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育人 立校之本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什么?是一种生活成长的场合,是人类智慧传承的一种载体。而校长呢,他不仅仅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前行的驾驭者,他更应该是一个具有境界的道者,一个纯粹的布道者,“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笔者对于担任一所学校校长的认识。
  曾一度受“中考”指挥棒和教学创新“多动”的影响,我也曾追风浮躁过,在某一个阶段中,丧失了作为校长的独立办学思想,失去了作为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境界和判断力。2011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辽宁省“十二·五”骨干校长研修班,在华东师范大学为期20余天的学习中,聆听了26位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的讲座,尤其是郅庭瑾教授所做的“办有道德的学校”的报告,如沐甘霖,如拂春风,笔者仿佛走进了一种涤浣灵台的境界,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也因此更加坚定了笔者当初的办学理念:传道育人,这才是立校之本。
  什么是“道”?荀子说:“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以道也”。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这是说,“道”是“君子”之性,“君子”之行。换言之,就是君子的品行和德性。在儒家看来,“道”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而“仁爱”是最本源的人性,是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上可见,“传道”是学校、教师第一要务,是学校立身之本,是凝聚民族的需要,是繁荣祖国的不竭动力。然而,回顾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教育,虽然有那么多伟大的教育人士为之努力奋斗,这其中不乏悲壮的理想色彩,但我们的教育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和更多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于道来说,功德无量。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一位教育家汤恩比说:“能拯救21世纪人类生存问题,只有2500年前中国的孔孟道德学说”,到了20世纪末,另外一位李约瑟博士说:“只有中国儒家思想学说才能解救西方的科学危机及人文危机”。如果说西方有关此类的观点理论我们接受起来还有些不情愿的话,那么在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过一段话:“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从总书记的这番话我们体会到,传道育人,这是时代急迫呼唤的一项事业,是当下学校首要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那么,学校如何开展好传道育人工作呢?
  一、提升教师职业操守是做好传道育人工作的前提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俗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师的校训。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首先要修道、悟道、有道。唯此才能传道。
  要正心修身,正本立德,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此,方能“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否则就能是“以己昏昏使人昏昏”,甚至“以己之罪而罪人”,将学生引向歧路、邪路。所以,道以立德,教师应自有道。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有“道”之师呢?笔者以为,儒家的君子人格和道德修养方法值得借鉴。
  (一)教师要守“仁爱”
  爱心、耐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滋润学生的精神田园。教师只有常怀仁爱之心,常行仁爱之事,才能感动、感染、感化学生,甚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三字经”开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以仁给仁可成仁,以爱给爱可至爱。
  (二)教师要知“礼”守“节”
  彬彬有礼,博文而雅是教师素养的写照。教师应遵章守法,恪守职责,循规蹈矩,不贪非分,不谋私利,才能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知书达礼,有民族气节。无以为表不成表,无表难以成一表。这种很浅显的道应该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的心理准则。
  (三)教师要“特立独行”
  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精神传递精神是教师传道育人的最高境界。是的,做好孩子们的老师,孩子们成长的坐标总是以他所接受教育的教师开始划起的,为此,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应具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豪迈,才能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人生观念而前行的永恒航标灯。
  (四)教师应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万世师表”的“孔圣人”要求为人师表必须要做的。教师应有书生气、书卷气,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着教师要博学善道。学无止境,这也应该是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态度。
  二、丰富学校传道内涵是夯实育人工作的载体
  曾听一位学者讲过他亲历的事情,他在一所“以培养领袖才能”为使命的学校中,校园路上,所有与他面对面经过的学生,当他以热情的目光注视他们时,竟然没有一位同学主动问好。他为此感慨说,很难想象这些目中无人的学生将来成了各行各业的领袖,会俯下身来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深思的故事啊,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还是塑造人的灵魂。党的十六大规定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要保持明确的办学方向,要强化传道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立志为先,行动指南
  立志是成才的先导,理想是人生的航标灯。
  是的,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具有高远志向、国际视野、创新精神。我们通过“立志教育”主题班会、“立志专栏”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畅谈远大理想;通过每天一个立志故事,每月一篇立志心得体会,让学生在自我激励中锻炼成长;通过每年新学期的第二周9月9日“立志日”,让全体学生宣誓“立志宣言”并开展签名活动;通过评选“我身边的感动人物”活动及观看立志影片,让学生知道榜样就在身边,把平凡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二)感恩教育,潜移默化
  感恩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孝亲、尊师和友学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爱党、爱祖国、爱社会的教育。应当说感恩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对整个民族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学会感恩也就学会尊重,我们学校在实施感恩教育中,从不用命令或强制来实施,而是善意地去启发或提示孩子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只要你真心并亲自去做就足够了。例如,在每年一度的母亲节期间,学校会举行“感恩母亲,与爱同行”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老师们都要建议学生当日回家后要替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每年一度的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都要举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主题班会,老师们会建议学生做一天小教师,体验一下老师工作的辛苦,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进日记。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回家后,几乎都能在家里为父母做一件像打洗脚水、拖地、摘菜、洗碗之类的小事;在学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包容,互尊互敬,互帮互爱已蔚然成风。   “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从点滴做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个人素质。
  (三)“长善救失”,德智并举
