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永远长大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忙里偷闲看了一集新剧——青涩的女主角失去了兼职,而家中有一个妹妹,还有重病的母亲。被逼无奈之下,她卖掉了自己喜欢的钢琴。
  她选择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成为偶像。
  这么概括起来好像有一些可笑,但我当时看的时候红了眼眶。
  两年前,我任性执拗,怜悯那些被生活压弯了腰的大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可悲。
  可现在,我怜悯我自己,逐渐被生活磨去棱角,向圆滑的大人靠齐。
  成为大人就是如此无奈的过程吧。


  高三时,家中变故,父亲病逝。妹妹刚刚十岁,母亲身体不好,无法做重活。我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不得不撑起这个家。
  我想过退学,不过在母亲的强烈反对下,我还是参加了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我选择了与一个亲戚的工作相关的专业,美其名曰:好找工作。
  很多时候,我想大声地喊出来:“我不想做!”
  可当看见瘦弱的母亲在工作,看见本该任性的妹妹望着橱窗里的玩具一言不发时,我又对自己说:我有什么理由呐喊呢?
  我想,上大学时要多做兼职,减轻家里的负担。
  可惜生活总是不如意。
  上大学后,过得很辛苦,不论是繁重的课业,还是专业本身,都让我压力倍增。
  由于选的是设计专业,每天都有画不完的图,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打工,自然也就没法分担家里的压力。
  又累又苦,是这一行业的常态。
  他们说,这时候低头或是放弃,之后就别在这一行走下去了。
  我想做些什么,却没有退路任我选择。我站在一望无际的空地上无所适从,这才发现自己的人生是被禁锢的——名为“现实”的冰冷锁链把我紧紧缠绕,让我哪都不能去。
  小时候认为最漫长的时光,如今也对我分不出一丝怜悯。我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暂时摆脱这个锁链。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考研,不允许我走自己想走的路。
  我剩下的只有按部就班地毕业,找工作……
  我不甘这样。那时的我还怀着几分希望,把自己想成漫画里的主人公,把时间想成被海绵怪困住的水。我想,我要救出时间,就算是用难堪的办法,我也要挤出时间来做想做的事。


  可我错了,大错特错。
  我不是什么漫画里的主人公,而海绵里也没有如水一般的时光。专业作业、图纸、考试,这一股脑儿压过来,让我这个刚出新手村的菜鸟瞬间被打得体无完肤。
  我被它们抢走了私人时间,它们似乎还不满足,又入侵了我的梦境,让我睡觉也不得安稳。说来可笑,我每天唯一的休息时间便是吃饭的时候。
  由于母亲的要求,我报考教师资格证,而这之后,熬夜成了家常便饭。
  去面试的前一天,我还在车上用手机做专业课要用的PPT。



  同行的女生感叹:“你们专业真辛苦。”
  我说:“是啊。”
  她又说:“苦这一段时间,毕业之后就不苦了吧。”
  我如鲠在喉,说不出话。
  我想说,毕业之后只会更苦更累。
  没有什么所谓的不辛苦,区别只是快乐与否。辛苦又快乐,那是生活;辛苦又痛苦,那叫现实。我无比羡慕前者,只因为我是那可悲的后者。
  我最终没有反驳那位女生的话,很明显,她的生活过得比我好很多。
  我时常会嫉妒她这一类人,嫉妒家庭优渥的人。他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可以做自己爱做的事,享受真正的大学青春,每天的烦恼只有学习、恋爱和今天吃什么。他们偶尔也会迷茫,不过迷茫的内容也仅仅只是将来的选择。
  再看看我,每天都在赶画不完的图。除此之外,我得牺牲几小时的睡眠时间去做兼职,每天都在为如何分担家里的压力而烦恼。
  放假了,舍友们在讨论学车的事情,我却在想寒假是去打工还是回家。
  我的生活尽是我所厌恶的事,它们一件接一件地袭来。我被压得喘不过气,我已无力与它们对抗。
  凭什么就我过得这么难受?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去选择?
