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锦云“一号问题”始末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锦云,湖北姑娘,12岁考入了空政歌舞团。那时中南海的首长们,经常性的娱乐活动就是跳舞。一些军队文工团的团员在经过严格审查后,被派去完成陪首长跳舞的任务。孟锦云自1963年始成为其中一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切常规早被打破,中南海的舞会也渐少至停。小孟和她的伙伴们,此时正是十八九岁的年龄,也成为了“闹革命”的小将。文工团已分成两大派。一派名曰“硬骨头革命造反团”,一派称为“红旗革命造反团”。两大派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硬骨头”的小将们十分迷惘:党啊,你在哪里?毛主席,你老人家可了解我们的心意?
  老将们悄悄给他们出主意:“你们不是去过中南海,去过毛主席那儿吗,现在为什么不去?”小将们立刻恍然大悟,心领神会。
  1967年元旦刚过,小孟和4个常去中南海跳舞的小将们,来到中南海西门,向门卫战士说明来意:“我们有重要情况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认得我们。你不相信,往里打电话问问。”
  卫兵派人往里打电话请示,不到10分钟的工夫,里面传出话来:“主席同意见。”
  小孟和几个伙伴由警卫人员带领,进了毛主席的客厅。在毛泽东不断被神化的年代里,她们能与主席见面,那仿佛是发生在天国里的事情。
  “主席,您好!”
  “好久不见了嘛,你们都是空军的小同志吧。你是小板凳,你是田大头,你是小孟,我的半个小同乡,我没有说错吧?”
  “主席,您的记性真好,您说得都对。”
  “我们找您谈我们团里的‘文化大革命’来了。”一个小将大胆地开了个头,随后大家就七嘴八舌,恨不得一口气把全部要说的话都说完。小将们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兴奋,有人甚至流着眼泪。
  毛主席静静地听着,不言不语,安之若素。然后慢慢地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嘛,我看你们团里没有那么多的坏人,还是好人多。”毛主席稍停了一下又接着说:“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呢,要团结大多数人嘛。”
  小将们听了之后,并没有完全平息他们的激动之情。“我们团里确实坏人不少,他们骂我们是保皇狗。我们就是要誓死保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我看你们这些小同志,很有革命热情。你们空军里的事情,可以去找叶群同志。”
  主席说着,顺手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5个名字。然后在几个名字的下边,又写下了3个字:找叶群。
  叶群当时是“林办”主任,职务不低,能量更大。林彪深知军权的重要,要抓军队,不能不先抓空军。叶群是林彪此时的得力助手。
  毛主席的一张纸片,通过秘书,送到叶群手里。叶群如获至宝,真是天赐良机,抓住空军的好机会。主席的手书啊。
  在京西宾馆,叶群会见了5个空军来的小将。单纯至诚的小将们深深为之感动。
  “你们这些革命小将,都是左派嘛,我们都是为了一个革命目标,保卫毛主席,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你们空军,吴法宪,吴司令,是毛主席司令部的人,你们要相信他。你们空军的腿长,最有灵活性,林副主席都相信你们。你们有事找吴司令商量,我是支持你们的,林副主席是支持你们的,我代表林副主席向你们问好,并通过你们,向你们团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派问好。”
  “我们一定要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你们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回去之后,对谁都不要讲,你们来我这里了。这是机密,否则坏人会钻空子,懂吗?”
  5个小将中,小孟更为单纯、幼稚。她回文工团的当天下午,就把叶群接见小将们的事告诉了她的哥哥。她哥哥也在空政文工团的舞蹈队,参加了“红旗造反团”,是个十分活跃的人物。他与妹妹正好是两派,但他们毕竟还是有兄妹之情。
  小孟之所以把叶主任接见的情况向哥哥说,还有一层意思:你看,叶主任都支持我们了,你还不赶快转弯,反戈一击。她哥哥听了这个情况,感到问题严重。他很快又把这一绝密消息传给“红旗”这一派的战士。叶主任接见小将的事,在文工团里很快传开了。
  5个小将中的头头找小孟谈话:“你把什么都告诉给你哥,叶主任讲了,不许说,你为什么还要说?”小孟承认了错误,但祸从口出,承认错误又有什么用?
