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细菌在土壤中的生存策略及其治理方式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lpf7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健康,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健康,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在土壤中已检出了大肠杆菌、肠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等食源性致病细菌。某些食源性致病细菌能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并可长期存活,其毒力基因与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播,从而给土壤环境生物安全与消费者健康带来风险。本文综述了土壤中食源性致病细菌的主要来源及其生存策略,并介绍了源头治理和原位修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食源性致病细菌治理的技术策略进行了展望,并从改善土壤化学环境和物理环境、切断传播途径、生物防治等方面讨论了未来研究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为保障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肩负的使命,思考研究新形势下发展的困境,并积极寻求对策,提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打造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寻多方合作,共促全民健康。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环境传播,是一种基于多元主体的符号制造、意义建构与话语实践的社会文化现象。一直以来,环境传播话语冲突受到传播学界普遍关注,而如何由话语冲突达成话语融通,成为中国特色传播学研究必须解决的新的问题。从传播符号学视野剖析环境话语冲突及其生成机制,探索不同环境话语间的有效融通,既利于环境传播的有效实现与环境传播研究的深入,又利于转型期中国社会多元主体对于环境议题达成多元共识,推动社会良
奥运环境传播场域是国家利益角逐的平台,也是重构国际话语秩序,建构传播主体性的话语场。基于此,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北京冬奥会环境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语料库辅助的内容分析方法,以批判话语分析所包含的媒介呈现、媒介生产和社会实践3个维度为研究路径,考察我国主流媒体冬奥会环境报道的话语实践,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话语属性和政治哲学,从国际话语秩序重构的视角揭示我国主流媒体冬奥会环境报道的价值。研究发现:1
2003年6月,NSF在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知识在信息中迷航》中指出,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将逐渐成为常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将从传统的人工服务向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迈进。因此,怎样建设移动图书馆,如何有效提高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解释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然后分析了该信息
享先代帝王礼为中国古代吉礼之一,其享祭对象之选择,彰显礼制建构者对帝王的价值判断和政治诉求。宋太祖时期此享礼经历调整,至开宝四年定型。礼仪根据帝王的身份和功德,对祭祀对象进行选择和分级。这反映了宋朝的立国背景,同时体现了统治者对“大一统”“开国创业”“长久统治”帝王功德的推崇。
“五育融合”是近年来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专题,而“五育”研究历史由来已久。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献并进行分析,从年度发文量、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研究时间演进等方面,探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五育”研究的历史演进,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低谷时期、缓慢增长时期、暂时持平时期、繁荣时期四个阶段,进一步梳理了我国“五育”研究的实践发展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