  “长善”解读起来就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救失”就是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并成长为一名德智并举之人。大文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资之也,德者才之师也”,就是说才是德的资本,德是才的主宰和灵魂。为此,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精心打造“组动争效”高效课堂,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通过晨会、午读、讲座、班团会等形式讲名人,评伟人,评先进,与此同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中增长道德知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严在做人,教在做事”,这是本校进行长善救失教育的基本理念。“做人要真诚,做事要勤勉”。这是学生通过反省获得的基本品德,这也是构成了我们学校一种品德的原因所在。
  (四)国学熏陶,弘扬传统
  国学是传统道德文化之精髓。我们学校在开展国学教育中,紧紧围绕“孔孟学说”而展开一系列内化和外化教育。例如,每日上下学在校门口处,学生要向道德值日班长、教师、学生行鞠躬礼;每日在校园内向客人行鞠躬礼;每日要传唱道德感恩歌曲;每学期要评出德育八星优秀学生等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国学知识的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
  我们经常批评形式主义,但笔者认为,在某种客观条件下,有些形式主义还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的形式主义会渐渐由一种不自觉形式转变为自觉形式。
  三、三方联动是学校传道育人工作的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以德优先用干部”。各优秀企业把道德文化摆到治企工作上,把道德修养作为聘用员工首要条件。为此,学校应加大“传道育人”工作的力度,然而学校不是万能的,家、校、社会三方联动是学校传道育人工作的保障。离开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学校是孤立的,所取得的成绩往往是事倍功半。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感叹教育环境不尽如人意的一方面原因。但客观不能影响我们办教育的主导思想,这是永远不能变的主导思想。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爱心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孝亲尊师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团结竞争教育等。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潜移默化引导教育孩子。尤其是爱心教育,父母应从孩子生活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先引导孩子爱父母、爱同学、爱亲属、爱周围亲近的人,从而引导他们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家庭教育主要方法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教导结合,让孩子分辨是非。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社会环境,使许多有志青年不知所云,迷惘无限。当前受市场经济以及中考、高考、社会就业等潜在因素影响,致使相当一部分家庭和社会成员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学生求知价值取向单一,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单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学校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在70人以上,有的学校初中学生人数在3000人以上,这样的学校很难想象是均衡化教育,在传道育人上很难达到面向每一个人,教育到位。这种现象,社会、政府的责任是巨大的,一方面加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一方面要守土有责地做好区域内教育文化环境。于我们,就是认认真真做好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做的工作。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家、校、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学校的传道育人工作才能有根本保障,才能合格地培养出能够承担起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总之,我国是世界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已确立了“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的思想理论,作为基础教育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学校传道育人工作,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四有”合格人才。
  对于教育,我相信,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许多想要表达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工作经验,但无论是什么想法什么经验,最最重要的就是将想法和经验付诸实践,付诸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教育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在配电变压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因为低压引线铜排焊接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低压引线铜排的焊接质量的稳定性控制,除了对焊接强度有要求以外,还要求焊接接头的接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强化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谈谈自己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培养学生
蚁群算法较强的鲁棒性、寻径过程的并行性以及易于与其他启发式算法结合的特点,使得蚁群算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分析了各种混合蚁群算法,总结了蚁群算法与其他智能算
通过对干旱区污灌农田主要作物体中重金属Cu、Zn生态行为的调查研究得出:①不同作物对所选研究元素吸收累积的顺序为:玉米>小麦;不同元素在作物体内迁移能力为:Zn>Cu。②作物不同部
研究了Rb2 CO3-CH3CH2 OH -H2 O体系在 2 0°C下的相平衡 ,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发现Rb2 CO3·2 .5H2 O的新物相 ,与以往报道的结果不一致
世纪之交,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困境,其深层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速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也就是缩小西部与东部差距的过程。为此,应遵
主要介绍单原子液体、同核分子液体、杂核分子液体和水溶液电子径向分布函数、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和分子径向分布函数的定义,简明阐述了气体、液体和晶体,尤其是二维晶体的径向
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论是教师必做之事。虽然有些新的教学理论往往让人觉得抽象而高深,但实际上任何先进的教学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可以而且只能来自教学实际;它也不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它可以而且必须用于教学实际。教师既要学习新理论,又要运用新理论,而这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就是教学实际,要在教学实际中学习,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欲要“知”,就要“行”;只有“行”,才能“知
缘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胆子小,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想说、不敢说,甚至词不达意不会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整体建构”把教学内容看作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提高教学效率,并将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的知识点用网状图画出来,理清教材的知识层次,消除复习时的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在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背景下实践整体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根本:教学环节明确,相互关系清晰    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