  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早在叶群接见小将们之前发生的。吴法宪曾让文工团的主要领导把常去主席那儿跳舞的几名小将召集在一起,要她们把去主席那儿的情况汇报一下:主席说了什么话,喜欢听什么歌,什么戏?健康状况如何?吃什么药?到哪儿去?生活习惯?凡是能回忆得起来的,都要向组织汇报。当然那位领导说,这是为了能更了解主席的思想、生活情况,更好地为毛主席服务。
  几个小将确实照着做了,她们尽量回忆着在主席那儿的所见所闻,用笔写下来,每个人都写了几大篇。小将们回忆的材料,都由领导交给吴法宪,由吴法宪交给叶群,叶群再交给谁,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由于泄密,小孟已被排斥在骨干分子之外了。“硬骨头”这一派不信任她,她有一个“红旗”的哥哥,她的观点逐渐地转到了“红旗”一边。
  1967年的年底,小孟跟哥哥谈起了文工团领导让她们写毛主席那儿的情况的事。
  小孟哥哥敏感地认为:这种做法,不是想通过小将们探听主席的情况、了解主席的动向吗?这可是严重的问题,必须向上,向毛主席反映。于是,小孟讲情况,她哥哥就把这情况写成了材料,并一式两份。一份放在自己的箱子里保管,另一份密交蒯大富转给江青。他认为转给了江青,就是转给了主席。
  但万万没想到,这份材料竟落到了叶群手中。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和叶群早已勾结在一起了。
  叶群看了这份材料,大吃一惊,敢于探听主席的消息,该当何罪。得赶紧采取措施。
  大约是1968年2月的一个夜晚,小孟哥哥家被抄了,他们翻箱倒柜,最后从箱子里拿走了那份揭发材料。小孟哥哥被带走,罪名是“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
  196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文工团女头头小李走进小孟宿舍,以严肃的神情对小孟说:“孟锦云,空军首长找你有事,你到团部来一下。”小孟随着那个头头来到总团办公室,进门后,空军保卫部的保卫干事出示一张逮捕证,并说:“你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你被捕了!”   她被推上了小汽车,关进了监狱。
  几个月过去了,她开始被允许在外边劳动改造,下地、种田、拔草,她这时感到,比蹲牢房的日子强多了。
  一年之后,她又被送到西安大力农场劳改。之后又被送到甘肃兰州,在一个军工厂里做小雷达。
  这时,文工团的人都知道孟锦云是“现行反革命”,已被逮捕,但谁也不敢打听详情。空政文工团的“革委会”头头们公开地宣布:孟锦云的问题是文工团的“一号问题”,不许问,不许打听,绝对不能扩散。谁讲她的问题就是给毛主席脸上抹黑,就是攻击毛主席,就是现行反革命。
  几年来,孟锦云与世隔绝,信息全无。家人不知她的所在,她更不知家人的状况。
  有一天,那个女头头给她来了封信,说她虽然犯了严重错误,但党的政策是宽大的,考虑到她改造态度比较老实,所以提早解决她的问题。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把她接走,送回了离北京只有几十里地的涿县。尽管她的问题已宽大处理,已做出结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但她不能进北京,更不能回文工团,原因还是:孟锦云的问题不能扩散。
  她在涿县只待了几天,又被悄悄地送回了她的家乡湖北武汉。组织上决定恢复她的军籍,并补发了她几千元的工资。由武汉军区负责安排她的工作。
  就这样,从1968年春天被关押到1973年的春天,她才结束了监狱劳改生活。很快,小孟被分配到武汉一个军队医院,做了护士。回武汉时的小孟,已是25岁的大姑娘了。她可以让不少男子为之倾倒,但对她政治问题的含糊其辞,使许多人望而生畏。而裴琼,小孟那个医院的一名政工干部,他看到了小孟的档案。他们相爱了。他们结婚了。
  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但许多问题使她疑惑不解:为什么我的问题一下子得以解决?为什么说我没有问题,而又不让我回文工团,为什么武汉医院的领导再三强调,对谁也不要讲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问题?一系列的问号,一个个疑问,使小孟得出结论:我档案里肯定有黑材料。她决定上北京,找空军党委,找总政的负责人,问清她的问题,问清她的结论,要重新审查。
  在北京,她见到了一个和她同受审查的女友小丽。而小丽恢复自由后,已见过了毛主席。
  有一次,小丽又来到了主席身边。她向主席讲起了孟锦云,讲起了孟锦云的遭遇。毛主席毕竟没有忘掉她的半个小同乡。
  据小丽说,一次当那个女头头去见毛主席的时候,主席竟主动提起:
  “听说你们空军抓了孟锦云,赶快放人,她没有过错嘛,她告吴法宪有什么错?”这就是小孟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根本原因。
  (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作者:郭金荣)
其他文献
两则新闻可以放在一起。一则是云南省昭通市检察院以“量刑明显不当”为由,就大关县一官员“强奸4岁幼女获刑5年”一案向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另一则是一名在广东打工的男子因发表过激的网络言论,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被刑事拘留,由于情节显著轻微,检察院不予批准逮捕,该男子获释放。  这两起案例都一定程度地与大多数人的正义预期相吻合,并且在通往正义之路上,检察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大关
期刊
琉球群岛虽然人口不多,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近代,它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通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充当了日本南侵东南亚的桥梁;“二战”后又成为美国的海军基地。  1609年,日本把琉球王掳到日本,逼迫他承认日本为新宗主,归萨摩管,定期纳贡。但萨摩藩主非常贪财,他一心想从琉球与中国的贸易中捞油水,所以默许琉球继续对中国称臣纳贡。如此一来,琉球就有了两个“宗主”。萨摩藩主有权决定琉球的王位继承人,但他也不
