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安静是最基本的礼仪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jh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法




  保持安静是最基本的礼仪
  文|易之
  京沪高铁设“静音车厢”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波澜。这则消息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為人们实在是苦噪声久矣。可以说,现在坐一趟高铁,真的很想让自己静静。
  静音车厢,自然是奔着这样的期待而来的。只不过可不可行、效果几何,依然悬在半空。睡觉打呼允不允许?电话能不能接?能不能说话?上述行为如果都允许,是不是还有个分贝指标?如果违反了规定,会被调换车厢吗?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显然关系到“静音车厢”能不能常态化运转。
  “静音车厢”甚至可能提供一种极端的立场预设:在“非静音车厢”是不用安静的。正像有网民担心的,如果有人在车厢里为噪声一事吵起来,是不是可以反驳“想要安静你去静音车厢啊”?如此一来,在车厢保持安静,反而从一种普适的公共规范,变成了一种消费特权,乘客想要静静,连基本的道德高地都失去了。
  其实在国外也有“静音车厢”的尝试,比如,澳大利亚的悉尼就在2012年推出了“静音车厢”的服务。乘客在该车厢内需要把手机调成静音,如果要听电话或者对话,必须要离开车厢,听音乐也必须戴耳机……可见,这里的“静音车厢”是“没有一点声音”的特殊服务,将安静这一需求做到了极致。事实上这也给了我们一种启发:“静音车厢”的存在,不能对冲“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常识,“静音车厢”是将这一需求以极高的标准来实现,而非“出此车厢、吵闹随意”的暗示。
  无论“静音车厢”效果如何,把乘客对安静的诉求置于公共层面的讨论,仍是很必要的。这种讨论越多,越能够形成一种意识层面的约束,扩大“在车厢保持安静”的基本面。就像戴口罩、用公筷、公共场合不吸烟等,也是在反反复复的言说下,成为新的社交习惯的。保持安静这一乘车规范,也可能在社会高强度的重申之下,激发人本能的羞耻之心,成为被广泛接纳的共识。
  人们对“静音车厢”的热议也说明,如何在公共场所得到安静的舒适体验,极大地关系到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正像网友呼吁的:“请飞机、电影院也安排上。”熙熙攘攘的都市生活,人们是多么渴望静静,各种公共场所也不妨以此为契机,研究一下可行性。
  当然,静音是个人化的感官体验,条文规章约束起来并不容易。最好的办法依然是,让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成为社会生活里最基本的礼仪,变成内化的道德。

红人


  叶雕男孩刘奇
  淮阴工学院学生刘奇,因花两个多月时间在树叶上雕刻9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头像而走红。叶片上呈现出的于敏、袁隆平、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李延年、钟南山的肖像,十分传神,高超的叶雕技艺让网友们赞叹不已。
  谈起创作的初衷,刘奇说:“我当时看到一则题为《英雄不应该被人们所遗忘》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就想到了自己做一组‘中国脊梁’的系列作品,来致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伟人。”作品最终完成后,好评如潮,这让刘奇很是自豪,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说:“希望用我的作品告诉大家,英雄不能被遗忘。”

热议


  提桶者提着什么
  一篇描写00后流水线工人的文章,因为“提桶者”一词而引起热议。这群新一代的打工人,以自嘲的口吻称自己为“提桶者”。他们的人生就像装在一个桶里,为了方便迁徙,桶里有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衣物和用品。一旦工资到手,或者觉得太苦太累,他们可能就会提桶跑路,从一个厂到另一个厂,又或者是旺季而来,淡季而去。
  @Sun:不知不觉,00后已经走上流水线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所以说,时光从不会善待任何人。你看,代表着年轻和无忧无虑的00后,已经成了“提桶者”的中流砥柱。
  @八辞:很多儿时玩伴都是“提桶者”,然而他们的收入确实比我高。这样的现实,也被他们的家长变成嘲笑我的资本。
  @阿甘:当人们在玩弄“提桶者”的梗时,真正的“提桶者”却可能被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放下了身段瞧一瞧,就会发现,大家都是打工者,只是他们提着桶,我们拉着箱子而已。
  @黄烧北:无论自己是什么人,如果不把自身价值体现出来,下次的调侃热词照样会体现在自己身上。
  @风行拂晓:心态很重要。我就是你们所说的“提桶者”,不过我不觉得被伤害。我觉得欢乐得不得了,也不用弄得太悲情,生活怎么都是自己的选择。

