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火山》课例研究报告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
  《地震与火山》是上海教材专题5“板块运动”中的内容。地震现象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各种媒体中已经了解众多关于地震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充分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设计】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大屏幕播放中央电视台对汶川地震的報道,要求学生找出相关信息。之后在一张以世界地图为背景的幻灯片上,以极快的速度出示近年来的大地震。
  环节二 找规律,体验研究艰辛。
  出示近些年四级以上的地震震中分布图,找出地震的分布规律。
  环节三 辨异同,学会比较学习。
  要求学生对照板块构造图和地震分布图,看中国的位置。我国正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点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中台湾省是我国地震频发的省区之一。
  环节四 做实验,学会因果类比。
  因果类比是以一对象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桥梁而进行的类比推理。具体地说,因果类比是借助A对象的因果关系来概括科学事实,探索与之相似的B对象的原因(或结果)。本文借助竹片或泡沫板断裂时对手的震动来探索地震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亲自进行折断实验,同时提问:1.用力将竹片向下弯时,你手上感觉如何?2.断裂的瞬间手上的感觉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3.如果地下岩层不断地受到外力会怎么样呢?因果类比使学生清楚了地震的成因。接着观看视频:岩层挤压后弯曲,能量集聚后,迅速释放产生地震。除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之外,人类以其巨大的力量影响着地层。
  教师小结并提问:从成因看,我们目前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灾害,事实上每年地球上就会发生500万次的地震,对于小地震我们根本就不必考虑防御。
  环节五 测大小,认识观察能力之重要。
  提问:你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地震的大小呢?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新闻报道中的震级。屏幕显示两则新闻报道请学生比较分析:1960年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城发生5.8级的地震,15秒内,旧建筑物全部倒塌,现代化商业区、旅游区的建筑50%—80%遭到破坏;1975年我国海城发生了7.5级地震,但造成的破坏程度反而没有前者大。
  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震知识,所以一般都能说出很多可能的原因,然后教师再作小结: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烈度。不同的地震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这指的是一般情况,但烈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建筑物的牢固程度、地质构造。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的含义,震级、烈度的含义、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环节六 做游戏,体验生命珍贵。
  屋子突然摇晃起来,你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通过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到地震时作为震区的人应该注意的事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接着给大家介绍一些地震时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同时说明,虽然目前同学们提到的有些方法、措施尚不能实施,但我们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震认识的深入,人类将来一定能避免地震带来的损失甚至可以利用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人类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适宜的课程材料来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把对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地理知识,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普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力。首先,我认为创设的情境要有度。不是创造的情境越多越好,而是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习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学生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验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其次,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许多青年教师也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但是不可能每一课都要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特点,利用多媒体优势,营造浓厚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缺点,如教学中的容量不足、对知识点的强调和展现时间过快等,所以在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其他文献
史料是探究历史的依据,通过分析史料,我们可以找出历史的真相。在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史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历史。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开展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必要性,阐述史料的类型,提出开展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开展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必要性  1.历史学科自身性质的要求。  历史记载的是人类过去的
漫画因其具有幽默性、哲理性和讽刺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漫画,能够激发学生的政治阅读、政治思考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漫画的作用,让漫画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政治思考服务,提升政治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在日常学习中,不少学生感觉政治比较枯燥,但通过漫画,能够变“枯燥无味”为“有滋有味”,进而为政治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一、漫画——政治课堂教学的调味剂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启记忆的大门,而且能深入到大脑皮层最隐蔽的角落。因此,在具有德育性、思想性、人文性等特点的思品课堂上,教师应深情投入,激情四射,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情动情,以神会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教师澎湃激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不是无情人”,教师不仅要在课下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且还要振奋精神,情绪饱满
与生产的迅速发展相比,流通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原有的流通模式已经成为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供应链的出现必将推动流通模式的创新.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
期刊
近年来“蒙学馆”与“诗教文化”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不可推卸的使命。古诗诵读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审美情趣与语文
目的:分析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创伤骨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
自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以来,高中政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了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高中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更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所以,优化政治课堂教学,采取科学合理的培養核心素养的策略,就成了关键。  一、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比如有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等,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