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临汾所辖17个站1974-2009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雾的时空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临汾市年平均雾日数为10.95 d,中间盆地的雾日数多大于周围山区和丘陵地区;秋季是雾的多发季节,地理分布差异最大;10月雾发生的频率最高;雾日数在1982年以前是偏少期,雾日最少的年份是2008年,雾日最多的年份是2006;临汾市雾日有一定变化趋势,西山永和、大宁、吉县等站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襄汾、临汾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余站点变化不大。
关键词:雾;时空特征;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001-02
根据气象学上地面观测规范定义[1],雾是指近地面的空气层中悬浮着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 km以下的天气现象。雾的发生对交通、航运和环境都有严重影响[2],因此近年来,人们对大雾天气的研究越来越多。许薇、曹治强、吴滨、郑玉萍、安月改、周贺玲等[3~8]对局地大雾天气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目前尚无临汾全市大雾天气气候变化特征研究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临汾全市雾的时空特征变化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等,旨在认识临汾市大雾的发生、发展规律,为雾的预报预测以及灾害防御等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本文选取临汾全市17个站1974-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依据雾出现日数作为定量表征指标。雾日统计:以20时为日界,一日内只要有一次或以上雾记录就统计为一个雾日。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雾日的变化趋势。
2 雾的时空特征分析
2.1 雾的年变化
统计发现1974-2009年临汾市17个站年平均雾日为10.95 d,36年中,2006年雾日最多为20 d,2008年最少只有6.7 d,最多与最少年相差13.3 d。
雾日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 346.8 m,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 m。从17个站年雾日分布图(图1)可以看出,雾日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整体来看,山地、丘陵的雾日较少,一般年雾日<10 d,而中间盆地的雾日较多,大部分站点年雾日>20 d,其中襄汾最大,年均雾日>30 d。
2.2 雾的月变化
将17个站累年逐月及逐年的雾日数进行平均,得到临汾市累年各月及年的平均雾日数。累年各月雾日数分别除以年雾日数,即为各月雾日占全年雾日的百分率。由图2可以看出,10月是临汾雾日最多的月份,出现频率达到17.53%,其次为11月,出现频率为15.71%,5月雾日最少,出现频率为3.11%。总体来看,9-12月为临汾多雾时间段,4个月总的雾出现频率达到60%。
关键词:雾;时空特征;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001-02
根据气象学上地面观测规范定义[1],雾是指近地面的空气层中悬浮着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 km以下的天气现象。雾的发生对交通、航运和环境都有严重影响[2],因此近年来,人们对大雾天气的研究越来越多。许薇、曹治强、吴滨、郑玉萍、安月改、周贺玲等[3~8]对局地大雾天气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目前尚无临汾全市大雾天气气候变化特征研究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临汾全市雾的时空特征变化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等,旨在认识临汾市大雾的发生、发展规律,为雾的预报预测以及灾害防御等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本文选取临汾全市17个站1974-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依据雾出现日数作为定量表征指标。雾日统计:以20时为日界,一日内只要有一次或以上雾记录就统计为一个雾日。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雾日的变化趋势。
2 雾的时空特征分析
2.1 雾的年变化
统计发现1974-2009年临汾市17个站年平均雾日为10.95 d,36年中,2006年雾日最多为20 d,2008年最少只有6.7 d,最多与最少年相差13.3 d。
雾日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 346.8 m,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 m。从17个站年雾日分布图(图1)可以看出,雾日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整体来看,山地、丘陵的雾日较少,一般年雾日<10 d,而中间盆地的雾日较多,大部分站点年雾日>20 d,其中襄汾最大,年均雾日>30 d。
2.2 雾的月变化
将17个站累年逐月及逐年的雾日数进行平均,得到临汾市累年各月及年的平均雾日数。累年各月雾日数分别除以年雾日数,即为各月雾日占全年雾日的百分率。由图2可以看出,10月是临汾雾日最多的月份,出现频率达到17.53%,其次为11月,出现频率为15.71%,5月雾日最少,出现频率为3.11%。总体来看,9-12月为临汾多雾时间段,4个月总的雾出现频率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