,由“乐”而“悲”,由“悲”而“痛”的情感线索的把握是诵读的关键,《赤壁赋》中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情感线索的把握是诵读的关键。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在诵读中表现出情感的变化,才算是合格的诵读。
  当然,囿于个体人生体验的差异,每个同学对文章的共鸣点各不相同。老师应联系现实生活,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予以适当拓展,阐释文章的现实意义,以寻求广泛的共鸣。以《兰亭集序》为例,作者的悲痛缘于两点:一则时间流逝一刻不停,二则个体生命总有终点。而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对于这两点的感受肯定不如《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体味得深刻。老师可以结合目前学生生活的特点予以适当拓展。时间流逝一刻不停,老师可以联系很多同学对童年和初中生活的怀念,激起学生的共鸣。个体生命总有终点,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当中所体会到的亲人离世、生死悬隔所造成的痛苦,以求得共鸣。
  要读出喜或者悲的变化,除了移情于文之外,诵读技巧方面也应予以基本的指导。例如《兰亭集序》中,一、二段写兰亭之乐的部分,在诵读的时候声调要昂扬,节奏要欢快;三、四段写人生悲痛的部分,在诵读时声调要低沉,节奏要徐缓。老师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范读或播放好的朗诵音频给学生以整体或局部的示范,来启发学生的诵读。
  四、求同存异,引导个性诵读。
  朗诵有规律可行,好的朗诵有明确的共性,但绝不千篇一律。每个个体的音质音色都不相同,声音气质各有特色,朗诵的效果各不相同。在理解文章思想情感、掌握基本的诵读技巧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色予以个别指导,让每个同学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時,又能成功的朗诵,在差异中寻找共鸣,让整个课堂交“响”辉映,异彩纷呈。
  在当今语文教育教学当中,诵读渐渐被学生和老师忽视。早读之时,课堂之上,书声廖廖。虽有,也只是落实考点,应对考试之举,极少有情感投入声情并茂的诵读,这种状况应该得到彻底的改变。效法古人,重视诵读,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朗诵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应该在现代语文教育教学当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如何以诵读的方式感受文章之美,提高学生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仍是今后语文教学当中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指出,当下的教育要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关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通过收集到的资料,理解社会与自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并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精神病 [1].其临床表现除阳性和阴性症状、认知症状、行为症状外,情感症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
期刊
通过离子交换的办法,将二价铜离子Cu(Ⅱ)交换到NaY沸石分子筛上。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400℃时二价铜Cu(Ⅱ)会很快还原成一价Cu(Ⅰ)。在预先吸附了氨的情况下,还原作用可以得到加强。Cu
1.病例rn患儿男孩,1岁6个月,患儿发热1天,体温高达39.5℃时,突然抽搐一次,两眼上翻,四肢抽动,口周青紫,家长给予按压人中,合谷穴,约1分钟抽搐停止,同时到医院就诊.入院后查体
期刊
通过观察不同状态下铜磷钎料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特征和比较不同状态下铜磷钎料的力学性能,证明在特定的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和挤压变形指数条件下,可以获得塑性良好的铜磷钎料
【摘 要】本文在分析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英语意识这一课题,并着重从优化小组、设置任务、有效指导、展示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培养 学生合作 学习英语 意识  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慨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
近年来,网络健康教育问题在社会上广受争议,困惑着广大师生和家长,结合我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和我的孩子初中三年共同成长的感受,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网络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本世纪初我区的中学生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当时使用硬件是运算速度较慢的486、586台式机;软件主要是简单的绘图软件或打字、制表等的办公软件,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大都不具备上网条件。  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不再赘述,我也为随之而来的沉
本文以二价金属铜离子与苯丙氨酰-L-亮氨酸(L)的配合物形成为例,详细研究了金属一二肽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