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馆:“五感”决定生活质量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城市要好,就要足够感性,而感性又可被解码为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
  
  在世博园欧洲展区,各展馆外形或几何现代,或炫目逼人,而最善于生活的法国人,却为自己设计了一座简洁的白色阿格结构、看上去颇为方正的法国馆。
  这座以“感性城市”为主题的馆,玄机蕴含在馆内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一个城市要好,就要足够感性,而感性又可被解码为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
  “我们在城市里生活,技术非常重要,可最终都只是为人服务的工具,每个人有五种感官:看、闻、品、听、摸,所以我们想给游客一个从品到看、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生活经历。”法国馆市场媒体总监方可说。
  在这一点上,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心有灵犀。
  “五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法国馆总代表何塞·弗雷告诉本刊记者,“金、木、水、火、土代表的是万物相生相克,而五感,形象地代表着身处都市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各种感受。”
  比如味觉,来源于“第六感餐厅”精美的法式大餐,从参观走廊的橱窗里,游客能够透过玻璃看到法国大餐的制作过程;法国制药集团赛诺菲·安万特则以“品味健康生活之艺术”为主题,通过增强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帮助人们了解城市中的健康挑战;在“秒杀病毒”游戏中,参观者通过挥动手臂击碎气泡,预示消除疾病,“乐活短片”则告诉人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是品味生活艺术的基础。
  “中法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譬如爱好园艺、亲水、热爱烹饪,所以我们特别设计了亲水的法式垂直园林,还有第六感餐厅提供的法国美食。”何塞·弗雷说。
  而在法国人眼里,更好的城市,还要有上等的艺术品。
  何塞-弗雷是一名艺术史学者,曾在卢浮宫和吉迈博物馆工作过,并担任中国藏品部分的管理人。正是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奥赛博物馆的七件稀世珍品画作——米勒的《晚钟》、莫奈的《阳台》,梵高的《阿尔的舞厅》、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高更的《餐点》,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才得以漂洋过海来到上海。
  为了确保安全,这七件真品分七架飞机由武警护送,于4月25日抵达上海。
  除了这些艺术珍品,在游览走廊的一个展示区,还有七八个硕大的钢制卷轴从天顶倒垂下来。卷轴内是法国当代插画家的卡通作品,展示着普通的法国人的生活。
  如果游客细心留意,在法国馆还有一些散落在各处的艺术作品。譬如正门口的一整排以孩子为主题的作品,这是生于上海的法籍画家严培明专为世博会创作的《上海的孩子们》。这里,画家描绘的不是那些生活优越的富家子弟,而是为上海城市建设出力的农民工子弟。
其他文献
美丽的传统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社会的各种功能需求,又更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阿育王孔雀王朝时代,佛教盛行。修建于那个时代的桑奇佛塔,被誉为反映印度文明的立体史诗,与中国的敦煌石窟、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并列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塔遗迹群。  桑奇佛塔给了设计师纳依都(D.R.Naidu)以灵感——世博会印度馆应该是“传统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于是,桑奇
期刊
哥本哈根旅游部门官员说,在童话中,“小美人鱼”不喜欢墨守成规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她去上海看看,不正是一种成全吗”。    “不知有多少夜晚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凝望,凝望着鱼儿挥动着它们的尾巴和翅。”在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总是渴望游向远方,了解外面的世界。  3月25日下午,由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海的女儿》女主人公制作而成的“小美人鱼”铜像,
期刊
对中国建筑业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环保的全新概念,因为目前中国建筑成本的50%以上还是建材成本。    心之和,技之和    日本馆展示空间由三个主展示区构成,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为“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展区中,长约25米的狭长通道两侧是弯曲的带状屏幕,用影像讲述了自遣唐使以来,中国文化传人日本的整个演变传承的历史。  乘自动扶梯可直达第二展区。在这个展区,设计者通过实物陈列的方
期刊
2013年,《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没有大牌明星参与,收视率却不亚于甚至超过《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在社会上掀起了关于汉字书写、文化传承的热议。有评论人士甚至认为这是“汉字复兴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人对于汉字有着复杂深厚的情结,“汉字梦”亦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期刊
如果美国人说的是事实,我们就应该谦卑地把它改掉。如果他们真是傲慢加无知,那我们也可民大大方方地痛骂他,都没有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美国人来中国学习,表明美国变得谦虚了,真的如此吗?  孙哲:应该说美国建国以来就有一种开疆拓土的理念。不管中国是威胁还是机会,美国人这种两部精神让他们乐于了解中国。美国人实际上仍然认为自己是global leader(全球领导),不过,他们现在知道美国要继续
期刊
2014年1月20日,北京西三环某电器商场,53岁的于爱英(化名)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就购得了一款4000多元的空气净化器。按照她的话说,东西虽然有点贵但是钱花得值,“现在北京雾霾这么严重,这些东西少不了。”  不过,和大部分消费者一样,她并不知道怎么选购空气净化器,也不清楚空气净化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在他们看来,这东西只要摆在家里就心安了。  心理需求大于实际需求,这正是中国消费者展现出的真实
期刊
巴基斯坦馆的主题名叫“Harmony in Diversity”,如果译成中文,就是中国哲学中尽人皆知的那句古训“和而不同”。    巴基斯坦馆在中国馆近旁,造型很特别,是巴基斯坦古老的拉合尔古堡,望之顿生空间流转之感。  巴基斯坦馆馆长阿萨德·瓦希德(Asad Wahid)告诉记者,拉合尔古堡不但讲述了巴基斯坦的文化过往,更代表了巴基斯坦的文化精髓。“它经历了希腊人、波斯人、印度教徒、印度锡克教
期刊
2014年新年前夕,刚独立两年多的南苏丹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支持现任总统基尔的政府军和支持前副总统马沙尔的反政府武装在全国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冲突。  冲突持续到本月初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历经多年战乱而获得独立的南苏丹,似乎正距离其所期待的和平发展渐行渐远。  中国目前是苏丹的最大贸易伙伴和石油的重要买家,苏丹出口的石油超过一半以上运往中国。  2014年1月6日,中国外长王毅分别会见
期刊
我们不会单纯“为科技而科技”,毕竟更美好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德国文化一直被外界认为严谨刻板,活跃不足。这一次我们想告诉大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德国馆新闻部经理孔然蒂(Marion Conrady)说。  德国馆的主题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和谐城市”。“在求新与存旧、创新与传统、城市与自然、集体与个人、工作与休闲之间都能达到平衡。”德国馆创意总监何德林(Peter Red
期刊
西方出版的“中国书”---由学者、记者、作家撰写的中国题材书籍,既是对中国现实和历史的一份独特记录,也是对西方和中国同样有价值的系列“启示录”。  与前些年一样,西方在2013年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中国书”,试图“解码”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和令人迷惑的当下。《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通过追踪作者的创作轨迹和采访相关专家,辑录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批书籍。  比较值得欣慰的是,在西方媒体常常情绪化地“唱衰”或“
期刊