期刊
李天一等人涉嫌轮奸案庭审结束后,舆论热度并未减退。除了因轮奸、“星二代”等热门标签广受关注外,还因为多了一个角色标签:律师辩护。  查看近半年来的相关新闻报道,李天一的监护人梦鸽为其前后更换了5任律师,加之同案其他被告人、被害人的律师,在这个扑朔迷离的“轮奸案”中,共有近10名律师参与辩护、代理或提供顾问服务。而庭审后,李天一监护人梦鸽向媒体公布了同案魏某辩护人李某律师“……获取李天一辩护人资格以
期刊
沸沸扬扬的“首长车被超”事件,现在水落石出。超车的与被超车的,全是老百姓,根本没有什么首长。这起普通的矛盾中,冲突的一方冒充了首长,目的是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中央电视台评论员在分析此事时认为,老百姓讨厌特权,却又冒充特权,呈现出内心一种扭曲的心态。  很多人骨子里确实都有潜在的特权思想。小到地铁、超市排队加塞儿,大到空姐在飞机上玩手机,总之,在游戏规则中,别人办不到的事情,自己办到了,就有那么一种
期刊
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在北京八中携校友一起向“文革”中受到他们批判的老师道歉。此事经媒体报道,陈小鲁等人直面当年错误的做法受到称赞。最近几年已有多名当年“红卫兵”向在“文革”中被他们伤害的人公开道歉,这带动了人们对那场悲剧的回忆和反思。  个体公民勇于就早年的错误向受害者道歉,这对净化民族心灵、加固中国社会的道德堤坝有好处。还有人提出,应当呼吁所有当年做过错事的“红卫兵”和“文革”运动参与者都出来道歉
期刊
10月15日的《北京晚报》,用两个版报道了一个主题——“城市农村化”,分别从“事实”、“对话”两个角度,报道了外来人口涌入对北京城制造的困扰。其中,对话的专家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国玮,他认为“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是城镇化的最难点”,并提议“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试审核”。  何谓“城市农村化”?从具体语境来看,无非是指外来人口素质低,而大量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流入,拉
期刊
做点无用的事吧,“急之国”的人们。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  无用,是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无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无用,是与社会和自己和解,以乐趣战胜焦虑,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  无用于事,有用于心。  有用的无用,无用的有用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期刊
作者曾思玉(1911~2012年),江西信丰人。1927年2月参加革命,1930年8月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3年12月21日下午6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兵种和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到毛主席书房受到主席接见。  在各位司令员、政治委员没有到位之前,周恩来、叶剑英、李德生、朱德、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韦国清、陈锡联、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苏振华
期刊
有4个字,在中国的互联网等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实,它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恐怕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这4个字是“道德危机”。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中,传统道德始终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巨大的影响力闻名遐迩,这也是中华文明鲜明的民族特性和魅力之所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但我们今天却发现:在这个曾经最具道德优越感的古老国度,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迷失
期刊
打印三维物体:哈利·波特的魔杖复活了  3D打印赋予了普通人强大新颖的设计和生产工具,人们可以获得专业设计师和制造业大企业所独有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在未来的3D打印世界里,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需要什么就可以打印什么。当然,技术虽然好,也要看人们怎样应用。有人可能会用来制造武器,甚至有毒的新药。  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3D打印时,他们就想到了那些老式的、常见的桌面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3D打印机最大的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