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引导,让质疑生成更精彩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往往是新课改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质疑最能表现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经过一个学期对本课题的学习,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上有了充分的认识,尤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探索。下面我就人教版第九册部分课文的学习,谈谈自己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鼓励思考发现,使学生积极提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我认为巧妙的发现也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在课堂上我重视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边读边思,边写边思,及时发问,敢于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解决心中的疑惑。
  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班上一位比较好动的学生的竟然站起来问:“题目为什么用双引号?再说能有什么事情既精彩又糟糕,会不会是写错了?”我真是欣喜万分,这个问题本来是我引出课题后,要引发学生提问的一个话题,没想到他主动发问了,这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更具实效了。之后我甘当人梯,故意露出破绽,让学生发现,打破权威观念,让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二、重视方法引领,使学生善于发问
  从不问到问,再到会问,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认识过程,我十分注重提问方法的指导。
  (一)帮助孩子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教学《落花生))一丈时,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落花生是什么?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这篇文章?其实是让我们学些什么?当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后,在适时解决的同时,我也给予了相关的评价。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初读课文就可以获得答案,这样的问题显然含金量不是很高。第二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读书才能得到答案,有了一定的质量,而第三个问题却需要从课文内容引申开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后才能作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更有质量,从而引导学生把提问向拓展性、延伸性方向发展。
  (二)教给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虽说质疑只是要学生读课文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会不会的问题。实践证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这并不表明他们都懂了,而是缺乏阅读能力,找不出文章的主干,这就需要老师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教师要会质疑,也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一些方法。
  1.构建正确的提问方式。通过教师的示范,教给学生提问题的基本形式,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使学生可以模仿提出简单的问题,为今后知识迁移、独立质疑做了良好的铺垫。
  2.整合目标与文本资源。即引导学生从词句的理解,从课文内容的概括与其从课后思考题的提示进行发问,或者提出自己的困惑。
  3.根据标点符号质疑: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标点符号的作用功不可没。换而言之,课文中的标点符号也体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多达7次。我便让学生找到感叹号的出处,引发学生提问:“感叹号在各处的朗读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作用?”运用这样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抓住关键的词句提问。课文中有很多画龙点睛的词句,对刻画人物,表达情感都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进行提问。
  5.根据课文中心词(语)、中心句质疑:课文中的中心词(语)是“文眼”——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
  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是课文的中心词。当学生读完课文后,纷纷就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学生就很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这时,我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细读课文。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中心句进行质疑“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一那就是爱。…作者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是爱?你是怎样理解的?这样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中心思想质疑:中心内容:运用此法,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便首先必须寻找课文的中心内容。如《慈母情深》这课,让学生找到课文的中心内容是描写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给钱我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情。学生很自然地便会提出:“贫穷辛劳的母亲为什么能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给钱我让我买《青年近卫军》?”这样切合了课文所表达的中心。
  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精妙之处是善于引导。我们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情景,想方设法留一片“空白地”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问题中发展自我,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摘要:白居易以廣阔的艺术视野和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创作了大量关于音乐的诗作,涉及中唐时期的歌伎、舞伎、乐伎、古琴、琵琶、五弦、筝、阮咸、筚篥、芦管、笛、磬、曲子、宫调等音乐元素,内容极其丰富。其中作者对于音乐审美、“以乐育德”思想的独到思考和评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白居易涉乐诗文的分析和研究,概括总结其通涉雅俗、开放包容的音乐视野与人文情怀。  关键词:白居易 诗文 音乐  中图分类号:J6
摘要:江南丝竹是江浙一带具有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其“轻、小、细、雅”的音乐风格和“即兴”性的演奏手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苏州地区是江南丝竹发源、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本文以苏州地区的江南丝竹音乐为研究对象,就其音乐传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江南丝竹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江南丝竹音乐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苏州地区 江南丝竹音乐 音乐传承 音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扇门,这扇门不常打开,平时都是虚掩着。一旦心灵深处受到伤害后,这扇门将会关闭并且很难再打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轻易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成绩。下面结合平时的物理教学工作谈几点做法。  一、用心上好第一堂物理课  本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已有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是教八年级物理还是教九年
期刊
目前幼儿园《科学》课在五大领域课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而其中生物学知识占总知识量的一半以上,生物教学在幼师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幼师《生物学》教材的内容与幼儿园教学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幼师教育与幼儿园教学的脱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现代幼儿教育需要和幼师专业特点,在内容选取上,注重选择幼儿教育中的常用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直观教学法、现代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注重幼师生观
期刊
摘要:舒伯特是浪漫主义初期不可多得的音乐家,咀嚼着夜的黑,写下了诗一般的乐章,有着细腻的旋律线条和音乐领悟。本文着重分析《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演奏风格及作者对于作品的认知与体会,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以期从中得到点滴启发。  关键词:舒伯特 奏鸣曲 创作背景 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49-03  
摘要: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规划》提出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持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陆河山歌是客家先民们千百年来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乡村文明重要的体现之一。在国家重视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陆河山歌迎来了全新的兴盛时期,陆河山歌文化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和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共同前行,结合陆河山歌自身
摘要:电子管风琴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乐器,可以对各种乐器的声音进行较为逼真的模拟。电子管风琴版本的《春江花月夜》以琵琶版本为基础,采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乐器进行搭配,反映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展现出音乐的多元性与交互性。在演奏上,要更好地呈现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演奏技巧,还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本文通过对电子管风琴曲《春江花月夜》的编曲风格、演奏技巧、审美意境进行探微,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传达的意境
摘要:我国多声部音乐长期存在于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中,而我国专业性的多声部音乐创作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受民族调式影响,最初一些作曲家在写作旋律时往往会采用五声性音调,但配置和声时,使用西方的大小调和声体系。长此以往,中国五声旋律加上西方和声造成风格不匹配的情况,引起了中国音乐学者的思考,于是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大量学者进行了本民族和声的探索。五声纵和性和声结构是由桑桐先生首先提出的,是将横向的五
以实物为主的情景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切实可行、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儿童爱新奇、好动的特点,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
期刊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教学环节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提炼得更精更美,更有艺术感染力,滋润学生的心田。正确有效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是教学语言,科目不同,特点也就不同。语文教学语言的个性包括三个方面:教材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教师运用语言的个性。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