  我最终被压垮了,落入了生活的漩涡,难以挣脱。


  霍尔特曾说过:“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触摸痛苦。”我正是如此。
  为了摆脱现在的困境,我不得不去忍受。我曾以为,我是一个倒霉的人。后来,寒假打工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女同事。
  她比我小两岁,看起来却比我还大。她每天下班,便会带上店里的饭菜,转去隔壁的医院。听店长说,她高三时,母亲查出了白血病,父亲为了照顾母亲,单位和医院两头跑。好不容易熬到了母親手术之后,父亲却得了胃癌。她不得不放弃学业,每天照顾父亲和母亲。
  我听闻后只觉得难受。我想,我是幸运的倒霉人吧。
  在我自怜自艾时,我试探地向社会踏出脚步,结果社会狠狠给了我一巴掌,逼迫我清醒。我才看清,周围全是倒霉的人,他们早就被现实压弯了腰,被生活磨去了朝气。
  我懂得了,没有人是幸运的,也没有人会一直倒霉。我不是最幸运的,但也不是最倒霉的。
  领悟这个道理,我花了两年。这之后,我收起了我的锐气。为了活着,我弯腰,我低头了。我活成了一颗光滑圆润的球,融入社会。
  小时候,梦想是我的全部;长大后,活着便是我的全部。
  我最终,活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时隔一年回到家,周围的亲戚和邻居看见我都说:“好久不见,长大了不少。”
  我笑着点头。
  我偶尔会回头看看过去,发现自己确实是长大了。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我曾经认为,是生活把我的桥梁击碎,于是开始埋怨生活。偶尔我会望一眼彼岸的人,发出“当初也年轻过”的感慨,而后继续走向前方的道路,时不时抱怨生活中的琐事。
  等我再次回到学校,一切又发生了改变。
  舍友突然休学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都是一脸茫然。我们联系了休学的舍友,询问原因。她在电话里说:“先旅行一年,之后再回来读书。”
  她真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电话那头的她笑得如此开心,那笑声我至今难忘。
  生活可能被我抱怨得大多,躲了起来。舍友的生活过于精彩,于是分出了一束阳光给我,把我照得温暖。
  这次我没有嫉妒,没有羡慕,有的只是感叹。那天我呼吸着新鲜空气,望着湛蓝的天,忽然顿悟:击碎桥梁的不是生活,而是我自己。
  原来我才是击碎桥梁的罪魁祸首。
  我动动身子,惊喜地发现心底还有力气呐喊,不是因为我还未长大,是因为我还有理想,还有想做的事。只要彼岸有我想要的春天,无论怎样,我都会努力过去。
  我在此岸努力、忍耐,做不喜欢的工作,屈于现实,融入大人的世界。可只要我还活着,我的理想还未死去,一切就还有可能。时间不会等我,但理想会。
  他们说:“做不愿做的工作,就是大人。”
  我们无可避免地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有的人在年轻时做尽了自己想做的事,长大后做的尽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有的人年轻时受尽了折磨,长大后才开始追逐儿时的梦想。
  我是后者,所以我会先成为大人,拥有活下去的资本后,为自己的理想造一座桥,再奔向理想,跑向时间的起点,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纯粹的追梦者。
  我不会永远长大。
其他文献
怎样的一座城,能以美人鱼为精神象征?  她必须美,绚丽超过阳光照射在美人鱼鳞片上反射的光芒。  她必须聪慧,能够让世人认同由她占有这种绝美的象征。  她必须勇敢,愿意抛却上帝恩赐的嗓音,忍受刀尖起舞的疼痛,去追求灵魂的永恒。  她还必须被爱,被爱才能免除变成泡沫的结局。  她持着剑与盾捍卫自己的人民,她当是美人鱼中的女武神。  她是华沙。  一、剑与盾与美人鱼  世上的美人鱼大多是柔美娇艳、天真不
期刊
黄阿姨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做保洁。  她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不算太长,一直盘在后脑勺,用个黑色的皮筋扎上,很少改变发型;黑黑的眉毛下长着一双眯眯眼,小小的嘴巴,嘴角微微上扬,整天一副笑着的模样,就好像一切烦恼都与她无关。  遇到熟悉的人,黄阿姨都会热情问好,要有人提着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回家,她就主动帮忙,因此,小区的住户都很喜欢她。  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她的身影一定会准时出现在我们那栋楼的大厅,低着头,
期刊