惊奇


  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冷空气
  前不久,微博上一张“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了南下的冷空气”的照片火了。这条微博获得了超4万次转发,点赞40多万。不过,关于秦岭的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据科普文章《秦岭,真的能用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一条非比寻常的山脉,气势磅礴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这条巍峨的山脉就是秦岭。它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各种各样的功能。由于它的存在,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小到喜欢吃甜粽还是咸粽,大到南方的柔和与北方的豪放,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秦岭是怎么挡住南下冷空气的?秦岭的海拔对冷空气南下和暖湿气流北上都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另外,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时,会消耗“元气”,到了秦岭,冷空气要爬坡,又会再消耗一些,所以实力不够强的冷空气“走”到这就没“后劲”了。就算“耐力”比较强的冷空气,奋力翻过山之后实力也明显减弱了,因此就造成了秦岭“挡”住了冷空气的现象。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可以被秦岭“挡住”,遇到强冷空气来袭,还是可以“破关”过去,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
  整理/熊小熊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让我下辈子不要干造价师的工作。而佛听到了我的祈祷,并向我扔来了竣工图纸,神情淡然道:“加班吧……”  从噩梦中惊醒,触目皆是黑白图纸,哀嚎一声,喝一杯咖啡,继续奔赴图纸的世界。  如果你喜欢亲临施工现场,想感受建筑是如何按照图纸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且让人知道每一分钱花在哪里,如果你厌恶朝九晚六的生活,喜欢充满不定时挑战的工作,那么,你需要的这份工作可能就是——造价师。  你
期刊
莫拉维克悖论由汉斯·莫拉维克、罗德尼·布鲁克斯、马文·闵斯基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莫拉维克悖论指出:和传统假设不同,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低等级智慧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正如机器人学者莫拉维克所说:“要让电脑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电脑有如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困难的问题是
期刊
怎样的一座城,能以美人鱼为精神象征?  她必须美,绚丽超过阳光照射在美人鱼鳞片上反射的光芒。  她必须聪慧,能够让世人认同由她占有这种绝美的象征。  她必须勇敢,愿意抛却上帝恩赐的嗓音,忍受刀尖起舞的疼痛,去追求灵魂的永恒。  她还必须被爱,被爱才能免除变成泡沫的结局。  她持着剑与盾捍卫自己的人民,她当是美人鱼中的女武神。  她是华沙。  一、剑与盾与美人鱼  世上的美人鱼大多是柔美娇艳、天真不
期刊
黄阿姨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做保洁。  她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不算太长,一直盘在后脑勺,用个黑色的皮筋扎上,很少改变发型;黑黑的眉毛下长着一双眯眯眼,小小的嘴巴,嘴角微微上扬,整天一副笑着的模样,就好像一切烦恼都与她无关。  遇到熟悉的人,黄阿姨都会热情问好,要有人提着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回家,她就主动帮忙,因此,小区的住户都很喜欢她。  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她的身影一定会准时出现在我们那栋楼的大厅,低着头,
期刊
王一博,1997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流行乐男歌手、演员、主持人、职业摩托车赛车手,男子演唱组合UNIQ成员。主要影视作品有《梦想合伙人》《人间至味是清欢》《私立蜀山学园》《陈情令》《陪你到世界之巅》等。曾获第十七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偶像新势力奖、亚洲影响力盛典最佳新人演员奖以及微博电视影响力盛典年度新锐艺人奖等,2020年10月,凭借电视剧《陪你到世界之巅》获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
期刊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本科生曹直,现场有不少人认识我(欢呼),也有人不认识我啊,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曹直,中文男足队长。对,就是那个整天踢球不咋的,还在公众号晒图发文章的那个中文男足。  今天在这里演讲的同学都非常优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出色的表现,所以被叫过来,跟大家分享经验。但我就不一样了,我完全是因为踢球踢得差被叫过来的。现在想想,我很幸运。在中文男足踢了四年球,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期刊
晨起,我拉着孩子沿着河边散步。  初秋的河水,如新磨的镜,风吹过,偶尔泛起涟漪。一阵琴声随着风飘进我的耳朵。  是一名女子,在拉小提琴。她面对河站着,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但即便我是个乐盲,也听得出来,她的琴声并不悠扬,动作也不算娴熟。  孩子拉着我的手要往前走,我却站住了。  这时,那名女子转过头,我看清了她的面容——不算年轻的脸,脸上有风霜。她拉琴的手,并不纤细,相反,有着生活磨砺的痕迹。她的脊背
期刊
高中时,我极爱读《红楼梦》。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喜爱更多的是一种附庸风雅的少年意气——人说“少不读红楼”,我便偏要读——并不具备任何的鉴赏能力。尽管如此,《红楼梦》依然做了我三年的枕边读物。我一遍遍地翻阅,细细地抄录里面的句子,像一个误入牡丹亭的稚童,只看见那姹紫嫣红的好春色,却望不到断井残垣的凄凉。  这样的喜爱无疑是浅薄的,我背下了每个人的判词,却因为不了解悲剧与宿命,只是将它们当作精妙的唱
期刊
一  在即将离开家前往另一个城市的前一天,我看到他,躲在16楼那片阳光下的阴影里,偶尔与我说一两句话。他的手里提着塑料袋,里面装着他认为我坐火车时所必要的一切。袋子鼓鼓胀胀,可以看到面包、苹果、保温杯的隐约轮廓。我知道,他说不完、说不出口的话,都装在里面。  这个到分离时刻依旧不会跟我说什么的人,在阳光下眯着眼睛,沉默着,躲在楼层的阴影里。夏末秋初,日光依然炽烈。我看到他衬衫的背后,已经有濡湿的痕
期刊
站在窗前,小屋外有只蝴蝶飞过,它停下来了,停在我面前。  我们很近很近,仅隔了一块透过阳光的玻璃。它的翅膀一挥一挥,我不自觉地想起了精灵扑闪扑闪的大眼睛。  好美,真的好美。  我好想直接穿过玻璃,抓住它。  是的,抓住它,然后拥有它,不放开。  去吧!去抓住它,之后它就是你的了,属于你一个人。内心深处有声音传来,一下一下拨动着我的心弦。  我的双腿,缓慢地移动着,每移动一小步,内心就会增添一份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