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在沙棘生态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生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环境评价领域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将该法引入到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的研究中,以沙棘生态功能评价指标标准值作为样本输入,综合评价级别作为网络输出,建立了一个含有4个输入神经元节点、6个隐含神经元节点和1个输出神经元节点的BP人工神经网络等级模型。将目标年(2008年)各评价指标实际数据作为输入,得到输出值是0.44,大于II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区种植十年沙棘后,其生态效益很好,对砒砂岩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显著。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与较成熟的AHP.模糊综合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以往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调查,结合该课程内容多、操作性强、更新快等特
2006年4月30日~2006年8月31日,对舟山市马岙镇的旭旺无公害对虾精养基地水体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精养塘中共检出常见浮游微藻5门16种,其中蓝藻4种,绿藻5种,
利用标准地法对八达岭林场人工林主要树种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槺椴(Tilia mandshurica)、五角枫(Acer mono Maxim)及
低温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了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对爪哇伪枝藻冷胁迫的作用。实验测定了低温和外源糖处理下伪枝藻某些生理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在一定程度上对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低温驯化明显提高了细胞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对丙二醛的含量影响不大。研究还发现,低温驯化明显降低了细胞膜的相对透性,而外源糖对细
为提高酸污染地区植物净化吸收大气S污染物的能力,研究了广东西樵山41种主要植物的S含量特征。结果表明:(1)41种植物的叶片或地上部分S含量介于1.81~16.47mg·g^-1平均值为4.00mg
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采用移栽沉水植物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浮游藻类生物量。本研究在夏季藻类密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移栽5种长江中下游流域常见沉水植物,比
企业制度有四种模式:一是物质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二是人力资本(劳动)逻辑的企业制度;三是人力资本(经营)逻辑的企业制度;四是综合逻辑的企业制度.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
酶测定法作为现场测定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体环境中。本论文对厦门市筼筜湖的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化展开调查,探讨了浮游植物裂解速率的时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