王一博,1997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流行乐男歌手、演员、主持人、职业摩托车赛车手,男子演唱组合UNIQ成员。主要影视作品有《梦想合伙人》《人间至味是清欢》《私立蜀山学园》《陈情令》《陪你到世界之巅》等。曾获第十七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偶像新势力奖、亚洲影响力盛典最佳新人演员奖以及微博电视影响力盛典年度新锐艺人奖等,2020年10月,凭借电视剧《陪你到世界之巅》获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
期刊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本科生曹直,现场有不少人认识我(欢呼),也有人不认识我啊,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曹直,中文男足队长。对,就是那个整天踢球不咋的,还在公众号晒图发文章的那个中文男足。  今天在这里演讲的同学都非常优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出色的表现,所以被叫过来,跟大家分享经验。但我就不一样了,我完全是因为踢球踢得差被叫过来的。现在想想,我很幸运。在中文男足踢了四年球,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期刊
晨起,我拉着孩子沿着河边散步。  初秋的河水,如新磨的镜,风吹过,偶尔泛起涟漪。一阵琴声随着风飘进我的耳朵。  是一名女子,在拉小提琴。她面对河站着,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但即便我是个乐盲,也听得出来,她的琴声并不悠扬,动作也不算娴熟。  孩子拉着我的手要往前走,我却站住了。  这时,那名女子转过头,我看清了她的面容——不算年轻的脸,脸上有风霜。她拉琴的手,并不纤细,相反,有着生活磨砺的痕迹。她的脊背
期刊
高中时,我极爱读《红楼梦》。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喜爱更多的是一种附庸风雅的少年意气——人说“少不读红楼”,我便偏要读——并不具备任何的鉴赏能力。尽管如此,《红楼梦》依然做了我三年的枕边读物。我一遍遍地翻阅,细细地抄录里面的句子,像一个误入牡丹亭的稚童,只看见那姹紫嫣红的好春色,却望不到断井残垣的凄凉。  这样的喜爱无疑是浅薄的,我背下了每个人的判词,却因为不了解悲剧与宿命,只是将它们当作精妙的唱
期刊
一  在即将离开家前往另一个城市的前一天,我看到他,躲在16楼那片阳光下的阴影里,偶尔与我说一两句话。他的手里提着塑料袋,里面装着他认为我坐火车时所必要的一切。袋子鼓鼓胀胀,可以看到面包、苹果、保温杯的隐约轮廓。我知道,他说不完、说不出口的话,都装在里面。  这个到分离时刻依旧不会跟我说什么的人,在阳光下眯着眼睛,沉默着,躲在楼层的阴影里。夏末秋初,日光依然炽烈。我看到他衬衫的背后,已经有濡湿的痕
期刊
站在窗前,小屋外有只蝴蝶飞过,它停下来了,停在我面前。  我们很近很近,仅隔了一块透过阳光的玻璃。它的翅膀一挥一挥,我不自觉地想起了精灵扑闪扑闪的大眼睛。  好美,真的好美。  我好想直接穿过玻璃,抓住它。  是的,抓住它,然后拥有它,不放开。  去吧!去抓住它,之后它就是你的了,属于你一个人。内心深处有声音传来,一下一下拨动着我的心弦。  我的双腿,缓慢地移动着,每移动一小步,内心就会增添一份渴
期刊
看法  保持安静是最基本的礼仪  文|易之  京沪高铁设“静音车厢”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波澜。这则消息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為人们实在是苦噪声久矣。可以说,现在坐一趟高铁,真的很想让自己静静。  静音车厢,自然是奔着这样的期待而来的。只不过可不可行、效果几何,依然悬在半空。睡觉打呼允不允许?电话能不能接?能不能说话?上述行为如果都允许,是不是还有个分贝指标?如果违反了规定,会被调换车厢吗?这些
期刊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去那种只有一个店面的小奶茶铺。这种店铺不大,却显得温馨,吧台旁边放置着三两张桌椅,大致都是这样的格局。  点上自己想吃的食物,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食物做得很精美,赏心悦目,光看着就有一种满足感,迫不及待地想去尝一尝。而店铺里,最能吸引我的就是那一张张写着各种心事的小纸片,无规律地贴满一面墙。第一次见到,就非常有感触,也向店家要了纸和笔,写下了自己的心间旧事。  记得有张纸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