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zw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价值。在地理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地理成绩。
  一、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运用乡土资源的作用
  1.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地理素养是指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而地理核心素养就是基于地理素养而发展起来的,是指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形成的一种可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品质。
  2.在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中融入乡土资源的作用。
  乡土地理内容主要涉及本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文化习俗等。乡土地理资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此外,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资源,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途径
  1.借助乡土案例,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本文所讲的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的教学为例,可以用“发展交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案例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案例分析 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分析,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将人地协调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1)通过对某区域各阶段的城市化资料作对比,分析在工农业发展过程中自然、经济、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通过对某区域的交通条件、工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人们的生活质量等进行全面分析,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并对自己家乡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紧迫感。可以引入某区域交通变化方面的案例,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3)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2.建立区域认知知识体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由于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地理也就具有了区域性特点。要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就要帮助他们建立区域认知知识体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教师可以从区域差异性等方面入手,构建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感知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区域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地域归属感。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通过构建区域认知结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南北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乡土资源选择南北方的两个城市进行对比,构建区域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可以说,地理课程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实践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理差异》时,教师可以做如下设计。
  (1)教师要多关注身边能够开发的地理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体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教育不能只关注分数,而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乡土资源融入地理课程教学中,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指出了为了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也应做出变化,但目前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已不足以为旅游行业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纲要》向教育工作者强调以博物馆为主的考古类资源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实际上,在不少高中历史教学中考古类资源未能得到充分
青海地区铁路路基的溶陷不均匀沉降病害较为严重,氯盐是引起路基溶陷的最主要因素.为了研究氯盐渍土的溶陷特性,以青海西部氯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氯盐
潘瑞金先生在《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量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潜能。有效课堂是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现对学生綜合素质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通过构建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本文先简单阐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又简单论述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通过使用简单线条将图文结合起来,
<正>一、国内经济的一些积极变化 在去年9.11事件发生后,分析家预测2002年中国经济将不容乐观。当年第四季度的GDP增幅大幅降低似乎也验证了这一说法。但今年上半年以来的经
市场经济的社会法则遵循着一个真理,就是竞争.不同的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最核心的一层就是文化的竞争.我国已经加入W
高中历史学科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丰富学生历史内涵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其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了解古今历史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也能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开设的每一门课都是有其实际意义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就应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托引导学生了解唯物史观,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掌握史料实证方法,从更加客观、多面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同质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背景,然后由同质分组和差异性任务构成实施过程。最后,不以学生成绩评判学习效果,而是由强调积极参与和努力的过程这一价值观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