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丁书苗,还有谁的荣誉是买来的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24日,“刘志军案”的关键人物丁书苗在北京市二中院出庭受审。检方指控丁书苗违法收取中介费共计20余亿元。丁书苗还涉嫌行贿8900余万,其中向时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的范增玉行贿4000余万元。
  检方指控称,2009年至2010年间,丁书苗为达到树立正面形象以逃避有关部门查处的目的,与范增玉商议,由丁书苗向其所在的中心捐款,由范增玉利用职务之便为其安排在有关表彰会上发言、在有关刊物上刊登慈善事迹宣传等。
  丁书苗出事前,是声名显赫的扶贫名人。其从事慈善大约始于2006年,这一年她出资50万元,帮助湖北省罗田县平湖乡胡家河村修建乡村公路。2008年汶川地震,她的博宥集团先后捐资1.14亿元。2010年5月,在《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上,她以9000万元捐款名列第六。2009年,她获评“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被刻成雕塑,全国巡展。2008年前后,丁书苗还加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并成为副会长。
  范增玉受贿数千万元,安排丁书苗在有关表彰会上发言、在有关刊物上刊登慈善事迹等,这成了赤裸裸的交易。慈善,本是圣洁的事业,如果夹杂着太多个人企图,羞辱的不只是慈善声誉,还将折损公众的信任。如果慈善机构和捐款者一并陷入信任危机,无疑会极大伤害慈善声誉。
  慈善机构应该规范,捐款应该纯粹。有的人捐款,追名逐利,把慈善荣誉当成保护伞,认为一旦戴上了“红帽子”,就能遮蔽丑事甚至违法行径,这显然不行。现实中偏偏存在类似现象,有的慈善明星尽管并不干净,但因为有一定知名度,树立了正面形象,甚至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资源,所以免于查处。
  对动机不纯的丁书苗应依法惩处,对那些进行“权力寻租”的慈善机构官员更应零容忍。该反思的是,接受慈善捐款、宣传慈善名人,不是有严格的程序吗?范增玉为何有那么大权力,能顺利安排丁书苗“在有关表彰会上发言、在有关刊物上刊登慈善事迹”?
  (摘自《中国青年报》 本文作者:王石川)
其他文献
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在北京八中携校友一起向“文革”中受到他们批判的老师道歉。此事经媒体报道,陈小鲁等人直面当年错误的做法受到称赞。最近几年已有多名当年“红卫兵”向在“文革”中被他们伤害的人公开道歉,这带动了人们对那场悲剧的回忆和反思。  个体公民勇于就早年的错误向受害者道歉,这对净化民族心灵、加固中国社会的道德堤坝有好处。还有人提出,应当呼吁所有当年做过错事的“红卫兵”和“文革”运动参与者都出来道歉
期刊
10月15日的《北京晚报》,用两个版报道了一个主题——“城市农村化”,分别从“事实”、“对话”两个角度,报道了外来人口涌入对北京城制造的困扰。其中,对话的专家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国玮,他认为“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是城镇化的最难点”,并提议“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试审核”。  何谓“城市农村化”?从具体语境来看,无非是指外来人口素质低,而大量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流入,拉
期刊
做点无用的事吧,“急之国”的人们。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  无用,是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无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无用,是与社会和自己和解,以乐趣战胜焦虑,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  无用于事,有用于心。  有用的无用,无用的有用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期刊
作者曾思玉(1911~2012年),江西信丰人。1927年2月参加革命,1930年8月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3年12月21日下午6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兵种和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到毛主席书房受到主席接见。  在各位司令员、政治委员没有到位之前,周恩来、叶剑英、李德生、朱德、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韦国清、陈锡联、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苏振华
期刊
有4个字,在中国的互联网等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实,它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恐怕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这4个字是“道德危机”。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中,传统道德始终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巨大的影响力闻名遐迩,这也是中华文明鲜明的民族特性和魅力之所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但我们今天却发现:在这个曾经最具道德优越感的古老国度,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迷失
期刊
打印三维物体:哈利·波特的魔杖复活了  3D打印赋予了普通人强大新颖的设计和生产工具,人们可以获得专业设计师和制造业大企业所独有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在未来的3D打印世界里,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需要什么就可以打印什么。当然,技术虽然好,也要看人们怎样应用。有人可能会用来制造武器,甚至有毒的新药。  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3D打印时,他们就想到了那些老式的、常见的桌面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3D打印机最大的区
期刊
孟锦云,湖北姑娘,12岁考入了空政歌舞团。那时中南海的首长们,经常性的娱乐活动就是跳舞。一些军队文工团的团员在经过严格审查后,被派去完成陪首长跳舞的任务。孟锦云自1963年始成为其中一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切常规早被打破,中南海的舞会也渐少至停。小孟和她的伙伴们,此时正是十八九岁的年龄,也成为了“闹革命”的小将。文工团已分成两大派。一派名曰“硬骨头革命造反团”,一派称为“红旗革命造反团”
期刊
回首自己这60多年的生活,除了被迫卷入政治运动,被搞成『老运动员』、有了种种可笑可悲离奇的遭遇之外,那就是读书了。如果删除了政治运动,我的一生可能就是读书,对于读书之外的事情,是兴趣不大的。我一生读书生活可分3段,转折点有二,第一个转折点在1980年,第二个在2002年。  第一个转折点使我摆脱了长期的对书需求的饥渴状态,进入了“温饱和小康”。1980年这一年,5月份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期刊
图书是为了启迪孩子智慧的,可这些高价图书在启迪儿童智慧的同时,也在考验家长的钱袋。如今,这部陪着几代人成长的科普巨著售价比原来翻了近10倍。9月份刚刚开始发售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近千元的“身价”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  9月21日上午,河南省郑州市的李女士来到中原图书大厦给孩子挑选读物,在一套书前,停下脚步。这套图书无论从内容填充量和外观的设计包装上,都足以吸引人眼球,但是价格更吸引人眼球,98
期刊
“村子里的人很少读书,更别说有藏书了,即使有,一定是教辅。”云南大学在读博士莫力为了了解造纸技术,在云南省临沧耿马县的芒团村已经待了1个多月。令她感到惊讶的是,这里几乎没人看书。  直至2013年3月,村子里唯一可供大家借书、看书的“农家书屋”才建成。相较于对面的寺庙,这间建在花园之中的书屋十分冷清。  阅读不受重视的现象不仅存在于这个村子。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